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好几个省的名字是相互对应的,比如以黄河为界,有河南河北。以太行山为界,有山西山东。以洞庭湖为界,有湖南湖北。以古广信郡为界,有广西广东。

但是,有两个省却是例外,就是江西和陕西,这两个省并没有对应的江东省和陕东省。这是为什么呢?

熟悉历史沿革的朋友应该知道,历史上其实是有江西省和江东省的。唐朝时候的道就相当于现在的省,唐朝时江南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省,名叫江南道。

山西陕西广西辽宁对比(有山西山东广西广东)(1)

这片区域太大了,不好治理,所以分成了三部分,江南西道,江南东道,黔中道。江南西道的区划一直延续到元朝行省制,范围也大致和现在的江西省重合,所以就简称江西省,这就是江西省的来历。

所以江南东道后来也拆分了,就没有延续下来。所以说,历史上确实是同时存在江西和江东的,只是“江西”这个名字一直延续了下来,而江东没有,所以今天只有江西省,没有江东省。

其实,最特殊的是陕西省。只有江西没有江东,是因为“江东”这个行政区划名字没有延续下来,但它确实曾经存在过。然而,陕西省却是特例,因为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对应的陕东区域,不管是什么陕东道、陕东路、陕东省,都从来没有出现过。

那么问题就来了,陕西省为什么要叫陕西省?为什么没有对应的陕东呢?

“陕西”这两个字非常悠久,它诞生在三千年前,在中国所有的省名里,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名字之一。那么这个“陕”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就要说到周朝建国时的一项重要国策了。

我们都知道,上古时有一段各路神仙聚会的时代,那就是周武王伐纣时期,《封神演义》就是以这个事件为背景,什么女娲、哪吒、李靖、姜子牙、二郎神都来了。

虽然武王伐纣是民心所向,但周朝的建立也是很不容易的。文王打了地基,武王建了王朝,传到第二代周成王时,就出问题了。因为武王去世得比较早,继位的周成王还是个小孩,没法处理事情。好在有两位著名的大臣在,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召公。周公的封地在鲁,召公的封底在燕,他们就是后来鲁国和燕国之祖。

但这两个人并没有去自己的封地,而是留下来共同辅佐周成王,这就是“共和”一词的来历。当时年幼的成王刚继位,政局很不稳定,国家太大不好治理。周公和召公经过讨论,决定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名叫“分陕而治”。

这项国策就是把西周天下分成两块地方来治理,周公管一半,召公管一半。这两部分的分界线,当时叫做“陕塬”,也就是现在河南三门峡市的陕县。以陕塬为界,西边的叫做陕西,东边的叫做陕东。周公和召公还在陕塬立了一根柱子,用来表示分界。

山西陕西广西辽宁对比(有山西山东广西广东)(2)

《左传》里记载了这件事,说得很详细:“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这么分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陕东地区有很多商朝遗民想复国,周公就在东部以军事为重,镇压叛军同时开疆拓土。而陕西地区土地肥沃,适合搞农业盛产,所以召公就在这一部分发展经济。这就是周朝初年的基本国策——分陕而治。

正是因为这项国策,才有了陕西和陕东的地理概念,这个地理概念在后世可以说深入人心。“陕西”两个字第一次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字是在唐朝,唐朝安史之乱后在陕西设立了“陕西节度使”,这下就基本确定了“陕西”这个概念,而唐朝时在陕塬设立了陕州。到了宋朝,更是在这里设立了陕西路。宋朝的路也是相当于今天的省。

山西陕西广西辽宁对比(有山西山东广西广东)(3)

唐朝的陕州

再到元朝设立了陕西行省,简称陕西省,一代代延续下来,就是今天的陕西省。

为什么分陕而治后,陕西保留下来了,陕东却没有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陕东就是河南地区。唐朝时叫河南道,洛阳为东都。宋朝时首都就在开封,河南地区属于京西北路。所以说,陕东之所以没有保留下来,是因为这块地方一直有自己的名字。可以这么认为,陕西就是陕西省,陕东就是河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