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张全录

小伙身上长出奇怪的硬包、养殖户的双肺莫名起雾、两个中年人都出现多发性肺结节……他们都曾四处求医,但治疗来治疗去,总难见效。

这些疑难病症的患者,最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找到了答案,原来是不同的病菌感染导致了他们的病。为他们捉出“幕后黑手”的,是该院呼吸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杨澄清。

由于总能从细微症状里发现致病菌的行踪,让走尽弯路的患者得到康复,他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病菌猎手”。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1)

男子被疾病苦缠12年,被他找到病根

“我们这个病区,是专门收治各种呼吸疑难疾病的。”走进杨澄清所在的呼吸二病区,这名37岁的医生,首先充满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科室。

来到这里的患者都有曲折的治疗经历。“前不久才出院的一名患者,先在老家被诊断为肺结核,治了12年也没治好。后来我发现他感染的不是结核杆菌,而是曲霉菌。对症治疗后,他就康复了。”

他说的这名患者叫李勇(化名),今年36岁。在他24岁时突然开始频繁咳嗽、咯血,随后,他在老家的医院被诊断为肺结核,接受了长达12年的抗结核治疗,但一直断不了病根。今年上半年,李勇来到武汉,找到武汉市肺科医院,被收治在杨澄清所在的呼吸二病区。“我把他这些年的治疗记录和检查结果全部仔细查看了一遍,我发现他存在支气管哮喘,同时嗜酸粒细胞值很高,这说明他处于强烈的过敏式免疫反应。我认为,一定是某种病菌导致了他强烈的过敏反应。”

结合CT检查,杨澄清发现李勇的肺上有一个明显的葫芦状空洞,“这个细节让我直接想到曲霉菌。”经进一步检查,果然,他从李勇的痰液中发现了曲霉菌的行踪。再经对症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顺利康复出院。

本月初,李勇回院复查时,对杨澄清特别表达了感谢。他说,与疾病苦斗了12年,终于遇到了一名“厉害的医生”,把他从疾病手里救了出来。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蛮厉害’的。”杨澄清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喜欢研究病原微生物,对各类致病菌看得多、了解得多,“多数病菌感染都会留下痕迹,我所做的就是通过这些痕迹,确定是哪种病菌在‘搞事情’。”

懂了各种病菌的脾气,就能揪出它们

翻看杨澄清的诊疗工作记录,仅这一年来就内容丰富:种蘑菇的大姐双肺CT呈奇怪的雾状,他发现是蘑菇真菌导致的过敏性肺泡炎;22岁小伙身上长出紫色的包块,他最终发现,小伙是在美国留学时被当地一种波萨球孢子菌缠上了;两名中年人肺上布满结节,经他确诊,他们都是因为感染了隐球菌才导致的多结节……

这些常人听起来颇为生僻的病菌名字,杨澄清则再熟悉不过。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他都用在阅读文献、搜索相关研究上,“地球上的病菌千千万万种,还不断有新发现的,知识储备得时时更新。”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2)

黑曲霉菌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3)

耶氏肺孢子菌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4)

含铁血黄素细胞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5)

近平滑假丝酵母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6)

奴卡菌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7)

杨澄清查房与患者交流

接着,他语气柔和地说,“相对于病毒,病菌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迭代那么快,比较讲‘武德’。”他笑称,不同病菌也会有自己的“脾气”。比如曲霉菌一般有三种招数,“如果肺的情况不太好,有空洞,它就会钻这个空子,直接住进去;如果是免疫力低的人,它就会在肺上攻城略地,搞大面积占领的策略;如果是免疫力特别强的人,它也有歪点子,就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诱发过敏反应,让你还没捉到它先自损800‘战士’。”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8)

杨澄清说,病菌在地球上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大自然残酷的优胜劣汰中留存下来,必有它的生存之道,“所以做医生的人,自己平时就要多学习、多研究,对不同病菌的性情、特点、致病的标志性症状有足够认识,在诊断时才能有的放矢。大概目标有了,病菌也就藏不住了。”

一名44岁的大叔咳嗽又发烧,他曾经患过结核病,CT显示他的肺呈弥漫性磨玻璃影。经过一番甄别,杨澄清锁定了耶氏肺孢子菌。“这种病菌普通检查很难查出来,不过由于我先锁定了它这个目标,检验科使用了特殊染色后,果然,它就现了形。”

开公众号不为求流量,只想真诚分享

杨澄清工作繁忙,自述“基本没时间顾家管伢”,不过,他仍然挤出时间,在个人公众号“肺常呼吸”里,分享自己亲历的病例、治疗思路和经验。

莽 隐翅虫(不论长得像雨伞还是像毛球)(9)

“看我这个号的多是圈内人。”他笑笑说。做公众号还是挺花时间的,而他的内容偏专业,大部分人追求的“流量”显然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我这个号,是做给同行尤其是基层的医生们看的,借这个平台跟他们交流。”他说,虽然工作很忙,但会把这个号坚持开下去,“不少病菌的名字生僻,但它们引发的疾病并不是罕见病。医生们如果知道有这个病菌,只要他有这个知识储备了,碰到相关的病例,就能想到这里来,就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患者也就能够少走弯路、少吃苦。”

杨澄清认为“世上无难事,知道即简单”,他愿意将日常所学、所想、所感,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知识与能力其实都不是多么玄妙的东西,只要有人想了解,愿意学,我就乐于把我知道的都和盘托出,与他交流、碰撞。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我会、你会、大家会,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