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朱津忠 2022-08-16 11:20,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内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内容(道德经28章津忠)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内容

第二十八章

朱津忠 2022-08-16 11:20

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夫夫真人之修也!!!请搜索公众号“wwcysz”并关注“无物禅养书斋”(此道德经,本为无解,世人偏偏欲之,本人愚钝,勉强为之)

 【朗诵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字词直译】

朴:朴树木原来的样子,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和加工。

【原文直译】

知道其雄壮,就守住阴柔,就像天下所有的溪流一样。做天下的溪流,他的德行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甚至复归于于婴儿一般无知无欲,不争而善下。知道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为天下模式,为天下的模式,常德没有缺少,复归于无极的状态,混沌的创状态。知道其荣耀反而守住耻辱,为天下谦卑虚怀的峡谷一样,等待时机等待恒德,有了足够的量,复归于道,道散开则为器具。

圣人用道的方法,这可以成为一方长官。

故儿大道的治理方法是不以“道”去制裁分裂什么,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一家,不分彼此不分你我。

【原文白话】

本章老子讲述了,修道的过程中要善于守道,提出了“三守”的观点。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我们来说一说老子所说的第1个“守”。说知道对方非常雄壮刚猛,那你就要守住阴柔,善良,温柔,慈爱等等。那么这样做了就像什么呢?就像穿山而过的溪水一样,从来不与大山争斗什么,就像道从来没有离开过溪水,就像婴儿一样是非常符合无知无欲的道性的。

在这里啊,我举个例子就是前几天有一个所谓的练什么少林寺3年多的壮汉要与我一争高下,我知道对方的好胜心特别强,那我就守住我的阴柔,对方的力量很大过来了,我呢则不慌不忙啊,随曲就人,结果他被自己的力量崩弹出去了,就是老子所说的,“知其雄,守其雌”我们守住自己的温柔就好。那么为什么能够完胜对方呢?那是我们对老子道德经有了很好的阅读,有了很好的理解啊,没有离开到,所以说永远胜利属于你。而不是去与对方一争高下,两人对峙。那样很可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好,那我们再来看看老子所说的第2个“守”什么意思?我们知道白天工作需要消耗很多,那么晚上就应该怎么样知道收敛,知道了那固守自己的身体,多休息。也是黄帝内经所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这样一种模式,从没有离开道德,道德是不缺少的。就是说消耗,养藏他们二者,浑而为一,就是复归了先天无极,也就是曾志强老师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极归于无极,复归于无极,合了大道。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好,我们再来看老子所说的第3“守”。我知道这件事情肯定很荣耀很光荣,那我们反而呢,要守其耻辱守其失败,那么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这样做就像天下的峡谷一样,他们虚怀若谷,蓄足了德行,最终是复归于朴,朴也就是道的另一种的别称。

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呢?比如说我们上面刚才举的例子,如果说你要抱着必胜的心理把对方去打败,那么可能两败俱伤,还有可能有其他的结果,那你知道赢了会很光荣,那我们呢反而去掉那种虚妄心那种荣耀心,那种自以为是的心,反而呢能够放下自己,能够愿意让别人赢,那我们甘受其辱,那结果怎么样呢?结果那赢的还是我们,这就是暗合了道妙。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说这个朴道是散开则成长为一个器具状的物体,圣人用道散则为器的方法成为了,百人千人的长官。所以说用大道来治理,是没有任何的人为的成分去分割断裂,他们都是完整一体的,不分彼此,不分你我的,天下一家,人类生命共同体。也就是说我们刚才举的例例子,对方就是我,我就是对方,以别人的心理以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反而帮助了自己,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我不分,你我同体,所以说不能够人为的分开,这才成就了大道。与道合一,与道合真,与道同体。

【原创道诗】

《守 道》

朱津忠

2022-08-16

三守体道真堪妙,

道生德蓄须蕴足,

世人若得朴为器,

不为官长亦不辱。

2022-08-16 11:20

感恩大家关注“无物禅养书斋”人数,目前258人关注,阅读量2369人次。感谢大家的点赞,谢谢您!我们下节课再和大家分享!!!既然来了,就留下点赞的足迹吧!谢谢您的鼓励和肯定,如若有成,感恩有您的支持!

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包括一文一武)为己任!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百家,使人类精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