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遇到纷扰时,更要遵从大格局。

中庸和谐的人生(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1)

如果一件事情有一个明确的对错定论,那么非常容易取舍,选择一个对的方向,尽力的去做就是了。但是在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对即错。

当感情牵扯到外在环境的很多条件时,在取舍之间就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定论,在这个时候如果以情绪去主导,难免做事的时候就会有失偏颇。

所以,怎么把事情做得对,做得合适,这个就在于自我的智谋和人格驶向。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一味的将事情只按照自己设想的意识去发展,不能以主观的意识去左右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要在尊重外物规律的基础之上,让事情更加合理和适度。

中庸和谐的人生(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2)

孔子曾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

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官爵和俸禄也是可以慈让的,锋利的刀刃也可以践踏而过,但是做事要符合中庸之道,确实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由此可见,真正的想把一件事情做的适度和正确,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不断的揣摩和历练,否则就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做事失去偏颇,也会很容易在感情的驱使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中庸和谐的人生(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3)

而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倡的就是做事的时候,要依照事情的规律而进行,顺着事情客观规律而去遵守,不可过分也不可做的不到位。

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大仁义,大格局,才能够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中庸之道。

抛开自己主观的情感色彩,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一个大的格局和大的仁德标准,一切事情都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古人云: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一个人心地光明磊落,有着大格局,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也会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如果内心险恶昏庸,即使光天化日,也会被厉鬼缠身。

中庸和谐的人生(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4)

“思想”会因为自己的主观看法出现有失偏颇的状况,有的人会正向思考,而有的人会因为自我情绪或者外在的一些因素往坏处去想,而思想导致行为,行为会导致结果。

而一个人内心有着大格局,有着大境界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中,内心都有一种境界存在,这样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悠然自得。

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有相对更好更合理的办法。

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下大雨,传说汴河要溃决,洪水快要来了。

京都的人听了非常恐慌,打算向东逃走,仁宗就问王曾,王曾说:“如果汴河溃决,为何奏本还没有到,一定是谣言,不值得忧虑。”后来才知道果然是谣言。

中庸和谐的人生(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5)

在我们遇见事情的时候,抛开外在的情绪困扰,抛开那些纷纷扰扰的外界因素。秉持正直,从大的格局和角度去思考,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才能避免更多严重的后果。

正所谓说性格决定命运,今天所说的中庸之道就是完善自我性格,让自我趋于完美的一个智慧。

中庸和谐的人生(中庸世界并非非黑即白)(6)

抛开那些所谓的个人色彩,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寻大智慧,这就是我们应该追寻的道德完美,这也是至善的一个境界。即便是难以达到,但是也值得我们去揣摩和历练。

本文由墨书国学原创,品读古人文化,学习国学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