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如今,汽车已经是咱们大家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工具了,有驾照,会开车,也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必备技能。

有的学的快的朋友去,差不多一个多月就能拿到驾照,也有的一年半载。

其实对于古代来说,车是的非常重要的军备力量,因此,能不能开车,如何选拔开车的人,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所以在古代,要想成功拿到驾照,也是要经过专业的考试,通过之后方可上岗。而且古代也有驾校,而且古代的“驾照”,考起来,比现在要难得多。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古代的驾校和古人考驾照的事。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1)

驾校的普及

说到这里,咱们先来说一说古人的车子。

那时候没汽车,都是马车。据说车这个玩意儿最早是由黄帝发明的,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可是到了夏商时代,却成为了战争的主要工具,尤其是西周,战车的地位更是变得重要起来。

西周时期标准的战车是由四匹马拉的。那时候都是单辕驾车,四匹马的前进后退全靠“司机”一个人,变换方向有一定的难度,没受过专门的训练,根本就没法操控。后来,马车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得学习驾车,是必修课!

既然这么重视这件事,那总得有类似驾校这样的培训机构吧?还真有!咱们都知道周代的必修课程叫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御”就是六艺之一,教的就是驾车的技术。

但是西周时期,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大多是贵族子弟,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所以就有了“礼不下庶人”的这么一种说法,所以驾车,也就成了贵族的独有特权。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2)

到了春秋时期呢,齐国为了争霸,建立“稷下学宫”,私人办学随之兴起,“礼不下庶人”的政策被改变,老百姓也有机会接受教育。

后来的孔子不就是开设私学授课嘛,并将私学发扬光大。在孔子私学中,学生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六艺”,当然“御”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今天大家都可以考驾照,还是得益于孔夫子呢。

内容

那古代考驾照都包括什么项目呢?一共五项内容: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和逐禽左。

啥是鸣和鸾呢?这个鸣是动词,这里的“鸾”也写作“銮”,是立在马匹的轭顶与衡上的一种铃铛,“和”是另外一种铃铛,叫做“和铃”是挂在舆,也就是车厢的前栏轼上,就相当于咱们今天的车喇叭。

但是在古代,这俩铃铛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只起到车喇叭的作用,还是一种“礼”的体现。

所以这个讲的就是行车的礼节,驾车的时候,“和铃”和“銮铃”要互相合作,发出协调的节奏,共同演绎出一种叫“雝雝(读如雍)”的旋律,这个“雝雝”不是具体的什么声音,就是形容铃声和谐又有节奏

《诗经》中就有关于“鸣和鸾”声音的记载,是这么写的,叫“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牡就是公马,四匹骏马拉的车在路上跑,所带的八支銮铃就发出锵锵的声音。

《礼记·玉藻》也说了:“君子在车 ,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古人认为,车上的“鸾”“和”发出的声音跟身上所佩的玉器发出的声音是一样重要的,可见对“鸣笛”这件事的重视。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3)

逐水曲

逐水曲这个就好理解了,就是驾马车在弯曲的水沟上行驶,听起来,就像咱们今天驾校考试里的过S弯,过单边桥之类的科目,但是古代弯曲的水沟可不想咱们今天驾校的马路那么平坦。

古代的弯道科目更难,这个科目的要求是,要求驾驶者牢牢地控制住马车,在任何地面情况下都对马车有极强的驾驭能力,不管是经过弯道,还是路上有石头,还是看不见多深的水沟啊,都要保证行驶途中车轮不能陷到水坑里,也不能一头栽进水沟里。

所以沿着弯曲的水沟驾车前进,要求“学员”必须集中百分之一万的注意力,而且还得有娴熟的驾驶技巧,否则一不小心就湿身诱惑了!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4)

过君表

这个“君表”指的就是标示国君位置的旗帜。先秦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在会见其他诸侯、出兵征伐,或者外出打猎的时候,用鲜明的旗帜来标志自己的位置。

听到这是不是有的朋友就认为,“过君表”嘛,就是开车从这个旗帜旁边过去,再通过“君表”的时候,再向国君敬个礼完事了。

但是您想,咱们中学都军训过,最后汇报演出的时候,在主席台前面踢个正步,展示一下成果。那考驾照也一样啊,这不是训练驾车能力的方式,而是学会开车之后的成果展示,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出现在最后时刻。

那么“过君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君表”除了指旗子,还指插着旗子的辕门。那有的朋友说了,开车过门吗,那也不难啊?

可不是一条宽敞的大道让你走啊,会在门中放置一些石墩作为障碍物,当车驶入辕门时,车头两边与石墩的间隙大概只有五寸那么宽,驾驶员要保证不碰石墩,恰到好处地从门中穿过。

显然这是对车手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估算能力的一种训练。是不是有点向咱们今天考驾照时候的倒车入库,对于车和周围物体之间距离判断的一种考验。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5)

舞交衢(qú)

这个最好理解,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科目三——路考。

到了这一步了,就会要求驾驶员驾驶着马车,再来来往往的路上驾驶,当经过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行驶,也会安排多辆马车和这个驾驶员一起通过。

可能还跟咱们今天的考试一样,会有什么超车之前要打信号,遇到学校,行人之类的情况要减速慢行,反正就是基本上完全模拟现实路况。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舞交衢,为啥有一个“舞”字啊,就是要求驾驶员驾着马车在交叉道上,往来驰驱、旋转适度,有点儿像在花式秀车技的意思。

总之,这一项主要就是考验实际操作能力,开车嘛,最后肯定是要上路的,不能一辈子在驾校里啊。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6)

逐禽左

最后一项应该也是最难的一项了,跟咱们今天不一样,咱们今天考试最后一项就是科目四考一些基本的驾驶常识,但是由于古代的车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所以古人这最后一项,就跟打仗有关。

古人的战车上一般有三个人,一个是驾驶员,一个是弓箭手,一个是长矛手。所以这一项要考的呢,就是驱车追赶禽兽,并把禽兽赶到车的左边,因为人大多数都是左手拿弓,右手拉箭嘛,所以在左边就方便车上的弓箭手射杀。如果是左撇子,那可就就是逐禽右了。

驱车追赶禽兽,并这应该是实战训练了,在战场上,就是把敌人赶到适合弓箭手射杀的位置。但是,咱们想一想,野兽和敌人也不会乖乖就往一边跑啊,对吧,没准你追野兽,野兽急了还会反扑过来。

何况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这一项的难度系数最高,万一遇到一个表现异常的野兽,这拿到驾照恐怕是不可能了。

如果你技高一筹,这五项都能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就算拿到驾照,可以正式驾车了。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7)

为什么这么复杂?

那有的朋友说了,这古代考个驾照咋就这么麻烦呢?又响铃又打猎的。

因为在古代啊,除了王公贵族日常出行要坐车之外,老百姓是用不起车的,马车更多是用来服务军队的,所以对驾驶员的种种操作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在先秦乱世,每一个士大夫都必须要学会战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这不但是国家存亡的要求,同时也是自己保命的条件。

考不过咋办?

那有的朋友说了,这么难,要是考不过咋办啊?咱们现在考不过,顶多就是重新学习,再考一次呗,但是在古代,考不到驾照可算是犯罪,有可能还要被“劳改”!

秦朝的《除吏律》中就规定过,如果考驾照的人,考了四次还不过关的话,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还要被处罚承担四年的徭役,就是劳动改造。

因为驾车是战争的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开车的话,可能就会被认为是逃避国家的战争,对国家大大的不忠啊。

古代驾照重要吗(古代也有驾照)(8)

结语

之所以对“御”如此重视,是因为“御”除了是开车之外,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驾驭”。

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就是他们对“御”重视的原因,因为其中包含着贵族统治者的重要学习内容——驾驭学。比如咱们都学过的“田忌赛马”,就是“驾驭学”的最好说明。

将马对应的上中下三等合理分配,考验的是不仅仅一个人的养马之术,更是考验这个人的分管能力,对于敌方和自己的实力的判断能力,甚至还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不仅是治国的能力,也是治军、对战的能力。

想想也是压力山大,考不到驾照还犯法了!不过要是把这项《除吏律》放到今天,驾校的教练估计心里得乐开了花儿,我到要看看谁还不好好学!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康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