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告别,既是对死者远离人世的悲诉,又是与死者的最后一次“密谈”,很多人将自己心中的话倾囊而出,以为死者听不到。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

临终的告别

殊不知,人死后人能够听到周围的声音,临终告别也需谨言慎行

人死不能复生

古代,不少帝王将相拥有了绝对的权力之后,便想追求永生,让自己享受无限的岁月。

从秦始皇炼仙丹到汉武帝求仙,追求永生的人都是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所有生命应当遵循的法则,没有生命能够忤逆,人类也不例外。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2)

追求永生的秦始皇

所以朋友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无需惊恐,因为这是所有生物都会面对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会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人类的死亡在医学上分为三期时期,第一,濒危期,这一时期是人类死亡的开始,从意识的消散到呼吸减弱,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死亡似乎不可逆转。

但这并非最后一刻,只是需要一个奇迹的发生,这种奇迹比中的概率还低,算得上鬼门关的临门一脚。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3)

人终有一死

第二,假死亡期,这个时候,人类已经没有了呼吸,就连心脏也不再跳动,但是身体中的重要器官们仍旧在辛勤工作,等待奇迹的发生。

在医学上,处于第二阶段的人只要得到及时的救助,还是有很小的概率可以挽救回来的。

古代人以呼吸和心脏的跳动来判断人的死亡,显然是不科学的行为。

第三,最终死亡时期,这个时候人类迎来了身体新陈代谢的停止,身体全部器官不再运作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4)

身体器官罢工

显然,处于第三时期的人,再先进的医学手段都无法“捞回来”,除非让孙悟空去阎王殿要人。

听得见的声音

很多地方都有哭丧的习俗,当地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仍旧驻留在原地,可以听到亲戚朋友们的哀嚎。

哭丧既是表达自己的伤心,又是对逝去者的尊重,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日子当中,就应当用低沉的氛围来填补。

科学家们为了验证人死后是否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专门进行了一场实验。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5)

哭丧

科学家们找到一位自然死亡的患者为实验对象,对这位患者插上测试脑电波的装置。

之后,科学家又让家属在说话,没想到脑电波真的跳动了起来,也就是说死者真的能够听到人们说的话。

不过,脑电波很快就消失了,事实证明,死者能够听到声音的时间极为短暂。

为什么能够听到?

许多人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反科学的事情,人死都死了,居然还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6)

死人仍可听见声音

其实也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人的脑死和生理上的死亡并不同步,在许多器官停止工作之后,人脑还在接受各种信号。

只是这种接收信号的功能在逐渐衰退,所以,当人们的声音传入死者的耳朵之后,耳朵再将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

因为耳朵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人体器官,在人类生前工作了无数岁月的它,死后难免会有“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就将声波传递了过去。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7)

耳朵的结构并不复杂

而且耳朵传递信号对能量的消耗也不大,人体时候残留的能力足以支撑耳朵接收声音的功能。

至于传递到大脑之后,死者能不能分析得出信号传递的究竟是什么,就很难说了。

毕竟脑内的功能一直都在减弱,原本外界说的是这句话,大脑会翻译成另外一句

最后就连听觉系统也陷入了瘫痪当中,死后能够接收外界信号的时间也就一分钟不到。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8)

人死后听觉系统会瘫痪

所以说,临终告别一定要及时且慎重,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尊敬。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很好奇,人类的听觉就是怎样的运作原理,才会让人类显得如此神奇。

人的听觉

根据有关研究,人类的耳朵可以辨识40多万种不同的声音,作为“接收器”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中内之间环环紧扣,一同致力于人类的听觉。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9)

耳朵的结构

外界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声波,这些声波首先是通过外耳的耳廓,耳廓独有的狭口将这些声波有效的收集起来,并传递到耳膜当中。

耳膜主要起到一个增幅作用,毕竟外界传递的声波在过程当中会有能量损失,耳膜将声波放大,使得传递进入内部的声波更加明确。

声波也不会因为太小,导致未能传递到内部便消失了,所以人类听觉的下限还是很低的,达到了0dB。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0)

耳膜十分重要

生活在南亚海域的一支独立种族——巴瑶族,为了方便潜水,巴瑶族人会刺破耳膜。

这使得巴瑶族人的听觉下限比普通人类要高许多,人们在对巴瑶族人说话的时候也需要极为大声,他们才能听得清楚。

耳膜对于人类还是很重要的,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学生,在高考英语听力的时候,强大的耳膜功能便凸显了出来。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1)

听力考试首先需要听见声音

耳膜通过振动传递到中耳的位置,中耳当中有三块小骨,这三块小骨起到“共振”的作用,在传递声波的同时,还有放大声波的作用。

最后再通过听小骨进入到内耳,内耳是“转换装置”的核心,在内耳当中分布着千万个毛细胞

这些毛细胞在声波的冲击下,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生物信息,并且将这些生物信息收集起来,传递到大脑当中。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2)

声音传递过程

毛细胞就相当于一个视频格式转换器,将未知的视频文件转化为MP4、mkv等可以播放的格式。

在内耳当中还有一个半规管半规管主要是管理人体对于空间的平衡感,当半规管出现问题的时候,人就会出现眩晕等症状。

经常出现眩晕症的人,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半规管是否存在问题。

话说回来,当生物信息传递到脑海当中之后,脑子会立即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成为能够理解的存在。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3)

半规管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听觉系统,别看这套系统看上去麻烦,可实际操作起来,连半秒钟的时间都不需要。

而且当中绝大多数的功能都只需要简单地震动,这也是为何人死亡之后,听觉仍旧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原因。

社会学的三次死亡

人类死亡条件在医学上固然没有争议,但是许多社会学家将人类死亡重新划分了三个阶段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4)

死亡被重新定义

第一个1阶段就是人生理上的死亡,人体一切功能都停止之后,意味着这个人从生理上彻彻底底的结束。

第二个阶段是社会性的死亡,也就是当人埋葬下去之后,这个人便不再有了社会身份,变成了所谓的“孤魂野鬼”。

前两个阶段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没有人可以逃避。

第三个阶段是人们的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现,导致了人们遗忘了自己的祖先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5)

被遗忘才是真的死亡

当没有人能够想起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算是精神上的死亡。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几代人之后,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在这个层面上确有人实现了“永生”,比如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人们会永远铭记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始皇是真正实现了“永生”,也许这就是秦始皇当初的求仙丹之道。

人临死前会睡不着吗(临终告别需谨言慎行)(16)

被历史记住的秦始皇

历史上的名人还有许多,名人们都将永远被人铭记,有人不禁感叹,普通大众只是历史的尘埃,太过渺小。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尘埃才有了沙漠,有了水滴才有了海洋,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出的贡献也绝对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