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原名杨淑敏,1927年生于贫民家庭。六岁随堂姐学京剧,十三岁拜师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改学评剧,一年后即在《点秋香》,《花为媒》,《杜十娘》等剧中饰主角。从此闯江湖,跑码头,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1)

在那无法无天,随时遭难的年代,那时流氓进了后台可以随便打人,新凤霞和母亲演完戏回家,新凤霞的母亲身上总是带着剪子,随时准备拼命。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2)

1948年因为被迫害,新凤霞和母亲带着三个妹妹离开天津,来到北京天桥安家立业。虽然天桥的艺人们大都不欺生讲义气,但同行是冤家,一个锅里争饭吃,而且僧多粥少。

她初生牛犊不怕虎,决心在北京闯荡出来。她说:“我来北京唱戏,就是为了见见世面看看大演员的威风;学点能耐,长点本事。成里是大地方,能进去是我的奔头儿,进不去我也不打顺头儿,(打顺头是班里的行话,灰心的意思)我下苦功练出能耐......”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3)

在天桥落了脚,新凤霞先不忙唱戏,先去看看人家的玩艺儿,于是上至城里的大戏园,下到天桥大棚、小场子带着干粮一天连着看三场。同时他懂得,想要在北京站住脚儿,必须先唱好“八大出”。“八大出”是评剧的基础,它包括《开店》《开谤》《花为媒》《打狗》《杜十娘》《桃花庵》《王少安赶船》《占花魁》,于是新凤霞用它们打炮是定场子。一进天桥就可以看到写着新凤霞名字的大红戏报,连天桥小贩要喝的都是“天桥来了个评剧小旦新凤霞......”于是天桥轰动了。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4)

50年代初期,她主演的《刘巧儿》风靡全国,从此声誉鹊起。而新凤霞还有一个新凤霞好搭档和一生挚友。可能大家都记得赵丽蓉除了是一个小品演员还是一个评剧演员,而喜欢评剧的人也应该都听说过,在新凤霞的剧里,一定会出现赵丽蓉。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5)

赵丽蓉和她的哥哥赵连喜是经新凤霞介绍一块进入评剧团的。进入评剧团之后赵丽蓉和新凤霞合作演了近40年的评剧,像《凤还巢》、《会计姑娘》、《杨三姐告状》都是合作的经典,而《花为媒》的“报花名”更是两个人配合默契的典范。

除了演出,新凤霞还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政治活动,比如打倒恶霸戏班主,抗美援朝期间表态捐飞机,下乡演出等等,。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6)

1951年底,新凤霞加入军委政治部成立的评剧团。1953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为照顾地方的文化生活,新凤霞转业回地方。她与喜彩莲和小白玉霜组建的“新中华评剧团”一起组成“中国评剧团”,即中国评剧院的前身,从此新凤霞走上了新的道路。

赵丽蓉年轻的相片(她是北京天桥的红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