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1)

历史上很多名人的死法很奇特,比如《左传》记载:“(晋景公)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又如《晋书·卫玠传》记载:“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2)

对月独酌的李白

若说历史上最浪漫的死法,那肯定非诗仙李白之死莫属。《唐摭言》记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又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何如。”仇兆鳌注:“俗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浔阳,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从此后世就传说李白在采石矶(位于今安徽马鞍山)骑鲸捉月而去,这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当然是人们更愿意相信的。

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3)

李白捉月

李白死前其实已经相当落魄了,经常要靠人赈济,而且旧病复发,生活越发艰难,投靠族叔李阳冰后,不久就死于当地,李白的作品也赖李阳冰才得以流传。然而我们都知道李白曾经为官,为何晚年会如此落魄,死前一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时间回到八年前,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李白五十四岁,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这时候的李白也已经浪迹江湖十年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辞官两年后写下的,从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可以看出,他仍对作天子词臣那段经历耿耿于怀,所以在这十年间,他遍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布从中原到吴越再到塞北的广大地区。

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4)

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在此期间,他先后与杜甫、高适、元丹丘等人同游,多次赴山东江苏等地,或是访旧,或是寻隐,期间也结识了很多名人,留下了很多诗篇,耳熟能详的如《侠客行》,《戏赠杜甫》,《登金陵凤凰台》等。李白在扬州有一首《留别广陵诸公》,诗中自己人生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反省,囊括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思想变化,展示了他从积极到消极的演变过程。

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5)

侠客行

十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如果李白能够一直过着这样浪迹江湖,四海为家的生活,倒也没什么不好,尽管物质生活上有些捉襟见肘,好在朋友遍天下,赏识李白的上层人士也不在少数,生活不至于太过窘迫。直到第十一年,大唐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于范阳叛乱。河北诸地尽陷。十二月,以荣王李婉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东征,大败,安禄山陷洛阳及河南诸郡。高仙芝退守潼关,玄宗轻信监军边令诚谗言,诛杀高仙芝、封常清于潼关。命哥舒翰为副元帅,把守潼关,郭子仪为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节度使。贼军继续进犯,郭子仪、李光弼破之。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在今河北省境内)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河北诸郡皆相呼应。

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6)

《妖猫传》中的安禄山

第二年,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进入长安,唐玄宗逃亡蜀中。永王李璘随玄宗入蜀,玄宗命诸子分总天下诸道兵,谏议大夫高适曾劝玄宗放弃这种做法,以为这样做可能造成太子与诸王的矛盾,但玄宗不听。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为,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璘总领四道节度都使,镇守江陵。他的儿子李场勇猛有力,好战,有薛谬等人为他出谋划策,以为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安定富庶,李璘手握四道大兵,管辖数千里地区,应该占据金陵,割据江南,像当年的东晋一样,建立一个偏安半壁江山的朝廷。肃宗听到这个消息,担心李璘把事情闹大,下了一道敕书,命李璘返回蜀地,归觐父皇,李磷不听。

公元756年(至德元年)十二月,李璘擅自引兵东巡,沿江东下,军容甚盛。而此前李白正应邀进入永王幕中,这时他写下了《永王东巡歌》的组诗,热情赞扬他的行动,幻想"长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闻香捉月去(捉月骑鲸去诗仙李白之死)(7)

杨贵妃命丧马嵬坡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李璘兵败被杀,李白被抓。虽然李白的很多熟人都站出来为他求情,他也写诗向肃宗表忠心,但仍旧被判流放夜郎。这一年他五十七岁。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也在赦免当中这一年他五十九岁,而安史之乱仍未平定。

李白是三月份在白帝城遇赦的,遇赦之后,李白马上开始东归,《早发白帝城》就是作于此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可见李白的兴奋之情,他在东归途中又开始了游历,经过了江陵、洞庭湖等地,并在之后的几年中游览了庐山,豫章等地。

安史之乱仍未结束,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史思明被长子史朝义杀害,史朝义随即在洛阳即皇帝位。好在李白人在江南,并未受到影响。此时李白已经年过花甲,经过永王之事的打击,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只好寄居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养病。

第二年春天,李白的病还没有起色,勉强起身再游一次宣城。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写道: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五岁起就在四川江油生活,可以说是在蜀中长大的,而如今寄人篱下,卧病在床,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乡,睹物生情,心生悲痛。

在度过最后一个秋天之后,李白也就象秋天的叶子一样,随风飘散,归于尘土。公元762年秋天,李白病重,在病榻上写下了《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西狩获麟,孔子见之而出涕”,今孔子早已不在,大鹏摧于中天,也不会有人出涕,此时李白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悲凉。

十一月,李白溘然长逝。没有醉酒捉月,没有骑鲸而去,完完全全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死去。世人只能通过想象,让谪仙的死能更加传奇一些,或者说,让谪仙永远活在人们想象之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今日乱侃】luankan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