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汉代时就有“鹿身百宝”的说法,是灵丹妙药的象征。《本草纲目》记载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血、鹿脑、鹿尾、鹿肾、鹿筋、鹿脂、鹿肉、鹿头肉、鹿骨、鹿齿、鹿髓等都可入药,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而鹿的初生幼角——鹿茸更是被视作“宝中之宝”。

鹿茸作为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它由于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的功效,而被广泛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眩晕畏寒等,而鹿茸为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鸾毛的幼角,其他的衍生品还有鹿角胶、鹿角霜、鹿角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鹿角胶和鹿茸的区别哪个好(鹿茸鹿角胶鹿角霜)(1)

鹿 角

鹿角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银鸾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棱,习称“苦瓜棱”。气微,味微咸,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阴疽疮癀,乳痈初起,瘀血肿痛,每次使用6-15g。

鹿角胶和鹿茸的区别哪个好(鹿茸鹿角胶鹿角霜)(2)

鹿角胶

鹿角胶为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先将鹿角锯段,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白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浓缩(可加适量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即得,呈扁方形块或丁状。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每次使用3-6g,烊化兑服。

鹿角霜

鹿角霜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瘍不敛,每次使用9-15g,先煎。

鹿 茸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鸾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l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气微腥,味微咸,体较重,无腥气。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聋,阴疽不敛,每次使用1-2g,研末冲服。

鹿角胶和鹿茸的区别哪个好(鹿茸鹿角胶鹿角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