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这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皇,生前死后始终充满着撩人的魅力。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突然暴死于沙丘行宫,他是得病而死还是被人所害?沙丘,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今天就来说说秦始皇的死亡之谜。
偷梁换柱,私生子荣登王位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春秋战国时代,华夏大地上诸侯纷争,和战不定。为了保证外交上的稳定性,各国君王们在联姻的同时,相互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派到对方国家作人质。那个时代,人质成了一种信物。
作为日后的秦国国王,赢政却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因为他父亲异人正是被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
身在异国,异人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两国外交的弹簧,随时有被戮杀的危险;作为秦昭王的孙子,太子柱的儿子,事实上他已被排除在成为王储的可能性之外。
这时候,异人碰到了吕不韦,这位天才的大商人凭着他的商业眼光,立即认为“奇货可居”,于是苦心为他铺平了登上君位的道路。在金钱开路下,吕不韦打通了秦国华阳夫人的关节。
这位女子深受将要即王位的太子柱的宠爱。可惜,她膝下无子并已失去了生育能力。如果她想永远保持荣耀富贵,就必须成为太后。因而,她需要寻找一位王子作为她的继子,并让他获得储位权。吕不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替华阳夫人分析了这一处境,最后提出了候选人:异人。
女人动心了。
几次软软款款的枕边风吹拂后,太子柱刻玉符立契约,正式以异人为适嗣。一场政治交易便这样完成了。
吕不韦替异人打完大算盘后,接着便为自己打起了小算盘。
他在邯郸诸姬中挑选了一名美貌出众的赵姬,这位能歌善舞的姑娘得到吕不韦欢心后就有了身孕。吕不韦设宴,异人受邀赴宴。席间,赵姬起舞,并为异人斟了第一杯酒。异人马上醉了,一阵神魂颠倒后,异人请求以赵姬为妻。吕不韦假装大怒,待异人苦苦哀求后,才“勉强”表示同意割爱。
公元前259年,赵姬生了赢政。无疑,这是吕不韦的骨肉,所以后世的一些史家干脆将嬴政称作吕政。当然,异人是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
长平大战后,秦赵两国布满了阴霾,吕不韦见势不妙,立即用金子买通守城的戍卒,带着异人逃往秦国。一个月后,赵姬与赢政也平安抵达咸阳。
吕不韦的两笔生意都成功了,他先后利用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弱点。
太子柱即位后三天就死了,异人接着登上王位,是为庄襄王。华阳夫人和吕不韦如愿以偿,一个被尊为华阳太后,一个成了秦国的相国。
异人在位时间也很短,匆匆三年便过世了,这种事实迫使嬴政过早地走上政坛。他继位时只有13岁,吕不韦继任相位,并以“仲父”身份辅政。
权力集中到了吕不韦手中,随着赢政年岁增长,父子冲突难以避免。最令赢政头疼的是,吕不韦依然与他的亲生母亲赵姬私通。不仅如此,吕不韦甚至还将当时秦国风月场中的高手嫪毐以宦官的名义送往宫中,供身伺候太后赵姬。
公元前238年,嬴政23岁,依照惯例,他到了亲政的年龄。加冕之后,他再也无法容忍母后及吕相专权。
一年后,嫪毐遭到车裂,太后被赶往另一座城市,吕不韦则被迫离开相位,这位政坛商界的双栖明星自感末日将至,在流放的路上便饮鸩自杀了。
内政平稳过渡后,蠃政所挂虑的只有统一六国这件事,在“远交近攻”战略下,六国次第覆灭。
在这场刀光剑影的厮杀中,嬴政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却是兵不血刃的“反间计”,一种阴柔的致命招术。
赵国是当时关东六国中军力最盛的国家,摧毁赵国,统一事业也就完成了一半。嬴政意识到这一点后就连续三次发师猛攻赵国。可赵国兀自岿然不动,秦军却屡战屡败,原因是赵国有一位天才将领——李牧。
李牧的名声是在北边守防匈奴时鹊起的,在他驻防北方要塞时,匈奴几十年没敢南下。当秦军攻赵时,李牧被调到西线保卫祖国领土。谁知这一调防却将这位名将的性命给送掉了。
嬴政首次使用了“反间计”,派人用重金贿赂赵国权臣郭开,条件是要李牧的命。大凡权臣皆是阴谋权术家,对于排挤武将,郭开早有经验,威名赫赫的廉颇就是在他的权术之下失去军事指挥权的。这回他用了“诬告”之法,说李牧即将叛变。不出所料,李牧立即遭到逮捕并被处以极刑。于是,三个月后,秦军进入了赵都邯郸。
赢政尝到了“反间计”的甜味,一发不可收拾。他派人携带巨款去了魏国,目标是信陵君。这位曾“窃符救赵”,组织过“合纵攻秦”的名公子,一直是赢政的一块心病。信陵君在,魏国就不会从版图上消失。
魏王马上听到逆言:“现在各国都只听说魏国有信陵君,而没有大王您啊!”
嬴政甚至公开向信陵君道贺:“公子快当魏王了吧!”
魏王心里充满了失落感。此后,信陵君便被迫提前退出了魏国军政界。四年后,忧郁离世。
秦军迅速挺进,并挖开黄河大堤,水淹魏都城大梁。三个月后,魏国消失了。
“反间计”的运用,基于君臣间猜疑不信任的现实,善于或者爱好用“反间计”的人无疑对对方的心理有透彻的了解,投合对方的不健康心理来达到目的。从军事而言,这又是一种极为阴险的招术。然而,赢政自己同样具有这种不健康心理,所以他也中了“反间计”。
有一次,秦王读了韩非的书,感慨万千,急切地想知道其作者。这时李斯告诉他,韩非现在韩国,于是嬴政下令攻韩,索取韩非。历史上为财富、美色而发动战争比比皆是,可为了一位贤才不惜动用武力却是少见。
可是,韩非来到秦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因为他受到了李斯等人接二连三的诽谤:韩非毕竟是韩国宗室,其心是向着韩国的,不如趁早杀掉以绝后患。秦王真的相信了,他将韩非投入监狱。也许嬴政忘了,李斯也不是秦人,而是楚人。等到后来赢政回心转意时,已为时过晚,这位声名远扬的法家代言人早在狱中自尽了。
求长生,望断天涯路整整一个战国时代,民间处处可闻“三神山”的传说。
茫茫海中,矗立着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每当人间船只靠近这三座山时,海上总会刮起一阵风将船只引离神山。这些船员回航后就大肆吹嘘所见所闻:神山中住着仙人,山里藏有长生不老之药,那儿的禽兽都是白色的。宫殿则是用黄金白银砌成,远远望去,神山如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等到驶近时正想仔细看看,神山却无影无踪。
战国时代的所有君王几乎都程度不同地关心过这三座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山。临近渤海的齐国和燕国君王们几度遣人下海探寻神山。数百年过去了,齐燕的君王们不知道更换了多少次,可神山依然在虚无缥缈间。
赢政对此一直心想神往,在东巡芝罘时,他看到了三神山的盛景。当然,这一切幻景只是海上常常出现的海市蜃楼而已,赢政却为此激动不已。统一六国后,他拥有了人间的一切,他的欲望迅速向人类之外膨胀,他要超越人类自身的限制,延年永寿。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齐国平民徐福给赢政写了一封信,提出了去三神山求取不老药的建议。为此,始皇帝必须斋戒十日,虔心诚意,还得奉送童男童女各一千名给海上仙人。始皇帝为徐福的计策打动了。
于是,徐福便带着两千名童男童女浩浩荡荡开赴渤海,去寻找群仙出没的地方。秦始皇兴奋不已,甚至亲巡到渤海边上,等候徐福凯旋而还,久久不肯离去。
徐福归来时,长生不老药却没有带回。不过,这位齐国人以神的名义给始皇帝捎来了第二次希望。他绘声绘色地向始皇帝说见到了海中大神,大神嫌秦王的礼物太微薄了,只能看不能用。如果除了童男、童女外,还带上百工、技师、谷物种子,这样马上就可取到长生不死药。
此时,赢政在心理上已无力与大神抗衡了,他那专制独断的脾性在神谕面前一下子化得杳无形迹。
徐福因而第二次出海,带着神仙所需要的物品以及弓箭手、淡水、粮食等给养从东海滨的琅邪启程。那庞大的船队载满了赢政的热望。在始皇帝的神仙世界中,仙人们仿佛与他比邻而居了。
不过,秦始皇这一等却是九年。在九年的寂寞等待中,他又派了燕国方士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一两位传说中的资深仙人。继而又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仙人、觅不死之药。
仙人和不死之药当然无处可觅,但卢生复命时讲了一通虚无缥缈之词后,居然取出一本书来,谓仙药虽没取到,仙书却已抄得。
秦始皇接过一看,内有“亡秦者胡也”一语。
他不觉暗生惊诧:将来我秦帝国为匈奴所灭,这还了得。他立即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卢生则受命继续下他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卢生于三年后复命,他还是娓娓道来:
“求灵芝、奇药和神仙,之所以常常不获,是因为物类中有忌害。按照神仙方术,作为人主的皇帝要微行以避恶鬼,避恶鬼真人方至。而人臣知道人主的居处,则害于神仙。真人也就是神仙,入于水不沾湿,入于火不燃烧,腾云驾雾,与天地一样长久。今皇上治理天下,未能恬淡生活,请皇上所居之地莫令人知晓。然后才能求到不死药。”
此后,秦始皇便自称“真人”,耗巨资修筑了绵延不绝的宫室复道,从复道间行,外人无法知晓皇帝的行踪。他还下令如果宫中之人有向外公开皇帝行踪的,以死罪论处。
一次,始皇帝行幸到梁山宫,从山上看到丞相出来,随行的车骑众多,很不高兴。后来有人将此告诉了丞相,丞相心惧就减少了车骑。秦始皇得知后,觉得是宫中侍从人员泄露了他的话,于是大怒,立案审讯,毫无结果,遂下令把当天在身旁的所有人员全部杀死。从此以后,外人再也无法知道他的行踪了。即使是当朝大臣,也不知道皇帝经常躲在哪里。
九年后,徐福空手而归。当然他是带着第三次希望回来的,这希望也就是他活命的希望。
乃谎称:“蓬莱山上仙人的不死药是有的,就是因为海中有大鲛鱼作祟,兴风作浪,阻止海船,故终不得上山求药。愿皇上派遣善射的弓箭手一同去,见了鲛鱼就用连弩射杀。”
赢政无法怀疑这番话的真真假假,因为正是两天前他梦见了自己与人形海神作战。
占梦博士在为他释梦时作了如下解释:真正的水神,即使在梦中也是不可能看到的,皇上所见的人形海神肯定就是大鱼鲛龙。这样的恶神应当除去,然后善神才能来到。
徐福与这位“傅士”是否有幕后的默契,今天是不得而知了。但蠃政还是鼓足精神,由琅邪起程,御舟亲征。入海时,秦军带足了捕捉大鲛鱼的器具和连弩。当航行到芝罘时,果然碰到了大鲛鱼,赢政亲自同弓弩手一起射死了这位“恶神”。
通往神山的障碍扫清后,徐福第三次入海。然而,徐福这一次却一去不复返。
在期待中失望,在失望中期待。最后,赢政也在对长生不死药的期盼中离开了人间。
后世对徐福的争论几乎跟秦始皇的争论不相上下,许多人怀疑他的真实性,但是在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乡发掘表明,当地现今的徐阜村就是当年的徐福村。据徐氏家谱和当地老乡口述,当时徐福出而未归,乡人出于怀念之情,还修建了一座徐福庙。
这位带着童男童女的人间天使又被后人认为飘洋过海到了日本,并在那儿安居繁衍。现在,有不少人自认是徐福及其一行的后裔。每年八月都要举行盛大的“徐福祭”。
骊山墓,死神对着活人笑始皇帝的生死观一直在神人之间飘荡,一方面他为求不死之药而费尽心机,另一方面则又在人间营造巨型陵墓。渤海与骊山之间不知破灭了嬴政多少的梦想?
秦始皇帝陵,在今陕西临潼县东7.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骊山自古以来物产丰饶,地涌温泉,山色秀丽。山北多藏金矿,山南多产玉石,是一片“头枕金、脚登银”的“风水宝地”。
按照惯例,赢政13岁即位那年就开始营造骊山墓了,38年中,数十万秦人参与了陵墓的修建。
骊山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巍巍矗立,雄伟壮观。陵冢呈覆斗状,现高46米,全为人工夯筑,冢底东西宽350米,南北长355米,周长1410米。顶部为长方形,面积250平方米。当年的骊山墓肯定还要大一些,经过两千多年风风雨雨,它被剥蚀了许多。
嬴政打算在地下延续他的地上人生:
墓穴地挖得极深,穿过三层泉水之下,地宫用铜汁浇铸,并涂上丹漆,才放置棺椁。墓室穹顶绘以天文星宿图像,下边摹拟九州五岳的地理形势,修筑山川河流,江河湖海,并在其中注入水银使之川流不息。铸金为雁凫,琉璃杂室为龟鱼,沙棠沉檀为舟楫,并以明珠镶嵌为日月星辰,刻玉石为松柏,点缀地下“江山”。地宫之内,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宫廷楼阁塞满奇珍异宝,用东海人鱼炼油制成蜡烛燃出光亮。墓道入口处都设有自动发射的防盗机弩。
正当赢政派徐福等人寻找永恒之药大做长生梦之时,死神却已悄悄降临,骊山那尚未修葺完工的陵墓仿佛在召唤着他。
自嬴政统一中国后,便进行了大张旗鼓,马不停蹄的亲巡活动,十年间先后五次出巡,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始皇帝进行了第三次巡游。从咸威阳出发,过函谷关,经河南入山东,目的地是山东半岛。
当时离六国灭亡才不到三年,天下尚未太平。始皇帝的出巡消息和路线又是公开的。很快,这引起了张良的注意。这位日后在刘邦手下叱咤风云的智人对秦王朝怀着切齿之恨。
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其祖父、父亲当过韩国五世君主之相。
张良对秦始皇怀着亡国、杀父的双重仇恨,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夺回家族昔日的荣耀。他倾尽千金家产,到处收买刺客,甚至他的弟弟死了都舍不得埋葬。最后,张良找到了一名大力士,而且门为他制造了一柄120斤重的大铁锥。
当秦始皇的车队巡行到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县北)时,驰道旁的树林中突然飞出柄大铁锥来,将一辆副车击得粉碎。
嬴政为刺客所惊,严令追捕。可是张良和大力士早已逃之夭夭,一连搜捕了十几天,连个影子也没找着。
这次暗杀,比起九年前荆轲在宫殿里“图穷匕现”、短兵相接的行刺来,当然要少些惊险,但这已足以使赢政在这次东巡中怏怏不乐,以至在芝罘东观刻石时都少了活泼奋发的语气。
两年后的一天夜里,赢政在微服私行威阳途中,在兰池又遇上了强盗,幸亏身边四个武士拚命击杀,才幸免于难。
冥冥之中,谋刺似乎对赢政构不成威胁,他已有三回大难不死了。
然而,在赢政离开人世前的日子里,有关王朝和皇帝覆灭的传说在民间层出不穷,给他晚年心境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天上流星坠落于东郡,有人发现在这颗陨石上刻着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即始皇帝死后,国家必将分裂。这种似是似非的天意使赢政觉得如芒刺在背。他下令组成一个特别侦缉小组,专门负责此案的追查,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蠃政大怒,下令把陨石降落地周围的居民全部处死,并毁掉陨石。
时令进入秋季后,又有一事使赢政寝食难安。当时,有位“关东使臣”夜过华阴平舒道时,突然有人手持玉璧截住了他,要求他把玉璧交给崤池君,说今年祖龙将死。使臣愕然,欲向其因,那人已飘然不见。使臣大觉蹊跷,立即报告了嬴政。
始皇帝颇觉意外,他望着这块洁白无暇的玉璧,沉默良久说:“祖龙,是人的祖先吧!”随手将玉璧交与御府,府中守吏认出此乃御府故物,始皇帝18年前东行渡江时,曾将它投水祀神。嬴政听了踌躇不止,于是让太卜占卦以辨吉凶。
太卜遂向神祷告,演出龟兆,征诸《三易》,辞义多半深奥,未尽明了。太卜不便直告,只是回报说“游徙最吉”。
赢政暗想:君可游不可徙,民可徙不可游,不如来个我游民徙,君民平行,当可避凶趋吉。于是始皇帝以“拜爵一级”的鼓励措施,把三万户人家迁徙到北方的北河、榆中两郡。同时,决定第五次出巡。
这次出巡,右丞相去疾留守咸阳,秦始皇带着左丞相李斯和宠爱的小儿子胡亥以及近侍中车府令赵高(太监)等人一同前往。一路上,民间谣传始皇帝将死的言论愈来愈多。
据说,孔子的遗书中就预示过赢政之死:“不知何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
巡行队伍从咸阳出发,往东南进行,沿途过今湖北、湖南,然后顺长江而下,过钱塘江,上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祭大禹,立石刻。然后北上山东,取道临淄西返。
渡河后,在去平原郡的路上,秦始皇看见一群小孩在路旁聚沙为丘,自此得病。
病愈来愈重。嬴政怕死,更忌讳说到死,群臣谁都不敢提死事。随从医官时时诊脉进药,全不见效,病势有增无减。
嬴政感到他的日子不多了。于是,令中车府令赵高赐公子扶苏书信,让他速回咸阳守候丧葬,当时身为长子的扶苏正在北方军中任监军。
七月,浩浩荡荡的队伍到了沙丘平台(河北巨鹿县东南)时,嬴政归天了。这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物,只活了50岁。此时,中国刚刚统一10年,而且徐福东渡和骊山陵墓均未划上句号,他没有等到天地的回答就告别了人世。
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担心国无君主,贸然宣布死讯会引发天下变乱,于是决定秘不发丧,把尸体放在可以调节温度的韫辕车中,每日照常令人服侍,送菜送饭;百宫奏事也同往常一样,在韫辕车中进行,以掩人耳目,蒙蔽下属。只有李斯、赵高、胡亥以及五六个宦者知道皇上已死。
时值盛夏,天气炎炎,暑热难挡,秦始皇尸体虽然置于韫辕车中,但已腐烂,臭气散发难闻。为了保密,赵高假传诏令,用一车臭不可闻的鲍鱼随韫辕车后,以鲍鱼之臭来掩盖尸臭。当时消息封锁得十分严密,随行官员及民间都无人生疑。最后一次出巡的队伍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回到了都城咸阳。
九月,秦始皇葬入骊山墓中。咸阳宫中没有子女的宫女都得陪葬,一万多名宫女惨遭活埋。同时,那些经手墓内珍藏、机密设施修建的工匠也统统被关在墓门之内,成为秦始皇的殉葬品。骊山陵,显现着一个帝王死后的荣耀;但绝非是这位帝王的句号。
沙丘谋,扑朔迷离的一幕
在中国正史典籍中,几乎异口同词,都坚持始皇帝病死沙丘,但是,在赵高、胡亥、李斯修改秦朝政治命运的前前后后,沙丘总弥漫着难以明释的政治疑云,使始皇帝病死之说存有许多漏洞。很多学者由此认为始皇帝乃为赵高所杀,这只不过是沙丘精心设计的阴谋的第一步。
嬴政的尸体从沙丘运往咸阳的几十天里,在赵高的努力下,篡改了嬴政给扶苏的遗诏,决定立十八子胡亥为帝,赐扶苏及蒙恬自尽。
沙丘无疑埋藏着一个阴谋。实际上,在蠃政病重之时,赵高等人的活动就已极为隐秘鬼祟,除了篡立胡亥矫杀扶苏外,一定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从始皇帝死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以及杀戮扶苏集团的一系列变故来看,赢政病死沙丘很可能也是这场阴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第一幕。
秦始皇死时年仅50岁,并未衰老,也没有任何大病的记录。39岁那年,赢政统一了六国。在以后的11年中,他先后进行了五次巡行活动,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承受这种平均两年一次的出巡活动的。在前四次出巡途中途后,都没有迹象表明始皇帝的身体受到了某种损害。
沙丘行宫原是赵国的宫室,赵君主父偃当年就曾被围饿死在沙丘行宫。该官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始皇帝随行扈从虽多,但他的寝宫只有少数宦官侍候。宦官全归中车府令赵高管辖,发生政变,是很容易的。
赵高本是赵国贵族的后代,赵高全家来到秦王朝都城咸阳时,他的父亲因犯秦法被判处“宫刑”,他的母亲不久也被“刑戮”。于是赵高兄弟数人,自幼就在“隐宫”里服役,对此,赵高极不甘心。
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玩弄权术,结果触犯秦法,被蒙毅判处死刑,开除宦籍,只因秦始皇爱怜他敏于办事,将他特赦,才免于一死。此后,赵高便装出一副恭顺的样子。由于他精通法律,又渐渐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从其身世而言,赵高对秦王朝是满怀仇恨的。同时,他又有篡权的野心。奉诏教胡亥读书后,他很为胡亥倚重。20多个皇子中,胡亥是最受赢政宠爱的一个。赵高不断将宫廷机密向胡亥泄露,私下勾结胡亥,蓄谋利用胡亥作为篡权工具。
赵高私事胡亥还出于一种不得已的苦衷,他受到了扶苏集团的倾轧。
扶苏是始皇帝长子,头脑清醒,富有谋略,因对始皇坑杀儒生等事多次进行劝谏,触怒始皇,因而被贬到北方蒙恬军中去充监军。蒙恬出身将门,自祖父蒙骜起世代为秦名将,六国统一后,
他受命率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大片失地,并负责修筑长城,在他守边期间,匈奴一直不敢南下。蒙恬麾下30万兵卒几乎占去了秦军精锐中的大半。上面提到的蒙毅则是蒙恬的弟弟。蒙氏兄弟拥戴扶苏,根本看不起太监赵高。
赵高从个人利害来看,如果扶苏即位,其遭遇可想而知,所以他不得不结交始皇帝爱子胡亥,竭力扶其登位。赵高经常借机在始皇帝面前夸胡亥有大才,为他立太子制造舆论。
秦始皇五次出巡,赵高都跟在身边。到第五次出巡时,胡亥主动要求随驾,始皇帝同意了,是赵高替胡亥出的主意。可以说,第五次出巡前,阴谋已经悄悄开始了。
但是始皇帝并无意立胡亥为太子,自他病后,立即写遗诏令扶苏回咸阳会葬。显然,赢政心目中的皇储是扶苏。此时,始皇帝的脑子应该是清楚的。
这份诏书的起草和急递任务落在李斯和赵高身上,起草一份有利于政敌的诏书给赵高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关系到他的政治前途和身家性命。赵高面临生死存亡之险。于是,赵高决定对始皇帝开杀戒。当时,最可怕的政敌蒙毅已被始皇帝派去祷祀山川,尚未回来。
始皇帝身边只剩丞相李斯一人,容易驾驭,因而可以放心。而随侍在始皇帝身边的太监又全在他控制之中。因此在僻静空旷的沙丘行宫里,正是下毒手的好机会。
赵高也参与秦始皇令丞相李斯写遗诏,但遗诏在赵高手里,这又是一个机会。遗诏写成后,北传扶苏的事由赵高负责,但他匿书不发,根本没有交给任何使者。依照秦朝法律,这要受到酷刑惩罚,何况还有丞相李斯参与其中,赵高如此胆大妄为,只能有一种解释:秦始皇当时已死,赵高可以无法无天。
赢政在这一段时间中被赵高谋杀了?!
接着赵高跪到胡亥那里要他矫诏自立。他一针见血地向胡亥道明形势:
“主上遗诏,不分封诸子,独赐长子扶苏书,长子一到,嗣立为帝,公子如今却寸土皆无。现在天下大权,要谁死谁存,全在公子、赵高和丞相李斯三人手中。要知道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这是大不一样的,此时的机会不能错过,愿公子快快自立为帝!”
胡亥担心矫诏继位,天下不服,自身会遭到危险,国家也要灭亡。赵高干脆将他的疑惑一股脑儿端掉:
“历史上汤武杀主,天下称义,不谓不忠;卫君杀其父,国人皆服,孔子著明,不谓不孝。做大事的人不可拘泥细端,隆盛的德行不必计较琐屑的礼节。事贵达权,怎可墨守,考虑小的而忘记大的,必有后害;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必生后悔。毅然决然,鬼神也会避让,后有成功,愿公子听从臣之大计!”
胡亥这下踏实了。赵高又马不停蹄地威逼李斯同谋。开始,李斯不同意。
赵高立即开始攻心战:
“丞相以为论才能、论功绩、论谋略、论人心无怨、论与皇长子的私人感情跟蒙恬相比,谁强呢?丞相肯定比不上蒙恬。我赵高入事秦宫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封赏功臣,得传二世,且将相后嗣,往往诛夷。长子扶苏刚毅武勇,若得嗣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到那时,你李斯难道能够保全印绶,荣归乡里吗?再说我尝受诏教习胡亥,见他慈仁笃厚,看轻财物,尊重人才,虽不善于言辞却很聪颖,诸公子中,无一能及。应该立胡亥为皇帝的后嗣。”
李斯还是坚持执行始皇帝遗嘱。赵高变得强硬了,他了解李斯的软弱。
“丞相自以为现在的处境很安全,但说不定会很危险呢!一个人要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怎能算是出类拔萃的聪明人呢?”
李斯这下豁然大悟,赵高与胡亥已串通一气,他若不从,必有大祸临头,他终于流涕叹息屈服了。
胡亥、赵高、李斯三巨头立即假传始皇帝诏旨,立胡亥为太子。改定后的诏书以扶苏“为人子不孝”名赐剑自裁,蒙恬以“人臣不忠”名赐其死,军队归副将王离指挥。
扶苏集团是胡亥势力最危险的对手,扶苏、蒙恬一除,事情就好办了。
胡亥的亲信将诏书送往扶苏、蒙恬军队的驻地一上郡。在使者激将催促下,扶苏信以为真,取御剑自刎。使者又催蒙恬自尽,蒙恬不肯,被使者逮走,囚禁起来。
北边的消息传来后,三人大喜,立刻回到咸阳,把始皇帝去世的消息公布于众,发丧骊山,拥立太子胡亥继位,是为二世皇帝。文武百官深信此为始皇帝遗命,相率庆贺。
胡亥继位后,蒙氏兄弟、诸公子纷纷就戮,知道太多秘密的李斯也被处以腰斩。同时,赵高的权势急剧膨胀,甚至到了“指鹿为马”的程度,中国政治又陷入动荡之中。
四年之后,秦二世胡亥为赵高所逼,拔剑自刎。赵高改立扶苏之子子婴为帝。五天后,子婴在宫中刺死了赵高。
子婴即位46天后,刘邦的军队打到咸阳,子婴率众投降,后为项羽所杀。嬴政一手缔造的秦王朝就这样从历史上消失了。
如此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嬴政,最后竟死在一个太监手里。他的政治遗命被篡改后公然以他的名义行于他的二世王朝,历史是多么无情啊!
后人有诗叹曰: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