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婉约细腻词人(宋代一幸运词人)(1)

说起苏轼苏辙兄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057年,苏轼苏辙同科进士及第,震惊汴京。

这一年,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则刚刚十九岁。二十岁上下的年纪取得如此成就,兄弟二人一夜之间名动朝野。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二人并不是第一对同得功名的兄弟。

其实早在宋仁宗即位之初,就有一对亲兄弟同时金榜题名,其中兄长拔得头筹中了状元,弟弟位列第十,他们就是宋庠宋祁兄弟。

据说那年礼部原定的状元不是兄长宋庠而是弟弟宋祁。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一个状元一个探花,这才是原定的排名。

可就在放榜前夕,章献太后认为弟弟的功名在哥哥前头不妥,不可以弟先兄,便擢升宋庠为状元,将宋祁放到了第十的位置。

这年宋庠二十九岁,宋祁二十七岁,宋祁只因这两岁之差便与状元之位失之交臂。

好在放榜后众人皆知此中缘故,称他们兄弟为“双状元”,仅以大宋、小宋区别他二人。

因此宋祁虽丢了状元之实,却仍有状元之名,是以金殿唱名御宴琼林时,风头与状元郎一般无二。

唐人擅长写诗,宋人擅长作词,宋祁也不例外。宋祁才情卓绝,以词见长,文辞工丽,构思精巧。

宋代婉约细腻词人(宋代一幸运词人)(2)

他最有名的两首词,一首为他赢得美名,另一首则为他赢得了美人。

赢得美名的是《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在前半阙赞东城春光好,在后半阙叹浮生憾恨多。

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有动有静,一个“闹”字写尽盎然春意。此词一出备受推崇,时人因此称宋祁为“红杏尚书”,连宫里的宫女都知道他的名字。

赢得美人的是《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那天,宋祁正骑着白马悠悠行在回府的路上。年轻的朝廷栋梁沐浴在阳光下,任马儿信步前行,思索着今日朝堂上提及的那道政令是否还能再做改进。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中,全没有注意到朝廷的一队仪仗已经越来越近了。直到路旁有人大声提醒他,他才下了马,恭敬地立在道路一旁,低头行礼。

宋代婉约细腻词人(宋代一幸运词人)(3)

仪仗走进了,激起一阵细密的尘埃。他听到车轮吱吱作响,其间夹杂着几声环佩叮当,与之相伴的还有丝缕脂粉香气。

这对人马护送的,应当是内廷的女眷贵人吧,他这样想。

“小宋。”

突然,他听到有姑娘在叫他,是幻觉吗?他没有抬头。

“小宋!”

那个声音又响起了,是同一个姑娘在叫他,这次的语气要比上一次急切很多,看来确实有人在叫他,而不是幻觉。

宋祁终于抬起头,只见整齐有序的兵士们正护卫在队伍两侧,走在兵士里头的是粗使仆从,最中间的则是几辆华贵的马车,仆从们都护卫在马车两旁。

此刻,其中一辆马车的车窗被推开了一个弧度,透过小小的空隙隐约可见一张丽人的脸。丽人一身宫装打扮,梳宫人发髻,一双眸子在与他对视的那一刻变得笑意盈盈。

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心意相通,所谓一见倾心,便是如此。

他与她隔着日光与人群,长久的相望,直到马车渐行渐远,再也看不到彼此。

当仪仗最末的一个人远去,人群也散去了,只有宋祁还长久地愣在原地。白马在他身后原地踱步,不耐烦地打了两个响鼻,不明白为什么主人要在这里伫立。

他在想她,甚至忘了自己原先是要回家的,即使他们的分别也只是片刻前的事情。

他遥望着她身影消失的方向,一遍又一遍地忆起她眼里的光。他知道,自己想娶她。

可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娶到她。女子入宫便是皇帝的女人,即使他由白衣成卿相,也没有资格去讨要皇帝的女人。

今日一见,是缘起,也是缘落,此生所有的缘分都已耗尽了。

许久后他才回了家,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挥毫作词《鹧鸪天》。如果金屋玉笼注定他们此生不会有结果,那么至少,他要让自己的笔墨永远记住这个姑娘。

大约上天总是格外眷顾有才华的人,宋祁的这首词竟从绝地里为姻缘花辟出了一片沃土。

宋祁的词写得好,几乎每首都会很快被传唱。这首词因情真意切,传唱范围更广,不止大街小巷,就连宋仁宗也听闻了。

仁宗知晓词句背后的故事后哈哈一笑,即刻宣宋祁入宫。

宋祁一路上心中惶惶,生怕为自己和那位姑娘引来祸患,上殿之后除了行礼问安更是不敢乱言。

仁宗见状又是一阵笑意,他宣传那日仪仗的随行宫女尽数上殿,问道:“那日是谁唤了小宋?”

起初无人敢答话,片刻后众人见仁宗没有要责怪的意思,才有个宫女站了出来,承认是自己唤了小宋。

仁宗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宋祁笑言:“卿恨蓬山远,依朕所见,蓬山近矣。”

言罢,仁宗便下旨为二人赐了婚,二人喜不自胜,一连叩谢万岁天恩数遍。婚后他们果然琴瑟和鸣,生儿育女,儿孙后辈也多有成就。

纵观宋祁此人一生,屡任高官,在朝廷危难之时提出“三冗三费”等谏言,与欧阳修共编《新唐书》,就连1061年病重临去前尚不忘嘱托儿女切勿在丧仪上铺张浪费,桩桩件件都可见他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

而这桩“一词抱得美人归”的佳事,也与宋祁的文名和贤名一起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作者-

阿圆。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