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方面,她是如来佛祖派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全权代表,不仅选中唐僧到西天取经,而且分别降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让他们为唐僧取经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她又时时刻刻关注着取经事业的进展,每当唐僧师徒西天途中遭妖魔围困时,她总能及时赶到,为取经队伍消灾解愆,充当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救火队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人留下的观音菩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留下的观音菩萨(救火队员观音菩萨)

老人留下的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方面,她是如来佛祖派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全权代表,不仅选中唐僧到西天取经,而且分别降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让他们为唐僧取经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她又时时刻刻关注着取经事业的进展,每当唐僧师徒西天途中遭妖魔围困时,她总能及时赶到,为取经队伍消灾解愆,充当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救火队员”。

在《西游记》中,观世音是佛教众神中唯一的女性,具有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性格特点。她的前身是男身,是古印度王子。关于观世音由男到女的神奇变化,我们姑且不论,需要注意的倒是观世音身上体现出的济人所困、解人灾愆的美德。汉民族崇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宗教。而观世音非常符合汉民族尚义仁慈的性格特点。所以,自佛教传到中国后,观世音就成了救苦救难的代称。在广大百姓心中,她甚至超过了高高在上无欲无望的如来佛祖。《西游记》基本上延续了这种传统,这从她对悟空及其他妖魔的仁慈之心,以及她屡屡在危机关头替唐僧师徒消灾除厄可以看出。

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西游记》中观音的与众不同。相对于供奉在寺庙祠院里那个庄严肃穆的观音菩萨而言,小说中的观音菩萨明显地露出世俗化的深深痕迹。兹举例如下:

其一,当初如来派观音到东土寻觅取经之人,为免路上遭遇不测,曾送给他三个箍儿。事实上,观音除了把紧箍儿套在了孙悟空头上外,另外两个中的“禁箍儿”给了黑风山的黑熊精,“金箍儿”给了火云洞的红孩儿。黑熊精成了守山大神,红孩儿成了善财童子。两人都被观音降伏收用。观音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点假公济私的味道?

其二,唐僧师徒路经黑风山,为了制服黑熊精,观音菩萨变作苍狼精凌虚子,显示出观音菩萨的无边法力。连孙悟空都赞叹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敏感的观音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有没有不惯?首先,她变成妖精,这是“亵渎”。而后,她又嘣出惊世骇俗的言辞。不仅对佛教所谓的西天极乐世界充满怀疑,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神魔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此时的观音菩萨,变为作者吴承恩向神圣与权威挑战的代言人。

其三,孙悟空受制于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再次赴南海普陀山求救。当观音听悟空说妖精变成她的模样,一向温柔娴静的她也不禁心中大怒,并恨的一声,将手中宝珠净瓶往海心里扑的一掼。原来一向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另外,观音菩萨还有多心多疑的一面。她对悟空说:“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善财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须些甚么东西作当。”读者读到此处可能会莞尔一笑。因为我们都知道,悟空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观音如此“诬蔑”悟空,一方面当然是她的疑心在作祟,另一方面,也包藏调谑玩笑的成份。

其四,通天河灵感大王冻结河面,诱唐僧踏冰过河,使其落水遭擒。心急如焚的悟空直闯普陀山竹林,见到了未曾梳洗打扮的观音菩萨。小说专门用一篇韵文对此时的菩萨作了一番绘声绘色的描绘:远观救古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篮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哪有庄严宝相?此时的观音就像可爱的邻家女。菩萨世俗化了,佛性神性少了,而人情味却更浓了。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人情化,与全书幽默诙谐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但我们更愿意将它看作是一种还原,观音从男变成女,从人变成神,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她身上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人性没变,从这一点出发,作者对观音菩萨的一些生活化的描述,不但没有削减其作为菩萨的人格力量,反倒让人们更觉得可亲可敬,并获得较大的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