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令人尴尬又耐人寻味的文字:

薛蟠娶妻迎春出嫁 让薛蟠闹笑话的春宫图有何深意(1)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第二十六回的这段文字,之所以说其令人尴尬,是因为“春宫”表达有两种意思,一是在宫中给太子传授性知识,二是含淫秽之意,可在作者的设计中,让“春宫”与“寅”字连系在了一起,而且,还“糖银”“果银”地对“寅”字进行调侃。按曹学专家的认定,如果作者是满清包衣曹寅本人,无疑有自污之嫌;如果作者是曹寅嫡子曹颙嗣子曹頫,或者是子虚乌有的寅孙“曹雪芹”,又怎么可能不但不避讳“寅”字,还拿“寅”字与“春宫”作连系来进行调侃开涮呢?

因此,这段文字令曹学专家们很是尴尬,在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只能讳莫如深地极少去提及去探讨了。

当然,这段文字令曹学专家们尴尬并竭力迴避,既非《红楼梦》本意,也非作者始料所能及的。那么,书中为什么要设计出这段让人看上去捧腹的文字,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这就很值得玩味和探讨了。

虽然说薛蟠因《春宫图》闹笑话的这段文字,读者们都耳熟能详,更是倍受红学研究者们的关注,可悲的是,却没有谁能看懂其在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大伙都没把这段描写与前后文背后隐藏的“真事”进行深入的连系。

那么怎么进行深入的连系呢?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第二十三回至第三十回进行“透视性梳理”

虽说薛蟠闹笑话之前告诉宝玉:“明儿五月初三是我生日。”可这天究竟是哪一天呢?

到了第二十六回书中告诉我们,“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节”,那写“《春宫图》”这天就是四月二十五日了。可又是哪一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呢?

在同一天书中又告诉我们“话说宝玉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连脸上疮痕平复,仍回大观园去。”

那三十三天前就是三月二十二日了,这天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给治过病后就说,“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而书中又说这是宝玉和凤姐得病的第四日,可见,宝玉凤姐中马道婆魇魔法是在三月十九日

薛蟠娶妻迎春出嫁 让薛蟠闹笑话的春宫图有何深意(2)

关于这个三月十九日,是很有必要说道说道的:

第一,书中并没有指明这天是三月十九日,但是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时间脉络,于是我们才能从第二十七回往前推到第二十五回才将这个时间给推算了出来,可见这个日子是被作者故意隐藏起来的。为什么要隐藏起来呢?

因为它在清朝初期非常敏感,在历史上特别重要: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入了顺天府(北京),崇祯帝朱由检无奈之下在煤山自缢殉国,大一统明朝宣告灭亡。

然而,书中既隐藏了这一天,也没有写闯王进京,崇祯自缢,只写了宝玉被马道婆用魇魔法暗害,这就完全符合了作者在开卷时开宗明义所使用的“假语村言”“真事隐去”之写作手法。

由此也就推断出了,这里隐藏的具体时间确实为崇祯十七年。

第二,在隐藏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同时,又是怎么隐藏的闯王入京,崇祯自缢,大明灭亡呢?

在书中假语村言的表面故事中,写的是马道婆在隐藏的三月十九日用五鬼魇魔法之巫术暗害了贾宝玉。

而在《推背图》中也有关于“闯王灭明”的预言谶语:

马跳北阙,犬嗷西方。

八九数尽,日月无光。

颂言是:

杨花落尽李花残,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一枝春色占长安。

谶语前两句中的“马”和”犬”,分别来自“闖“字的中间,和“獻”字的右部,指的是闯王李自成从北边的居庸关和德胜门攻进北京,和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

那么,同样是在表达1644年九月十九日明亡,《推背图》中可以用“马”字代表闯王,《红楼梦》中为什么不能借用姓“马”的道婆来隐喻闯王呢?所以说,“马”道婆所要蕴含代表的特殊意义,是其它姓氏无法替代的。而这种意味在表示“闖”字的谶画中同样也能感受得到。

薛蟠娶妻迎春出嫁 让薛蟠闹笑话的春宫图有何深意(3)

薛蟠娶妻迎春出嫁 让薛蟠闹笑话的春宫图有何深意(4)

(马道婆之“马”来自“闖”字)

谶语后边的两句“八九数尽,日月无光”,意思浅显易懂,是说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后,明朝灭亡。

当然,书中以马道婆利用魇魔法暗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来隐寓闯王灭明,反映了作者是站在明朝的立场上,对农民起义军的态度更多的是怨恨与仇视。

颂言中首句“杨花落尽李花残”,代指大明亡的三月十九日;次句“五色旗分自北来”,五色旗指的是起义军用的是红黄蓝白黑色旗帜;第三句“太息金陵王气尽”,因为明朝初期建都于南京(金陵),所以方以“金陵”来代指明朝,《红楼梦》里的“金陵”“末世”与此句之含义是相同的;尾句“一枝春色占长安”,春色为青绿色,喻指满清胡虏,长安则借指北京,说的是满清最终窃夺了天下。

通过对比,便可以看出并确知第二十五回里隐藏的三月十九日,马道婆用五鬼魇魔法暗害贾宝玉,所隐真事就是闯王灭明。

第三,第二十七回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也是林黛玉第二次葬花,并写《葬花吟》之日,通过这天可推出被隐藏的三月十九日

同样,第二十三回的“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林黛玉第一次葬花开始,一天接一天地接连写了九天,第九天恰恰又正是第二十五回隐藏的三月十九日

在这次葬花后,林黛玉因听《牡丹亭》的曲文,最后竟然联想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曲《浪淘沙》里的句子“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由此可见,这个“三月中浣”里接连写的九天,正是大明灭亡的最后九天,所以才会有了林黛玉第一次葬花。

而黛玉的两次葬花都与大明灭亡的三月十九日有着直接的连系,那《葬花吟》显然就对明朝灭亡的祭奠

薛蟠娶妻迎春出嫁 让薛蟠闹笑话的春宫图有何深意(5)

通过以上“透视性梳理”和简单分析,也可以得出,薛蟠因《春宫图》闹笑话的四月二十五日,同样是在隐写崇祯十七年(1644年)。可是,这段文字的作用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薛蟠因《春宫图》闹笑话后,便是写在薛蟠那里举行的家宴。在此期间,“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迟到了,寒暄期间,冯紫英道:

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下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

须知都尉这个官职只有秦汉时期才有,同时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还有一个看守皇宫大门的小官冯唐,并因为他和同时期的飞将军产生了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成语。

而书中正是通过“冯唐”和“仇都尉来暗隐这个成语,暗示崇祯十七年的四月二十五日之际发生了什么。

冯紫英接下来说道:

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叫兔鹘子梢了一翅膀。”

那么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的前日发生了什么呢?

“铁网山”隐喻山海关,“兔鹘子”隐喻满清。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发生的山海关大战,李自成被吴三桂连合多尔衮带领的满清八旗军战败后撤回北京,从而失去了大顺夺取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用来在暗喻此战失败后李自成没有了做帝王的命。

就在薛蟠因《春宫图》闹出笑话之前,他告诉贾宝玉:“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生日”,可到了第二十九回和第三十回,该写到薛蟠过生日时,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却没有做详细的描述,这实际上是在暗示,所谓的薛蟠五月初三生日为虚,而在此之间的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初二的发生的一切真事,才是书中要真实隐写的故事: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山海关大战中兵败的李自成回到了北京,二十九日在紫禁城匆匆举办了登仪式,三十日又急急忙忙地撤出北京回往陕西。

在二十六日冯紫英的家宴中,行酒令时,为什么冯紫英“说道:‘鸡声茅店月’,令完”呢?

这是因为,“鸡声茅店月”来自四十八岁失意时路过陕西商山写的《商山早行》,以此暗示李自成失势后撤出北京逃回陕西的过程。而此时,吴三桂却带领多尔衮的满清八旗兵尾随而来,并于五月初二进入北京,占领了紫禁城。

从李自成勿勿举行登基仪式,到最终被满清占领紫禁城的这一过程,在作者心目中无疑是皇宫遭受了难以恢复的灾难性祸乱,故而才设计了薛蟠因淫秽《春宫图》闹笑话之情节,来传达和比喻对满清胡虏的痛恨和蔑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