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下一句是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

近日,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有呵斥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的,有苛责老人年纪大了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家别出门给社会添麻烦的,继子女不孝虐待老人的、帮助老人反被讹诈、公交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等热点后,再次将关于“老人”的话题推向舆论中心。

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尊老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摸索出、探索出、总结出、归纳出、凝练出的为了推进社会进步发展和实现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尊老敬老同样有着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尊老敬老是人性关怀的体现。每一个老人都曾是青年,他们在最美好的青年时期忙忙碌碌,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汗水与聪明才智,留下了如今这一棵棵让我们好“纳凉”的“大树”。如今他们老去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社会、时代的弱势群体,我们应给予家中的长辈老人的悉心照料,这是“孝”,是对养育之恩的报答;我们应当给予社会老人群体的尊敬爱戴,这是“大孝”,是对身处时代的报答;这更是新时代所号召的一种人性关怀、文明程度的体现。

尊老敬老要从家风开始培育。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家庭都应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我们当代青年人,更应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在家庭成员中,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中,培养好尊老敬老观念,传承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小朋友从小就养成尊敬老人、爱戴老人的优秀品德。

尊老敬老还需满足精神需求。代代相传的“养儿防老”观念让当代年轻人狭隘地认为,在物质生活上保证老年人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既是孝。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老人的物质需求已不再难实现,诉求越发多样化,更倾向于生活上满足老年人情感愉悦的心理需求,在情感上需要更多的多关怀与陪伴——真正老有所乐。

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

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老去,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多一些理解,少些苛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孝敬自家老人、尊重其他老人,真正将尊老敬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家庭和公共场所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作者:闫晓惠

编辑:孙钰颖

责编:翟立强

总编辑:姚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