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降低养殖场仔猪患染水肿病的可能性(优化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1)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疾病,仔猪的全身各处经常会出现水肿,具有比较高的致病死亡率。高死亡率会影响养殖场的经营水平和质量,因此养殖人员要不断优化该病的防治措施,降低养殖场仔猪患染水肿病的可能性。

本文简要分析了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病理变化,探究了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养殖人员起到参考作用。

1、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期阶段的仔猪群体中,任何品种和性别仔猪都有患病的可能性。从整体上来看,在断奶后1-3周发病率最高。仔猪水肿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且存在散发传染性特征。仔猪在患病后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便出现死亡,发病周期比较短,患病致死率比较高。发病猪大多为个体生长状况比较优良的仔猪,会传染患病猪所在猪群,极小概率会传播临近猪群,不存在广泛爆发性传播情况。该病没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发生和传播特征,在全年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但在季节交替季节或者气温温差变化较大的时候发病率相对较高。仔猪水肿病的病毒是大肠杆菌,病毒会通过排泄物进行传播,受污染的饲料槽、饮水槽等都是容易传播病菌的地方。该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起大范围仔猪猪群患病。

优化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降低养殖场仔猪患染水肿病的可能性(优化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2)

2、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

仔猪水肿病在发病时大多以突然发病居多。部分仔猪在患病前1-2天左右会出现轻微腹泻状况,在发病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腹泻情况有所缓解并转为便秘。发病时体温不会升高,但肢体运动会出现不协调情况,四肢无力,随之演变成机体运动障碍。在行走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晃动,病猪经常会出现原地转圈或者突然间向前猛冲。对于外界刺激所表现的应激反应比较剧烈,会出现惊声尖叫,然后伏地,四肢不断上下蹬踏。患病猪的脸部和眼睑部会出现水肿,症状较重的仔猪在腹部、颈部和整个脸部也会出现肿大。但也有个别患病仔猪没有出现水肿,但这种情况下的患病猪致死率非常高,最高会达到90%,病程最短为几个小时,最长可以达到7天以上。

3、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及病理变化分析

该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进行初步确诊,但由于该病病症与营养不良性水肿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需要注意与之进行区分。如果为了使确诊结果更加准确,可以进行实验室病株实验分析。

通过对水肿病病死仔猪进行病理切割,可以发现除了在面部各个部位容易出现水肿问题,在胃部也会出现水肿症状,将胃壁黏膜和肌层进行切割后会发现水肿部位呈胶冻样。

4、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4.1适宜进行断奶,减少断奶引起的应激反应

仔猪水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仔猪断奶前后所产生应激反应而造成的。因此为了降低仔猪患上该病的可能性,养殖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断奶,在仔猪出生后1周开始进行补料。尽早进行补料主要是为了让仔猪的胃肠功能有足够的适应期,并促进肠胃系统尽早完成发育,使其在后期断奶后能够适应全饲料喂养模式。在断奶时应当采取阶段性断奶方式,严禁突然断奶,这样不仅容易导致仔猪出现消化不良,还容易由于断奶应激反应而出现其他疾病。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而且一旦确定好喂食饲料后,如未发生紧急情况,最好不更换饲料品种和喂食方式。在完成断奶后,应当逐渐增加饲料的喂食数量和种类,最好采取少食多餐的喂食方式,每餐在8分饱为宜。需要注意的是,饲料的喂食品种不可过于单一,但同样也不可有过多种类,要以人工饲料为主,并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选择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饲料,降低对仔猪肠胃功能的刺激,这样能够比较好的降低仔猪患染水肿病的几率。

优化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降低养殖场仔猪患染水肿病的可能性(优化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3)

4.2制定科学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养殖人员要适时注射防疫疫苗,提升仔猪的抗病能力,在仔猪出生后14-18天注射仔猪水肿病疫苗。养殖人员要定期为仔猪补充铁元素和硒元素,在仔猪出生后4天采取肌肉注射富铁力,添加0.1%亚硒酸钠2ml,这样能够提升仔猪的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水肿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在仔猪生长过程中适量土霉素、磺胺类药物、亚硒酸钠等药物,这样也能比较好的预防水肿病的发生。在仔猪进入圈舍前和母猪产仔后需要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消杀,可以用生石灰,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药物进行消毒。仔猪水肿病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后可以用采用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例如使用硫酸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钠、土霉素等药物。

5、总结一下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不到位很容易给养殖场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仔猪水肿病的管理质量,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养殖人员要适宜进行断奶,减少断奶引起的应激反应,并且制定科学的预防及治疗方案,适时添加铁和硒等微量元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从而推动养殖场的平稳发展。

作者简介:何爱国 兽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