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忠 夏连珠 撰稿:杨帆 插图:李海涛

来源:丈量城市公众号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

凤凰涅槃芝加哥

芝加哥,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1871年的大火将城市三分之一的建筑烧毁。这场灾难拉开了芝加哥抛弃传统木质建筑,拥抱钢铁结构建筑,最终成为现代建筑学奠基者的序幕。芝加哥河沿岸正是这场城市建筑实验的承载地,这里拥有最高密度的现代建筑、世界第一个摩天大楼、世界最早的摩天大楼天际线,由此为芝加哥带来了「摩天大楼故乡」的美誉。

芝加哥河连接了五大湖(Great Lakes)和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水系,沟通了两大水系之间的航运,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20世纪初,工业发展、城市发展产生的污水沿着芝加哥河不断侵袭着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严重影响水源地的安全性。为了扭转这一态势,芝加哥河通过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流向——从伊利诺伊河水流注入密歇根湖,变为密歇根湖流向伊利诺伊河。随着时代的变迁,芝加哥河曾经的工业气息已经逐渐退去,城市生态休闲的需求愈发强烈,芝加哥河通过不断升级改造,化身为城市生态观光必去之地。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

国家:美国

区位:伊利诺伊州 芝加哥市

坐标:41°5311"N, 87°3815"W

长度:2.5公里(城市核心段)

所在城市人口:市区人口约270万(2018年)

特色:都市休闲的现代建筑聚集区

1、「千年土木工程」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3)

芝加哥河是一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流,它是密西西比河流入密歇根湖的主水道,同时也是19世纪密歇根湖污染的主要来源。19世纪末,为了解决密歇根湖的污染问题,芝加哥通过修建水利系统,成功逆转河流的流向。逆流而出的湖水,向西南方向通过兴建的水道,奔入伊利诺伊河,最终流入密西西比河。这项具有开创性成就的大工程,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命名为「千年土木工程纪念碑」。

河道改造挑战

河窄功能杂:60多米宽的河道需要容纳双向航道,滨河约7.6米宽的步道要承担休闲和商业功能。

水位多变化:芝加哥河有近2米高的水位差,恶劣的冬季等因素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神奇水闸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4)

如果游客坐船游芝加哥河湖,从密歇根湖到芝加哥河时,需要在一个闸口等待水位上升,让湖水高于河水后闸门才被打开,游船才可以通过。这也解决了河流的水位控制问题。

休闲「绿河」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5)

「上车下商」的岸线结构,在不断增加公共空间后成为城市休闲及举办节庆活动的承载地。例如,在圣帕特里克节(Saint Patrick′s Day)期间,贯穿城市的芝加哥河从河岸到河道会被染成爱尔兰国旗中绿色,一切吃的、喝的、玩的都在这条绿色带上进行,成为一道神奇、亮丽的风景线。

2、「美国现代建筑巡航」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6)

芝加哥最出名的,当属它的建筑们。而芝加哥河两岸,就是这些世界级建筑瑰宝的大本营。1871年芝加哥大火之后的快速重建期间,这里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栋采用钢构架的摩天大楼——家庭保险大楼(Home Insurance Building),自此就开启了芝加哥建筑创新之路。今日,人们乘着游船便能领略各种风格的建筑,是来芝加哥必去的打卡项目。在《2019年度全球最佳体验游》(Travelers′ Choice for Experiences)评选的中,「芝加哥河建筑群巡航之旅」(Chicago Architecture River Cruise)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的梵蒂冈。

夜色建筑之旅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7)

很多游客都选择在夜幕降临时登上巡游船,感受从暮色到夜色的芝加哥建筑盛宴。夜色中,游走在卢普区(Chicago Loop)和有华丽一英里(Magnificent Mile)之称的密歇根大道(Michigan Avenue)之间,来往于芝加哥河和密歇根湖的观光船中,在现场专业导游的讲解下,建筑和历史交织成一个个精彩故事。

看得见的建筑史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8)

芝加哥河两岸是城市商务中心,建筑在这里向河流聚拢,两岸成为游人的聚集地,城市河流是景观中心更是商业中心,休闲娱乐和商务办公在这里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成为城市景色绝佳的观光地。沿着芝加哥河长达75分钟的「建筑巡航之旅」中,会经过论坛报大厦、箭牌大厦、特朗普大楼、马里纳城、西尔斯大厦、约翰汉考克大厦等超过40个鳞次栉比的地标建筑,游客穿行在现代建筑史之中。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9)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0)

△ 波音公司大楼(Boeing Corporate)

建设于2001年,其使用钢桁架结构,赢得伊利诺伊州结构工程师协会的「最具创意设计奖」。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1)

△ 芝加哥商品市场(Merchandise Mart)

建于193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建筑,每天接待2万人次的游客。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2)

△ 马里纳城(Marina City)

因其外形酷似玉米棒,俗称玉米大楼,成为芝加哥市的地标之一。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3)

△ 原IBM大楼(330N Wabash)

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设计。

桥的世界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4)

几乎每个街区南北向的街道,都通过大桥直接穿越芝加哥河。这些大桥非常古老,基本上是20世纪初,治理芝加哥河时开始建造的,这些钢铁大桥都是可以根据货物运输的需要可以开合。

3、「最美城市天际线」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5)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6)

△ 约翰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Center)

楼高 343.5 米,地上 100 层,加上天线高达 457.2 米。在大楼的 94 层设有最棒的观景台,可以饱览芝加哥市区和密歇根湖的景色。

来自全世界的著名设计师聚集芝加哥,在这座城市实现了他们的建筑理念,这也就成就了芝加哥河42公里的绝美城市天际线。芝加哥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城市天际线概念,并纳入城市设计范畴的城市,英文单词摩天大楼(Skyscraper)就出自这里。谁又会想得到1871年的大火,居然成就了今日「北半球最美城市天际线」。

「我认为从整体的设计与建筑质量来说,芝加哥的建筑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倒不是说个别的建筑如何伟大,而是说它整体给人的感觉充满了戏剧性。」


——伊利诺大学教授、建筑史学家 罗伯特·布鲁格曼(Robert Bruegmann)

变身消遣的海军码头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7)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8)

芝加哥河口与密歇根胡交界处,有一个1010米长的海军码头。码头始建于1916年,是「芝加哥规划」的一部分。如今,海军码头已经成为芝加哥人消遣的好地方,包括一座150英尺高的摩天轮、芝加哥儿童博物馆、芝加哥莎翁剧院等设施,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超过700万。

4、景观「友好」系统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19)

在最新的景观体系构建中,设计师通过空间的错落,淡化河道结构的限制,改变过去「近水而不享水」的局面,并通过注入功能使岸上、水上的人们形成「互赏」的效果。这样,河道、岸线、建筑的分层结构,即使遇到大型节庆,也不会出现「下饺子」的拥挤场景。无论站在哪里,游客都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可以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一览无余地欣赏这个美国最独特都市的滨水景观。

记忆的艺术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0)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1)

岸线上为市民提供的公共空间都极具艺术感,充满故事感的灯具、花盆、栏杆及其他景观,让民众追忆起芝加哥过的历史,也使游客游览并了解整个芝加哥城市的发展。

亲水「无障碍」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2)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3)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4)

与岸边的餐厅相连接,人们可以坐在木制的露天座椅或石阶上静静观赏芝加哥河。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5)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6)

大阶梯和坡道的设计,不仅成为连接上瓦克和河滨的途径,还是市民跑步、散步和遛狗的极佳场所。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7)

码头与浮岛湿地花园结合,为人们了解河流生态提供接触机会。同时,为芝加哥河里的鱼类创造栖息地。

在河滨步道的设计上,设计师改变了「以建筑为导向」的步道设计的常规思路,6个街区围绕芝加哥河本身的特点,尽可能多的提供亲近河水的机会、尽量少的设置围栏。不同的空间形态,在连接临街商业的同时,保持了与周围景观和建筑的协调。最终形成了「与河相连」的全新功能联动,成为游客和市民享受滨水生活的欢聚场。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8)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片影像版权归1/6图片工作室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29)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30)

逆流而上才能(专题逆流而上的)(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