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丽柠《声律启蒙》是儿童熟悉声律方面的重要入门读物,为清代文人车万育所作在古代文化学习中,诗词和对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创作诗词,最重要的技能是对声调、音律和格律的把控因此,孩子们在以《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逐步开蒙之后,便要着手学习《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有利于诗词创作的读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诗词欣赏经典儿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欣赏经典儿童(古诗词是一门吟诵的艺术)

古诗词欣赏经典儿童

作者:夏丽柠

《声律启蒙》是儿童熟悉声律方面的重要入门读物,为清代文人车万育所作。在古代文化学习中,诗词和对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创作诗词,最重要的技能是对声调、音律和格律的把控。因此,孩子们在以《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逐步开蒙之后,便要着手学习《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有利于诗词创作的读物。

“声调、音律和格律”有那么重要吗?且看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是如何说的:“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其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老先生的一席话,完全将古代诗歌创作的精髓说明白了。

如果说《声律启蒙》是以吟诵的方式让幼童感觉一下“韵”的趣味性。那么《诗词格律》开篇的第一句话,直截了当地提出“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聪明的读者马上就明白了,王力想通过这本书先介绍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而后,就诗律、词律、诗律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进行讲解。最后,又对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关于平仄、押韵和对仗进行了答疑。其实,在现代汉语的音韵与古代汉语之间,确定存在一定的音异。因此,王力先生又对诗韵里的“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词进行重点列举。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古代常见的词谱,特别是宋代之前出现的词,以供读者参考。

虽然诗词格律有规律可循,但是对于现代初读者来说,如果只是生硬地套用规律来理解古代诗词,不仅枯燥,而且有相当的难度。王力在编写过程中,明显考虑到了与读者的互动沟通。例如在讲音韵时,特意标出了汉语拼音的读音,以期读者知晓什么是押韵。杜牧的《山行》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xiá)是唐代的读音,这样才会与第二句的“家”押韵。

众所周知,汉语是有声调的,也就是四声。但古代的四声与当今的有所不同。相对而言,我们现在读的第一声,即是古代的平声,其他的三个声调,我们都可以看作古代的去声。当然,这种规律不能严格地认定,也就是一个古代音调的大致概念。由四声,王力引出了平仄的概念。平仄在诗词中的交替出现,形成了诵读当中的抑扬顿挫,也就是调。然而,诗词中的对仗或者对偶,成就了今天的对联。遥想当年学堂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无疑是一场又一场的音律盛宴。

如若谈到诗的种类,我们参考《唐诗三百首》即可。诗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三类,这三类又分为五言和七言。当然,乐府诗也可归为一类。律诗要押韵,还要分平仄。这其中有规律可循,但也有不少讲究,或者说是忌讳,比如孤平。

词牌,是词的格式。有的词牌来自于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有的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如《忆秦娥》;还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咏的是打渔。词分单调和双调。双调分为前后两阙,两阙的字数要基本相等,平仄相同。词谱,就是每一词牌的格式,可以依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来填词。像李白、辛弃疾都写过《菩萨蛮》,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写过《忆江南》。都找来读读,谁好谁坏,大概可以一决高下了。

诗词格律,看似枯燥,其中却暗藏精妙的艺术享受。正如王力先生所说,“我们说一首词好,一方面要看它的思想内容,一方面要看它的艺术技巧。”因此,诗词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还是一门吟诵的艺术,值得我们龙的传人骄傲。(夏丽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