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1)

行书是一种既有艺术性又非常实用的字体,不过它自身又有一些讲究,并不完全等于楷书的连写,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项就是笔顺。行书的字里会有某一部分的笔顺和楷书不同,其中的一些规律和传统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写出行书的“错字”来。

拿“左”“右”这一对常用字来说,它们在笔顺上的区别常常被人们忽视。从楷书或汉字字形的角度看,这两个字除了一个下半部分是“工”,另一个下半部分是“口”以外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写成行书,两个字的笔顺就有关键的差异:“左”应当先横后撇,“右”则要先撇后横。究其原因,与篆书的字形有关。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2)

“左”字应当先写横后写撇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3)

“右”字应当先写撇后写横

由篆书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字的上半部分原本是代表左手和右手。若将手指、手臂一笔写成,就会得到两者的行书笔顺。可以说,自有行、草书以来,古人都很注意这一区别。

和“右”字情况类似的常用字还有“有”和“布”。“有”字的“”(zuǒ)旁也是从右手之形演变而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篆字逆时针旋转90度来看,便不难理解王羲之的这个“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笔顺和这样的起笔。“布”字的“”旁来自右手持杖之形——也就是“父”字,但在行书中也按“右手”来处理,所以“布”的笔顺同样是先撇后横。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4)

“有”字笔顺与“右”字相同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5)

“布”字笔顺与“右”字相同

掌握了“右”“有”“布”的笔顺规范,当然就要运用到以它们为偏旁的字中去,例如“若”“郁”“肴”“希”。

人们历来写“雄”的行、草书时,也常会把左半部分按照“右”的方式来写。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6)

作为偏旁的“右”“有”“布”的笔顺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7)

“雄”字左半部分的笔顺

本文选自《书法教育》2022年第4期

《“左”和“右”你写对了吗?》

左小左和左小右(左和右)(8)

《书法教育》2022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