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至,尉佗魋结、〔服虔曰:今兵士椎头髻也。师古曰:椎髻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魋,音椎。结,读曰髻。〕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尉佗本真定人,故贾云然。〕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背父母之国,不念坟墓、宗族,是反天性也;椎髻以从蛮夷之俗,是弃冠带也。〕【按:说其忘本了。其实这恰恰说明这个人的聪明,没有死板教条。反过来也说明此时的汉文明还没有那么强大。】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按:彼此不对等的。】!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倍,蒲妹翻。〕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按:吹下刘邦。】。天子闻君王王南越,〔王王,下于况翻;下故王同。〕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按:说其政治缺乏正义性。】。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按:不打你是有原因的。前面都是形,交代了南越方面和中央方面两个方面的情况。】。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按:南越的出路。这就是大势所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师古曰:未集,言未成也。〕屈强于此!〔师古曰:屈强,谓不柔服也。屈,其勿翻。〕【按:倔强,就是赵佗的个人情志。但是你个人情绪如此倔强,那么大好的机会也会丧失的。下面的这些话就是另外的结果。】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按:武力恐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大国办外交的好处。】!"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师古曰:蹶然,惊起之貌也。蹶,音厥。〕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按:服了。关键是此时赵佗居然不清楚刘邦此时陷于和匈奴及叛乱诸侯的大战之中。否则不可料也。到此算是一层,下面的问答则是另外的一层。】。"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按:实时关注中央情况。】?"陆生曰:"王似贤也【按:这就是技巧了。轻轻地拍下马屁也未尝不可。】。"复曰:"我孰与皇帝贤?"〔复,扶又翻。〕【按: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那么不服气。】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按:法统合乎正统。这就是说你这里不是正宗。此时汉帝国的意识形态已经接受三皇五帝之说。这也是儒家外交的结果。】;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按:大而富庶。这是赵佗应该认可的。】;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按:对大一统的歌颂。可见,陆贾是一统派。这又是汉王朝的情况:大,富,一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按:人口少。】,皆蛮夷【按:文化落后。】,崎岖山海间【按:地形恶劣。本来在前面任嚣认为是好的方面在这里一文不值了。】,〔崎,丘宜翻。岖,音区。〕譬若汉一郡耳【按:一郡,也就说明了南越的地位了。】,何乃比于汉【按:对比也就是趋势。不言自明。】!"
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按:这是情的方面,勉强说自己还可以,只是因为没有在中国而已。这是给自己找面子的话,其实也就是服输,这是赵佗对中原情况的深入了解。是中原和南方滨海地区的沟通交流。】!"〔师古曰:言有何迫促而不如汉也。余谓遽者,急促也,今江南人谓之便;何至便不如汉也。遽,其庶翻。〕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按:彼此都做了深入的交流和了解。而后赵佗才下定决心。数月,说明,实际过程并没有书面那么顺当。】,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张晏曰:橐中装,珠玉之宝也。装,裹也。如淳曰:明月珠之属也。师古曰:有底曰囊,无底曰橐;言其宝物质轻而价重,可入囊橐以赍行,故曰橐中装。〕他送亦千金。〔苏林曰:非橐中物,故曰他送。师古曰:他,犹余也。〕【按:送钱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征兆,是南越诚心投靠中央的表示了。】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卒,子恤翻。〕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中令所属有太中大夫等,秩比千石,掌议论。官名。能侃的人就管议论。相当于参谋性质。一介之使,安定一方,刘邦当然高兴啊。这是多低的成本啊。】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按:既然管参谋,自然有机会在刘邦面前得瑟了。这是非常顺的内容安排】,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治,直之翻。〕【按:千古绝对。此处开始奠定了汉王朝治天下的思想。】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按:案例。逆取顺守也是一个政治原则,是从革命阶段到建设阶段的转折。】;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按:这是基于逆取顺守的前提的。】。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按:反面例子。】。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按:假设历史的思维。陆贾也算是当今假设历史的祖宗了。假设历史,不过是历史的另一个趋势。这里省略了一个中间项,就是】!"〔乡,读曰向。〕帝有堑色,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为,于伪翻。粗,坐五翻,略也。〕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按:谁说刘项不读书呢?此时再也不装着不喜欢儒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