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有什么缺点(秦可卿与林如海隐喻谬误)(1)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後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献茶。

内相这个官职,是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地位堪比内阁首辅十分尊崇。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才不过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可见戴权的职位是有多高了。大明宫也让人想到明朝,身为一个大太监,这么高调去祭拜一个黉门监的媳妇,也是很不合理的。

秦可卿的死譬喻了崇祯自缢殉国,是因为在书中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死亡方式来看,她和崇祯同是上吊而亡,书中虽然没直说,但是判词和后面提及的合家皆知也印证了这一点。

崇祯皇帝留下血书后上吊自尽,一旁的太监王承恩对面吊死。秦可卿死后,一个叫瑞珠的丫鬟选择触柱而亡。这个丫鬟的名字也可深思,瑞珠有因朱而瑞,有承恩之意。把偏旁‘王’去掉就是耑朱 ,也有承恩的意思,另有一个丫鬟认作义女名叫宝珠,意为朱家之宝,两个丫鬟的名字宝珠和瑞珠,也隐寓了明朝的忠臣海瑞,夸赞他是明朝之宝的意思。

秦可卿屋内的陈设奢靡华丽,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秦可卿有什么缺点(秦可卿与林如海隐喻谬误)(2)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这其实是一种譬喻,这些东西给人一种很虚幻的感觉,历经千年的木瓜纱衾鸳枕自然是不能用的。武则天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这几位都是和帝王有关的女子,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则有万寿同昌之意。

安禄山制造安史之乱是致使大唐走向衰落的重要人物,相传他与杨贵妃厮混抓伤了太真乳,而抓这个字让后人误写成木瓜,所以就有安禄山用木瓜摔伤太真乳的轶事典故;

西施是越王赠送给吴王的美人,以此麻痹夫差,后来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打败吴王,杨玉环和西施都导致了亡国之乱。

红娘是《西厢记》里的角色,元代统治者采取高压政策,等级森严阶级分明,人被分成三六九等。红娘虽是下等人,但是敢于反抗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前面几人身份十分高贵,不是公主就是王妃,红娘和她们身份差别很大。作者用红娘抱过的鸳枕来进行譬喻,也表明了崇祯已经初步具有民主平权的思想。

据史料记载,崇祯教小太监读书对下人平等,不好声色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有严重的道德洁癖,对百官严厉不喜欢他们求饶喊冤,动不动就庭杖,打死了不少人,首辅与内阁大学士不喜欢就换,就和换衣服一样。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儒家思想讲究宽仁,先人后己。不是每个人都和他一样,人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容不下别人的邪气,谁还愿意跟着他干?下面的臣子早就学会审时度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现的比谁都要忠诚。

李自成将要打到京城时,崇祯已经有了南迁的想法,怕别人看轻了他,当他向大臣们征求意见时,或许那些臣子也琢磨不清皇帝是什么想法,或许也是为了和他较劲顺应他之前的做法,也不从实际出发,表现出文死谏、武死战的派头。

但决定权还是在崇祯手里,崇祯有其疏忽之处,是他自己不辨真假,不识大义敏感多疑致使君臣离心离德。他只在乎正气却不懂人性,致使庸人掌权,奸佞当道。他只认识心中的正而忽视了心中的邪,只想改变世界却不懂如何顺应这个世界。

秦可卿房间的摆设都是些淫极险极之物,也暗示了隐寓出现的时机,这说明淫即是隐,这些荒唐故事的背后,也隐藏了曹公想要讲的真事。

而之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里,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听到了红楼梦仙曲,也充满了预示的色彩。

秦可卿的病,张太医的药方,都隐寓了朱由校病死传位给朱由检的事,而宝玉在秦可卿出殡时,遇到一个十七八岁的二丫头教他纺织衣物,临走时宝玉看着人家恋恋不舍,二丫头要教宝玉纺织,这譬喻了崇祯为兄弟送灵时心中万分不舍,让人停下来亲自为他放置衣物,表达不舍之情。

此外林如海去世日期也存在很大的谬误:

第十二回贾瑞去世后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林如海这年冬底染病让黛玉回去,贾琏就陪黛玉回乡去了。这也点明了黛玉出发返回扬州的时间,恰好是这年的冬春之交。

按照京杭大运河的一般运速,从北京到扬州,一般要走三个月左右。而黛玉从冬天出发,按理季春三月才能到家。

秦可卿有什么缺点(秦可卿与林如海隐喻谬误)(3)

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时书中写道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钟用。

请注意,拥炉,早命浓薰绣被,贾母又提醒宝玉晚上风大,这些词语表明秦可卿去世时,应是冬春之交,天气乍暖还寒时候。

另有秦可卿留下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讖语。三春指季春三月,这也点明了秦可卿去世的时间。

凤姐算黛玉现在形成应该到何处,说明秦可卿去世的时候,黛玉还未到家,或者快要到家。按之前冬至推算出的时间,黛玉赶回家的时间也正好是1644年三四月间。

第十四回秦可卿的葬礼上,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 “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 “回来做什么的?” ,昭儿道: “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在秦可卿去世后的第三十三天,五七正五日上,凤姐收到来自姑苏的消息,说林如海去世,算上昭儿走路的时间,林如海和秦可卿大概是同时去世的。

昭儿说的林姑爷九月初三巳时没的,那么按时间推算,秦可卿死时应在七月底八月初,正是炎天暑热的大夏天,这和之前冬春之交的时间是矛盾的。

而昭儿,谐音诏儿,有圣旨之意,这是因为林如海秦可卿,同隐寓了崇祯的去世,二人一老一少,一正一反,所以九月初三巳时这个时间也应该反过来看。

如果从反面来看,巳通十,九月初三巳时反过来看就是三月十九,林如海去世的时间也对应了崇祯吊死煤山的日子,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

有人说,这个九月初三可能是后来人抄错的,或是曹雪芹的疏漏。而后面接着说黛玉送灵要赶到年底回来,又要大毛服,要赶路时穿,说明这个日期并不是有意写错的,是作者故意留下的引线,设下的标识。

这个三十三天也是有深意的,崇祯生平是1611年2月6日至1644年4月25日,在三十三周岁自杀殉国。魇魔法时,宝玉要悬挂通灵宝玉的时间也是三十三天。

而秦可卿死的并不光彩,让人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悼念崇祯?

其实作书人和批书人已经告诉我们,要从风月的反面去看,秦可卿自缢于天香楼,譬喻了崇祯自杀殉国,其实就是在点醒大家,淫是一个隐喻标识。

淫就是情,警幻仙姑封宝玉为天下第一淫人,警幻说的淫,其实是对崇祯的敬爱之情。在那个时代,崇祯是汉民心中的精神寄托,曹雪芹要祭悼崇祯,也是为了要找回这种民族精神。

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实则借女儿之情抒发爱国深情。曹雪芹把秦可卿的葬礼写的这么隆重浩大,也欲让天下人同哭此情。红楼幻曲也是为逝去的汉家江山,谱写的一曲凄婉而又哀伤的挽歌。

秦可卿有什么缺点(秦可卿与林如海隐喻谬误)(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