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周文王算起,西周的帝王传承是这样的:

周文王;在位兢兢业业50年;

(子)周武王;取代殷商,平定天下,建立西周,分封诸侯;

(子)周成王;周公(周武王姬发之弟)辅政;

(子)周康王;

(子)周昭王;

(子)周穆王;即位时已经50岁,在位55年,西周最长。是帝尧之后,又一个百岁老人;

(子)周共王;

(子)周懿王;

(周共王之弟)周孝王;

(周懿王之子)周夷王;

(子)周厉王;在位30年,在位期间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及“周召共和”的经典故事;

(子)周宣王;

(子)周幽王;在位期间有“烽火戏诸侯”的精彩历史故事,西周断送在他的手上。

如果算上周文王,西周传承12世、13王,大约257年(公元前1027?——公元前771年)。

史记里关于小人的故事(读史学瑰宝史记之七)(1)

一、周武王的故事;1、善待殷商后裔;

推翻了暴虐的纣王,取殷商而代之,除了纣王自焚已死之外,周武王并没有诛杀殷商的其他后裔,反而以礼相待,“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这应该就是后世所推崇的周礼,我华夏文明的精华。这与五帝时期的传承,以及夏、商之间的更迭相似,反观后世,多少朝代更迭之间斩草除根似的血腥杀戮,绝对是“礼崩乐坏”。

2、分封诸侯

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后面我们熟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顶级诸侯国,如齐国、燕国就是此时受封的。“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 四声)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年代,可惜了鲁、管、蔡等国,逐渐湮灭在历史的潮流之中,而真正的强者,如秦、赵、楚等,此时还没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二、周穆王的故事:颁布《甫刑》

周穆王的父亲周昭王,王道微缺,在征伐南方时卒于江上。周穆王即位时“春秋已五十矣”。周穆王很有作为,振兴周室、王道复宁。

周穆王是一个近乎神奇的人物(如拜会西王母)和他的罕见的长寿是有关系的。而他不仅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百岁老人——50岁即位,再执政55年,至少105岁。还口授编制了一部法律,应该是史书中有记载的第一部如此详尽的法律了。“吁,来!有国有土,告汝祥刑......”

这就是《甫刑》,在贯彻了“王法威严、疑罪从无”的思想之外,细化了墨刑1000条,劓刑1000条,膑刑500条,宫刑300条,死刑200条,这五刑共3000条。这比古巴比伦稍早年代的《汉谟拉比法典》282条可要详细多了;我们现在的《民法典》也不过1260条。

史记里关于小人的故事(读史学瑰宝史记之七)(2)

三、周厉王的故事:周召共和1、贪财好利

虽然贵为天子,普天之下莫为王土,周厉王却非常好利、贪财,让人实在不明白他是咋想的。一个大臣劝谏他的言辞,值得我们背诵:“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再如“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2、防民之口

周厉王不得人心,百姓多有怨言。

召公劝谏他也听不进去,而且为了让百姓不敢议论,“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效果很好,百姓们不仅不敢议论了,连话都不敢说了,“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太史公的笔触非常传神啊,画面感扑面而来。

周厉王很高兴,对召公说,“我能消除百姓的议论,再没人说我坏话了呢”。召公下面的话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熟悉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周召共和

果不其然,三年之后,全国的百姓都起来暴动了,“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厉王只顾自己跑路了,儿子都没带上——儿子藏在了召公家中。暴民围住了召公的家。为了维持周王室的天下,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周厉王的儿子交给了暴民。

天子都被赶走了,那朝政怎么办?没事儿,周公、召公二人主持国家大事,史称“周召共和”,历时14年之久,而且国泰民安,直到周厉王死在了彘。周公、召公还政于周厉王的儿子,就是周宣王。

四、周幽王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按照太史公的说法,到了周幽王时,西周的气数已尽,“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而周幽王宠爱的褒姒,只是一枚神奇的导火索而已。

1、褒姒的神奇身世

在太史公笔下,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来到夏的宫廷,夏帝占卜祷告之后神龙飞走。夏帝用一个匣子装了神龙流下的唾沫,古文为“剺”(li 二声)。

这个匣子历经夏、商、传至周,无人敢打开。到了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末年时,老爷子胆子大,打开了这个匣子,匣子里的唾沫流在了地上,化为黑色蜥蜴(古文中“玄鼋”,书中白话译文为黑色蜥蜴,但是字典中这个鼋本意是大鳖),在宫中乱窜。一个七、八岁的小宫女不小心碰到了这个黑色大蜥蜴,到十三四岁时便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小女孩。没有丈夫就生了孩子,这名宫女也很害怕,就把这个小女孩丢弃了。

当时民间还有一个歌谣,是这么唱的:“檿(yan 三声)弧箕服,实亡周国”,意思是说“桑木做的弓、箕木做的箭袋,是要灭亡周的”。而恰好有这么一对制作、贩卖弓箭的夫妻,相关性很大,周宣王就派人去抓这对夫妻。这对夫妻在逃跑时,捡到了这个小女孩,一起逃到了褒国,这个小女孩长大之后,貌若天仙、摄人心魄(这两个词是我想当然加上的,太史公的原文没有啊),她就是褒姒。

史记里关于小人的故事(读史学瑰宝史记之七)(3)

2、“一笑倾人国”

阴差阳错,褒姒最终进了宫廷。

周幽王疯狂的爱上了这位褒姒。为了立褒姒生的儿子为太子,不惜废除了原皇后和原太子。

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了逗她笑,想尽了各种办法。偶然发现,在点起烽火召集诸侯援兵之时,褒姒笑了。于是周幽王把烽火台当成了游乐场,玩起了“烽火戏诸侯”,就为了看心爱的褒姒回眸一笑。

再加上周幽王一贯的德行太差,奸佞当道,朝纲败坏,有实力的诸侯早就想造反了。此时,被废皇后的父亲审侯,联络了缯国、西夷犬戎一起造了反,杀了周幽王,掳走了褒姒。

周幽王之后,众诸侯立前太子为王,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西周至此落幕,东周列国烽火硝烟的大幕缓缓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