#创作挑战赛#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女性抑郁症患者找大夫,说已恢复正常,要求出院。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大夫没发现异常,开了出院条,差点铸成大错。病人事后承认想出院后自杀。这个过程被完整地录了下来,成为撒谎研究的范本材料。
在病人声称精神恢复正常的时候,脸上浮现出极短时间的悲伤表情,转瞬即逝,被微笑所覆盖。大夫没看见,如果没受过训练的话,几乎没人能看见。
而这个,就是测谎研究中的关键,微表情。
01 什么是微表情
微表情本身是完整表情,但为时极短,通常只有1/4秒,就好比正常表情在时间中被高度压缩了一般。微表情是内心情绪的真实表达,但未经训练的话,肉眼很难发现,在摄影机的慢动作重放中才能显出踪迹,而那时就可能已经太晚了。
若说世界级表情研究专家,那必定会有保罗·艾克曼的名字。《赫芬顿邮报》评价他为“世界最强抓骗子手”。甚至还有一部大热的罪案剧《Lie to me》(《别对我撒谎》),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他。
美剧《Lie to me》海报
艾克曼测谎研究的重点,在于识别、捕捉微表情,并训练人们发现它。为什么需要训练,因为天生拥有这种敏锐观察力的人,比例大约只有0.25%左右。
但艾克曼称,经过刻意训练,普通人也能获得辨别谎言的能力。如果你想成为辨谎领域的专家,大可以去研究他编制的面部动作编码手册,全册共500多页,涵盖无数的面部肌肉测量,和极其细致地分析解码。
当然,如果只是生活中的实战,那么看看下面这些就够了。
02 生活中的防骗指南
识别对方表情是真情还是假意,看以下三点。
第一要看是否他的表情对称。 自发产生的表情比较对称,刻意制造的表情比较不对称。如果对方此时此刻面目特别扭曲,表达的情绪完全不统一,多半在骗你。
比如笑容,除了天生笑容就有点不均匀的人,一般人笑容是基本对称的,但是假笑没有真笑那么对称。
并且,真正的笑会牵动眼睛周围的肌肉,产生皱褶,而假笑则更像我们所说的“皮笑肉不笑”,不会有笑纹出现。
同时,假笑消失得比较突然。如果三个标志全中,那么很大概率,对面的这位是在对我们假笑。
左图为假笑,右图为真正的笑
第二看时长。 真实表情持续时间很短,超过五秒就不太真实,长到十秒钟则是刻意做出来的无疑。假设对方笑容好似凝固在脸上,那么他在骗你。
你是否也有这种尴尬的时刻,明明双方并不熟悉,但因为某些原因,必须坐在那儿维持尬聊的状态。
这时候如果有一面镜子,能够看看自己,我想大概率会看到一个凝固在脸上的“半永久笑容”,在努力的表达着“跟你聊天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真相却是,内心在呐喊着,快结束这段对话吧。
第三看表情出现的时间。 如果表情滞后于相应的语言,那么也是伪装出来的。
好比一个真正愤怒的人,暴躁一些的,可能直接掀桌而起嘴里骂骂咧咧。文雅一点的,可能边说着“岂有此理”,边重重地放下茶杯,荡出些茶水。他的语言和行为一定是同步的。
但如果,对方是先吼完“你怎么能这么想,你把我当成什么人”,随后,重重地拍一下桌子,注意,一定是“随后”,行为的发生晚于语言,那么这个愤怒极大可能是伪装的。
真实的愤怒表情
03 学会善意的藏拙
虽说微表情心理学,确实可以辅助我们做出判断,但就连艾克曼本人也说,错杀与放过的两难,摆在测谎仪面前,同样摆在表情测谎术面前。
什么意思呢,我们可能确实读出了对面这个人伪装了情绪,但我们就能简单地否定他吗?即使我们掌握了再多的抽象知识,也不能取代对人的真切了解。
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为了提高自己、保护自己,而不是用知识来炫技,甚至拿起知识的武器伤害别人。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是好朋友们聚会,恰逢来的路上一位朋友手机被偷走了,她可能不希望朋友们担心,但也确实有些沮丧,所以只能强颜欢笑。
这时,我们是应该自诩“微表情达人”,立马拆穿她,你别再假笑了,我一看就看出来了,你的笑容不对称,眼周肌肉没有被牵动,实在是太假了;还是应该假装看不出来,却默默地循循善诱,引导她释放掉心里的负面情绪呢?
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有答案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