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局部)
穿越千年,在诗画舞蹈间,感受宋风雅韵。
《千里江山图》的每次出场,都让人难以忘怀。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缓缓展开的卷轴,那一抹青绿让世界惊艳;2022北京冬奥会滑冰场上,《千里江山图》在花滑运动员衣袂飘飘的身姿间飞转;百年间,《千里江山图》只展出过五次,每次都非常轰动,观众排队数小时只为能看上几分钟;今年春晚舞台上根据《千里江山图》改编的舞蹈《只此青绿》,一经上演,便惊艳了所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刷屏,获赞超过3亿。
《千里江山图》为何会有如此魅力?天才画家王希孟身上又有哪些传奇之处?
《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时期画家王希孟的一幅作品,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的《唐宫仕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和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一起,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除了画作本身杰出的艺术价值,其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身世,也为此画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王希孟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关于他的资料历史上只有两处,第一处是《千里江山图》上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另一处为清宋牧仲《论画诗》:“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从题跋和诗我们大致可以推测,王希孟为北宋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其时他虽不到十八岁,却已是一位画院的画家了。他十三岁时所画“未甚工”,但宋徽宗发现其性可教,遂亲自加以诲谕,传授画法。在他十八岁时,花了近半年的时间交出了一幅恢宏的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长度接近12米,差不多4层楼高,宽超过半米,幅面大小几乎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王希孟从画技“未甚工”到绘制出逾十一米的恢宏巨作,其间不过四年。仅用半年时间绘制的《千里江山图》,却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不朽之作,可见其风流天才,冠绝古今。
关于王希孟还有一个千古疑问,那就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都没有翻过几座山、蹚过几条河,为何能画出如此壮丽的千里江山图?可能这就是天才吧!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无作者款印,上有乾隆题诗一首,后隔水有北宋蔡京题跋,尾纸有元代溥光题跋,全卷共钤鉴藏印三十余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长卷大致可分六段,每段以水面、游船、沙渚、桥梁相衔接或呼应。开卷首段是近山远水,近处高山之巅直插云际,峰峦冈阜延伸而下,与远处辽阔的水面相接,水天之际几重远山,一抹如带。第二段以山景为主,间有瀑布峡谷,院落舟桥,特别是那座横卧江面的木构梁柱式亭桥,宛如垂虹,十分壮观。第三段从连接长桥的临江坡峦开始,出现许多港湾,绿田阡陌,其中有捕鱼、荡舟、村居、行旅等生活劳作场景,尤为生动精彩。第四段山势逐渐趋向高峻,时见突兀而起的峰峦,环境僻静,行人稀少。一座横跨山溪的拦水坝,上面构建一水磨房,使辽阔的山川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第五段以坦荡的平原景观为主,有四面环水的小岛、植满绿树的土坡、沙渚村舍林立、高士亭阁赏景、水面渔人撒网……显然是秀丽繁华的江南水乡风光。最后一段山势由低及高,从平缓坡岸到起伏丘陵,至最后孤峰陡起直刺长空,中远景一片江水浩渺,境界雄奇壮阔。纵观全卷,连绵起伏的山岳和浩渺无际的江河,将南北山川融于一体,兼有雄伟壮阔和清幽秀丽之美。特别是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之中,色彩凝重、富丽堂皇,充分展现了祖国的山河之美。
《千里江山图》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元代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千里江山图》中还有一奇特之处:将画中的景点连成“之”字形的交通路线后可以看到,这几乎是北宋时期,从闽东南去开封的最佳路线。从闽东南沿海出发,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到达庐山、鄱阳湖,在九江顺长江到达润州(今江苏镇江),再沿着大运河坐船进入汴河,最后来到宋都开封。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一生只作一幅画,画完了连款都不落,这是属于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的洒脱。
穿越千年,依然美得让人惊叹,这就是《千里江山图》。(李军涛 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