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

///

身在上海,转眼间已经隔离满月了。往年五一假期,基本都是在外面旅游的,而今年只能在家里翻看手机相册解馋。

2022年的四月,对所有上海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四月初的时候,我因为频繁刷新闻,情绪经历了很大的波动。为他人的悲惨遭遇而难过,为这个城市所经历的一切而愤愤不平。

之后为了不让自己沉溺于疫情带来的情绪低谷,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天除了固定的时间查看新闻之外都远离手机。在无法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努力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

最直观的一件事就是,我坚持认真做晚饭30天。除了偶尔的火锅之外,每天都是「三菜一汤」的标准,并坚持发布在朋友圈里。有些朋友说已经养成了每天要来我看看我吃了什么的习惯。

/// HERE WE GO ///

话不多说,先上图!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2)

要说探店、测评我是专业的,但是做饭就真的不擅长了。从上大学开始,我从来没试过这么长时间不外食。不仅必须自己做饭,而且从抢菜、消杀、切配、烹饪都要自己动手(还好有洗碗机帮我洗刷)。真真是在厨房劳动的一个月了!

连续做饭,中间也经历了疲倦期,但是熬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做饭水平好像真的有了一点点进步!表现在:1)做菜的时候不再手忙脚乱,对步骤心里有数了;2) 据家属反馈,做的菜有家里的味道了

学做菜的过程,我做对了这些

回顾过去一个月学着做中式家常菜的过程,我总结自己做对了这么几件事:

01.提前规划菜单

每周日我都会做下一周的菜单规划。倒也并不是说必须严格按照上面来做,但是会大致遵循。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3)

*4月菜单

这样好处是可以对家里的食材进行定期盘点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让辛苦抢来的食材默默坏掉……另外就是不会在做饭前因为脑子一团乱麻不知道做啥而摆烂。

我们家的习惯是一天两餐。brunch我会选择简单的西式,通常是蛋白质(肉蛋奶) 蔬菜 优质碳水(粗粮或谷薯)的搭配。做法都很简单,最开始有可生食蔬菜的时候直接做沙拉,后来就蔬菜简单水煮。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4)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5)

而肉类就用最简单的煎烤,调味也以盐和黑胡椒为主。肉类的选择尽量每日不重复,而且每周会保证2-3次的海产品,以摄入足量的omega-3优质脂肪。这样的西式简餐不仅做起来方便,而且吃完之后人很精神,不会犯困影响下午的学习工作。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6)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7)

晚餐是我们家每天的重头戏,即使只有两个人,因为饭量足够大也是要吃三菜一汤的。我会尽量提前规划好荤素搭配,重口与清淡交替。蔬菜类在还新鲜的时候就开始消耗,冷冻肉品也可以提前一天拿到冷藏室化冻,稳步有序推进。

02.先备好所有料再开火

我以前做菜不认真备菜,常常做到中途发现葱没切、蒜没剥,或者是找不到生抽老抽蚝油的时候,锅里已经烧干了……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8)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9)

最近总结出让自己做菜不慌乱的方式就是一定要做好备菜工作。所有该切配的切配,炖煮时需要加的调味料先在小碗里混合,这样真正开火烧菜的时候就可以很淡定了。

有朋友问我天天烧这么一桌是不是特别花时间?其实提前都规划好菜单和备料之后,真的还好。我一般是5:00--6:00点会将要长时间炖煮的菜烧上,需要切配的菜准备好。

然后6:00-7:00是健身时间,最近我们都两个人一起练帕梅拉!(幸好封控前把瑜伽垫和弹力带准备好了)7:00-7:30做最后的炒菜,七点半准时开饭!所以真正花在做饭上的时间也就一个半小时吧。

03.同一道菜多比较几个食谱

以前我的习惯是跟着信任的博主学做菜,一步步按方子来。虽然也能做好一些菜,但往往并没有真正学会做菜也很难举一反三。

最近因为隔离在家物资有限,改变了搜索方式,更多是按照食材来搜。比如“胡萝卜”“洋葱”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同一道菜会搜到非常多不同的方子。讲真质量确实参差不齐,小红书上有很多食谱博主其实也是搬运工,真正会做菜懂做菜的其实不那么多。

不同人使用的调料差异、食材下锅顺序、多的一些步骤是否必要等,我会自己多看多比对多思考!看得多了慢慢也就自己总结出些方法了。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0)

我很喜欢看小红书上一个账号叫“南食召lab”,它本身是个卖食材的品牌,但是食谱做得非常好,每道菜的核心步骤都会去探索它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感觉做菜就像化学实验一样科学。

趁着这个时间,我又把买了很久但是没仔细看的「食物与厨艺」这套书拿出来仔细读了读,因为有了实践,看这本书就更有感悟了。

为什么我有这么丰富的物资?

有朋友好奇为什么我能有这么多的物资,除了大家都在做的小区团购,就还有这么几点吧。

01.封控前的囤货 大冰箱

浦西人民还是很幸运的,在正式封控前有几天时间可以屯菜。我们去了喜欢的超市奥乐齐买了很多的肉蛋奶,还去Green&Safe买了很多有机蔬菜,做好了封闭7-10天的食材准备。(事实上居然还是naive了……)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1)

当然,这些食材的存储有赖于我家的大冰箱。解封之后,我计划要再添个小冰柜!这样再遇上下次隔离(虽然希望不要再有)也不慌了……

02.靠谱的跑腿小哥

我们小区团购开始得晚,我前期很依赖一个跑腿小哥!他是我在小区门口拦下的,加了微信问能不能微信找他帮我买东西给跑腿费,小哥答应了。

之后有帮我去菜场直播买菜,还弄来了一些他从别处购得的小众物资。更良心的是,购买的物资会拍小票给我,然后加的跑腿费也是很合理的。最近有些团购不到的小东西,我也都是找小哥买。

03.寻找不需要团购的渠道

我们小区老年人比例很高,刚需物资后期团购已经如火如荼了,但还是有一些小众非刚需,很难凑到团购的最低份数!好在我通过朋友们搜集到了一些可以单份购买不用团购的渠道

虽然大家现在可能不缺物资了,还是分享给你们!(购买的联系微信都在图里啦)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2)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3)

比如,舟山直送的海鲜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4)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5)

比如一包起买,自己叫闪送去拿的咖啡豆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6)

每天三菜一汤不重样(我坚持每晚做三菜一汤)(17)

比如,我心心念念的下酒芝士和火腿。这个冷肉套餐赠送的蔬菜里居然有空心菜、米苋、茼蒿这些最近不太常见的绿色菜,我收到的时候可太开心了~

一些疫情期间的小变化

01.快乐的阈值变低了

收到政府物资的时候、抢到菜的时候、小区团购到甜品的时候、好不容易续上咖啡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去姐妹群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快乐。那些我们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变成了小确幸。快乐,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02.跟邻居的关系变亲近了

住了许久都不曾认识的邻居们,这下都熟悉了起来。因为做楼管的缘故,每天要负责叫整个楼栋的居民们去核酸,在这过程中慢慢能认出每户人家的面孔,在小区里碰到的时候也会笑着点点头。

邻居阿姨每次蒸了馒头都会投喂给我,而我去门口拿外卖的时候习惯了看看有没有同楼栋的帮着带上去。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03.更物尽其用了

相信大家都看到类似于“鸡蛋的100种吃法”、“消耗胡萝卜的8个菜谱”等内容吧,如何利用好手头并不多样的食材,成了疫情期间的必修课。

很多人说,四月的上海不信断舍离。但其实在我看来,物尽其用的理念跟断舍离是相通的。断舍离本来也不是把要吃要用的东西扔掉呀,反而是告诉大家更珍惜已经拥有的,好好利用。

疫情宅家更让我们知道,哪些物品是真正需要的每天都用的,而哪些睡了一个月也不曾被拿出来。等解封了,该扔的就可以扔掉的了,当然那些日常消耗品,该囤更是要囤的!

——

上海不少区实现社会面清零了,我们小区也快要变管控区了,情况在一点点好转。虽然对于做饭这事我并不那么排斥了,但还是很期待去餐厅吃那些家里做不出的味道呀。

希望我爱的上海,

早日恢复它充满活力的日常!

下拉查收今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