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实力雄厚的百年学府,中国农业大学始终践行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精神,深耕于人类营养与健康发展领域,并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近一个月来,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成果显著,多项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本期推送,就来一起看看吧!

学校联合马拉维科技大学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主食营养添加研究方面取得开创性进展

近日,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杨栋副教授联合马拉维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Wilson Mandala教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utrien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cceptability of Vegetable Fortified Ugali in sub-Saharan Africa”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是中国援助马拉维科技大学建校后,中国农大校长访问马拉维科技大学、启动合作的科研成果,标志着校内交叉学科走向国际研究议题,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1)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杨栋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18级兴化专项硕士研究生蔡子轩、2020级硕士研究生孟欣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留学生Dennis Nyirenda(马拉维籍)、学校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马拉维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Wilson Mandala教授为共同作者。

孙文献课题组在水稻病原细菌效应蛋白XopC2促进致病性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9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孙文献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 bacterial kinase phosphorylates OSK1 to suppress stomatal immunity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打破水稻气孔免疫,成功入侵水稻的重要机制,为绿色防控水稻病害提供了思路。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2)

中国农大植物保护学院博士后王善之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辛秀芳研究员、普渡大学的Zhao-Qing Luo教授和密歇根州立大学Sheng Yang He教授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11引智项目的资助。

于舒洋课题组揭示RNA结合蛋白SRSF1调控iNKT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的重要机制

生物学院于舒洋课题组于9月14日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RSF1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RNA结合蛋白SRSF1(Serine/Arginine Splicing Factor 1)在iNKT细胞发育分化以及功能的重要作用和相关机制,为iNKT细胞发育转录后水平调控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为iNKT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靶位点,对肝脏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基础。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3)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于舒洋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晶晶和游孟昊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薛愿超研究员在机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建议。

崔振岭教授课题组发文揭示全球农田、森林、草原氧化亚氮背景排放空间分布规律

9月17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教授课题组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of variation in backgrou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A new global synthesis integr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soil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的研究论文,评估了全球农田、林地和草地的全球背景N2O排放(BNE)空间分布及其主要驱动力,同时与IPCC结果进行比较,强调了详细估算BNE空间分布的必要性。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4)

该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教授(通讯作者)团队完成,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尹宇龙为第一作者。

李自超/张战营团队发现水稻穗粒数调控新因子

9月9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自超/张战营团队题为“RGN1 controls grain number and shapes panicle architecture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种质筛选发现一个水稻穗粒数稀少的种质资源BS208。BS208穗部发育明显缺陷,二次枝梗上的侧生颖花缺失,从而导致其每穗粒数显著降低。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5)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已毕业博士生李刚岭和在校博士研究生许冰霞为共同第一作者。李自超教授和张战营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王军军教授课题组在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介导绿茶多酚缓解肠道炎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9月,动物科技学院王军军教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icrobiom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Gut microbiota from green tea polyphenol-dosed mice improves intestinal epithelial homeostasis and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colitis”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微生物及功能性短链脂肪酸在植物提取物绿茶多酚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调节结肠上皮稳态和缓解结肠炎中的关键作用。研究成果不仅为绿茶多酚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策略,也为仔猪营养优化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6)

动物科技学院王军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动物科技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吴振华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111创新引智基地等项目的资助。

林德贵教授团队在中药多糖提取物激活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9月,动物医学院林德贵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上发表题为“A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Plantago asiatica L. enhanc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dendritic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against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体内和体外途径论证了中药提取物车前草多糖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成熟,增强肿瘤抗原特异性 T 细胞反应,从而抑制乳腺肿瘤的生长,证明了车前草多糖对犬乳腺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该研究为车前草多糖增强宿主免疫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药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7)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林德贵教授,林珈好副教授(校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青年新星),金艺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动物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高嘉枫为第一作者。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730)、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00109023)、中国农业大学基础科研业务费用专项基金项目(2020TC009)资助。

朱晨副教授研究发现农业耕作与水稻种植历史影响人类进化

9月,经济管理学院朱晨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学术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发表题为“Relationship Between Rice Farming and Polygenic Scores Potentially Linked to Agriculture in China”的论文。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历史在基因层面上与较高的生育意愿以及较低的酒精耐受性显著相关。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8)

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水稻种植活动很可能在较短的历史进程中(几千年)影响了人类进化;并且表明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明转型事件虽然对基因影响很小,但仍然可以检测出来。朱晨副教授与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Thomas Talhelm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金危危/董朝斌课题组合作揭示摩擦禾来源的大片段缺失变异在玉米驯化及环境适应进程中的演化

8月底,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金危危教授课题组与董朝斌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Megabase-scale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with Tripsacum origin was under selection during maize domestication and adap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整合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等多种手段对玉米基因组中大片段缺失变异(PAV)进行了深入探究,揭示了其中一个摩擦禾来源的大片段缺失变异的进化动态及功能影响。

北大最新研究成功消息(牛短短一个月北京这所名校接连取得多项重要科研进展)(9)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危危教授和董朝斌教授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黄育敏和青年教师黄伟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中国农业大学历经百年发展,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中国农大将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