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鲜姐(珞思影视研究组)
国产都市剧高歌猛进,光是最近就有《温暖的弦》《归去来》《如果,爱》在卫视轮番热播,更不要说在视频网站上黑红黑红的“女子图鉴”两部曲。不管有多少人抨击“图鉴”系列对北漂、沪漂女性的刻画过于物质,依然要承认,对比“温暖”、“萧清”、“万嘉玲”的千人一面,北京和上海两部“女子图鉴”,已能更全面、客观呈现女性在职场、恋爱、婚姻等不同“战地”中的面貌。
汹涌而来的这阵女性旋风,让鲜姐颇怀念上世纪90年代初播出的一批“90后”国产剧中的女人们。从《编辑部的故事》到《北京人在纽约》,从《外来妹》《情满珠江》,都显得我们现在国产剧中的女性形象如此单薄。
韩剧都不要的桥段还拿来给我们看?
张柏芝的颜艺临近40岁都一点不垮,再恶毒的人都无法攻击。可这样的颜值依然撑不起来《如果,爱》的老土剧情,“恶婆婆,渣老公,种种误会,最终却还是回归家庭”,在女性价值日渐得到多元化评判的今天,我们的编剧却还心安理得地让女主角在狗血情爱和家长里短中“殊死搏斗”。
要知道,《如果,爱》的剧情与拍摄于2016年的韩国家庭剧《家和万事兴》的情节、人设高度雷同,而这部韩剧在韩国本土播出时就已被观众嫌弃:车祸、癌症、治不好等十年前韩剧流行的套路,竟然还在被使用。
《温暖的弦》和《归去来》也并没有好一点。哪怕前者网络播放量超70亿收官,卫星CP发的糖也着实喂饱了一批总愿为粉红买单的少女心,但也无法掩饰剧集在情节设定上的不思进取。霸道总裁爱上我、姐妹爱上一个男人、失忆、有误会就是不说破……各种套路剧情排队上演。
长青藤名校高材生也好,上市公司总裁助理也罢,高大上的身份背景并没让“萧清”和“温暖”留下谈情说爱之外的其他女性魅力色彩。
这让我怀念起《编辑部的故事》里,嘴皮子格外犀利的女青年“葛玲”。当年,我是拿她当过偶像来膜拜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体制内编辑部里,有精明的余得利、传统的牛大姐、保守的刘书友,而女青年葛玲却总能穿着当时最爽利、时髦的衣服,甩甩长发讲出犀利的语句。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定不移地拒绝着男青年李东宝的追求。
在王朔、冯小刚、马未都这些大神级编剧的板斧下,整部剧“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格”(百度百科介绍),我想这个评价是当得起的。在一个女性角色身上,体现出了彼时年代特有的劲头,那种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交织的精神,这样的角色能不让人印象深刻吗?
这样的联想很有趣,随便想一想,我就能忆起《外来妹》《情满珠江》《北京人在纽约》这些剧中的女性人物。原来我们过去的国产都市剧里出现过这么多体现时代气质、呈现普通人奋斗质地的角色。而现在的国产都市剧无疑是在倒退,如果说一两部是个例,那多部电视剧都是如此,就必须好好思考背后的市场和文化逻辑了。
致敬“1990年代”荧屏上那些可爱的女人
如今,影视剧的女性无疑是精致、摩登的,她们如同橱窗里的芭比娃娃,“展示”着当季最in着装,兜兜转转的爱情,可我们几乎看不到她们如何工作,看不到她们如何社交拓展。这些女性职业不同,可生活里却好像只有漂亮的办公室和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歇斯底里的婚恋生活。这样扁平化的人物形象,浅薄化的情感刻画(所有男人都爱女主,她也只能单纯的只爱一个人),她们无法代表这个时代的中国女人。我们也无法被这样的角色代言,被这样的角色打动。
是中国编剧不会写女人吗?其实,国产都市剧曾刻画过非常生动的女性奋斗者。《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阿春,现在想起来,依然难忘角色的艳丽、精明与前卫,她会欺负初到纽约、人生地不熟的王起明,也会情不自禁地被已婚的他吸引。王起明经历大起大落,为了赢创业资金赌输了仅剩的几万块美金,他打电话给阿春,阿春却把他大骂一顿,让他自己清醒清醒。这样的阿春不仅可爱,更难得的是她身上合乎逻辑的生活张力:漂在异国他乡能够立足的女人,相比一夕暴富的赌博,她信仰的是用双手撑起生存的空间。
还有我特别喜欢的老剧《情满珠江》——里面有最早一代的大青衣左翎,有现在被做成表情包的“雪姨”王琳,还有这几年已经开始演妈妈的普超英。
我简单复述一下剧情:七十年代初,大批广州知识青年响应祖国号召,远赴农村插队落户。在农村,他们受尽了各种各样的艰辛。为办理回城手续,谭蓉(普超英饰)甘心卖身换回一纸招工表,梁淑贞(左翎饰)也受到坏人侮辱,不堪沉伦的张越美(王琳饰)冒着叛国的罪名逃港寻亲……改革开放后,广州成为了领立潮头之地,张越美与父亲回到当年下乡的地方投资建厂,梁淑贞当了工程师,谭蓉则妒火中烧利用婚姻做了进入张家的跳板。
最激荡人心的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的波澜壮阔,兄弟夫妻反目的残酷、商战的勾心斗角被浓缩在不到40集的剧情里。这三位女主,没有一个是傻白甜!哪怕是梁淑贞这样人格上很完美的,也是“圣母”人精。当你拥有了足够阅历回味这些角色,你无法轻易责怪剧中的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在时代裹挟和自身局限中做了选择并付出了代价。
这样的电视剧还有很多,比如《外来妹》《风雨丽人》《公关小姐》等,现在来看,她们才是真正意义的“大女主”。
而那个年代的情感叙事是怎样的呢?《牵手》《让爱做主》《中国式离婚》里,没有痛打“第三者”或者“出轨男最终回头”的剧情。《牵手》以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想象、评价与思考,《中国式离婚》则让蒋雯丽演的林小枫帅气地选择了放手。
她们不是现在荧幕上浮皮潦草的伪精英大女主,而是真正把人生之舵握在手中的水手:对待工作呈现最专业表现,对待感情可以理智而现实的面对意外。嗯,这就是成年人心目中的成熟。
都市里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模样
最近《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和口碑,诚然,这两部剧带给我了惊喜。
但是,不是挑不出毛病。比如《北京女子图鉴》,最受诟病之处就是,戚薇饰演的女主到底能不能代表北京职场女性?
你说不算,我说也不算,我们来看看数据。
北京是全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离婚率曾一度高达39%,而在这座城市的所有离婚决定中,有70%是由女性做出的。在北京,30岁至44岁的单身人群中,女性占45%,且这一数据正在逐年增加。
北京的单身女性中,近五成购置有房子或车子,其中,12.35%的人同时有房有车。近年来,在购房的“新北京人”中,47%为女性,近五年来上升了13.1%,男女平等,将越来越在购房这件大事上体现出来。
北京女性在双十一期间的购买能力全国最强。北京女性的奢侈品购买能力也位居全国第一。
生活在北京的女性,拥有全国最好的女性创业环境。在美国知名调查机构发表的2017年女性创业家的城市指数(WE Cities)的排名中,北京位于中国大陆所有城市中的第一名,上海排名第二,位于世界第一的为美国纽约。
这么看来,《北京女子图鉴》里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女配(比如爱混饭局最终嫁去香港的,比如爱整容最终做了小三的)虽然有“炒话题”的嫌疑,可戚哥塑造的陈可还算是接地气的吧。这也就是人们在争议中,还是爱它的原因——观众们用收视率投了赞成票。
最后,我还是要祭出一个数据:在一项关于“成功女性的标准”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北京女性选择了“在其所处领域有一定成就”,只有5.4%的人选择了“嫁给一位优秀的伴侣”。
编剧、导演们,醒醒吧!不要再浅薄话、扁平化你笔下的女人了,观众们真心不乐意看了。作为女性,能把握人生的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这才是最过瘾的事。
我们想看到俞飞鸿这样的小姐姐和年下男谈恋爱,我们想看到袁泉这样的精英女在职场上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我们想看到蒋雯丽再一次“好想好想谈恋爱”但不以结婚为目的!请给我们一个真实、生动且没有偏见的女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