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在四百多年前的紫禁城里,住着个癞皮狗皇帝,他十分宠爱小老婆郑妃,甚至肯为了她违背上千年以来的祖训、不惜与满朝文武对抗皇帝和郑妃育有一子,叫朱常洵,但在此之前,皇帝已经有长子了,可无论怎样,皇帝都不肯册立长子为太子,于是大臣们就和皇帝争来吵去,事情闹了好些日子都不见得有结果,眼看情况十分焦灼时,一个人出来打破了局面,此仁兄,大名“汤显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悲惨日志 明朝往事187牡丹亭作者究竟得罪了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悲惨日志 明朝往事187牡丹亭作者究竟得罪了谁

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悲惨日志 明朝往事187牡丹亭作者究竟得罪了谁

传闻在四百多年前的紫禁城里,住着个癞皮狗皇帝,他十分宠爱小老婆郑妃,甚至肯为了她违背上千年以来的祖训、不惜与满朝文武对抗。皇帝和郑妃育有一子,叫朱常洵,但在此之前,皇帝已经有长子了,可无论怎样,皇帝都不肯册立长子为太子,于是大臣们就和皇帝争来吵去,事情闹了好些日子都不见得有结果,眼看情况十分焦灼时,一个人出来打破了局面,此仁兄,大名“汤显祖”。

汤显祖,字义仍,来自于江西临川,是当地有名人家的孩子。汤显祖的祖上四代都是知识分子,学历均为举人打底,考上举人倒不是有多稀奇,但绝对不简单。比个例子,万历年间,京城总人数大概六十八万,近七十万人里,考上举人的不过一两百个,这还只是文才聚集的首都,清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过:“在石门湾(陕西地名)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

由此看来,汤显祖的先辈个个满腹经纶,妥妥的书香门第没得跑了。出生于这样的环境下,汤显祖的教育问题自然不成问题,据邻居们回忆,他三岁时嘴里就能念叨各类诗词,如唐代李太白、杜少陵的,宋代辛弃疾、苏东坡的,像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类唐诗纯属小儿科,即使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类宋词倒背如流,也完全没丁点难度。

五岁时,父母将汤显祖送进了私塾学习,十二岁时,他便能即兴作诗,有关鸟的、花的、水的,凡是目中所及,汤显祖通通能出口成章。二十一岁那年,汤显祖参加乡试,一举中第、夺得头名,张居正考上举人的时候,是十五岁,与之相比,汤显祖晚了足足六年、不值一提,但那毕竟是张太师,如果仅放眼整个江西省,汤显祖也称得上鹤立鸡群,算一个天才。

然而事实证明,天才的仕途,不一定顺利。

七年后,汤显祖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可就在考试前一天,有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帮个忙,只要做成了,就保他中榜。

后来得知,此人是张居正派去的。

科举考试从来不像人们所想的那么光彩,它也包含了灰色产业在其中,但凡会带来利益的东西,皆会产生交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张大人啊,为了想让自己的儿子张嗣修金榜题名,但又为了遮人耳目,便打算找几个才子作陪衬。经过一番打听后,汤显祖被列入清单,结果张居正命人带着几十两银子找到汤显祖时,此才子眉毛一横,表示根本不谈生意!

(这里我始终没搞清楚为什么要找人陪衬,还请高人解答)

既然没得谈,那就有没得谈的玩法。

没过多久,考试结果出来了,大家伙儿都知道,以汤显祖的实力,考第一、第二不好说,但前三一定没问题,然而不出意外的是,他落榜了,为什么落榜不出意外?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拒绝了张居正的要求。

刚刚的这场会试发生于万历五年,三年后,也就是万历八年,汤显祖再次打包行礼、上京入考,结局如出一辙,他仍旧落榜,因为张居正还活着,并亲手把汤显祖的名字移出了榜单之外。

在堕落腐朽的科举制度之下,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能驱使汤显祖有胆量和帝国的顶级官僚对抗?于是我翻开他的史料,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心学。

汤显祖十三岁时,认识了一个游历四方的“高人”,名叫何心隐。在一次闲谈中,何心隐给汤显祖讲述了许多他从未涉及到的理念,这些理念深深吸引着他,于是他加入了一个学派,名为“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叫王艮,师传王阳明。

话说到这,相信聪明的朋友已经了然,鉴于心学发扬的“正直”精神,张居正的独裁就成了他们打压的头号目标,举着旗帜抗议(张居正)的这帮人中,汤显祖便是其中一位。

因此当张居正命人找到汤显祖时,他想也没想,直接闭门不谈。

就算是几千上万两银子,也没得谈。

实际上,他想不想谈,其实真的无所谓,汤显祖没有做买卖的资本,可张居正有,掏兜底了说,他汤显祖当不当官,张居正都一样快活,少他一个又如何,但汤显祖就不一样了,他要不服从张居正,这辈子都别想考上榜。

照这么分析,要等张居正挂了,汤显祖才有机会出人头地,然而到万历十年张居正真的病逝后,令人万分诧异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万历十一年,汤显祖再度赶考,几天后,会试成绩出锅了,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汤显祖终于没有落榜,可惜排名靠后,差点就跌出录取线,文人墨客都疑惑了,按照汤显祖的学识,考成这样不应该啊,莫非?

没错,到底是被人整蛊了。

这次的主犯叫张四维,之前隶属张居正门下,张居正死后,他继任了内阁首辅。而早在会试之前,张四维就派人找过汤显祖,想要拉他组团,并且给的福利很高——进入内阁。张四维派人三番五次、好说歹说,就差上门求饶了,但汤先生死活都不搭理人家,连门缝都没漏一点,张四维实在没法了,憋着口怨气,跟礼部提了个要求,不许他中第!

张四维的地位跟张居正比起来,不只差一个天一个地,可能跨越整个银河界,所以礼部对于他的命令自然爱答不理,但好歹别人是首辅,至少给个面子,榜肯定要上,排名靠后一点就行。

汤显祖的名次为第二百二十一名,总共有多少人考中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他的成绩一定不算理想,反正京城是待不了了。最终,经过吏部裁决,汤同志被发配至了南京,而他的单位也实在有够戏剧——礼部。

南京不比北京,那里的日子百般乏味,喝喝茶、拉拉家常,一天也算打发了。不过在明朝,南京是留都(类似陪都),所以会聚于此地的骚人墨客并不比京城要少,比如嘉靖第一文才王世贞,此时就在南京担任刑部尚书。

汤显祖去了没意思的南京,可他的精彩人生却从这一刻正式打响,别人上班之余看戏赏花,他倒不一般,整天找些诗人作家聊来聊去、切磋唱和,当时有一本著作十分流行,名为《金瓶梅》,据文学才子们猜测,此书作者多半是王世贞,不然试问当今世上谁能写出如许神书?只是他个人喜欢低调,因此不爱露头罢了。

由于《金瓶梅》的火热程度,王世贞的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男、女、老通吃(少儿不宜),同样被其深刻影响的,汤显祖肯定位居前列,他可是捧着这本书上看下看,连拉屎都忘擦屁股的那类人,文章中西门庆的奸诈、潘金莲的歹毒、武大郎的质朴、武松的忠义,通过作者丰富的写实手法,给每位角色和每段故事都赋予了极大的生动性,外加上此书浓厚的讽刺艺术、新奇的暴露风格(写得很黑暗),通通感染着汤显祖,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读过此书后,汤显祖被启蒙了,他开始自己创作,并在三十岁那年写出了《紫萧记》,此本不算出名,更谈不上传奇,但却彻底为汤显祖打开了大作之门,并从而使他成为了明代最成功的戏曲家。

全文总结:汤显祖因为得罪张居正,从而中不了第,张居正死后,汤显祖又因为得罪张四维被发配至了南京做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