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早期作品其实制作十分用心,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贴图都大有来头。这些细节你是否留意过?而其背后的故事你又是否了解?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尹紫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使命召唤14》将回归二战主题。说实话,对于近年来《使命召唤》无止境的未来战争主题,玩家们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了。而且单人战役部分越来越薄弱,十几个关卡的剧情战役似乎已经成了多人模式的教学关卡。每关给玩家一个新玩具,都熟悉一遍之后就把玩家赶去打多人。这和曾经有着精彩单人剧情战役的《使命召唤》越走越远。
现在的单人战役部分更像十几关教学关
诺曼底登陆战奥马哈海滩战役照片
钩爪炮—霍克角奇袭战—使命召唤2
《使命召唤2》美军战役开场便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这也是《COD》系列唯一的诺曼底登陆战。但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使命召唤2》中的诺曼底登陆战似乎和那些电影里的场景不太一样?大家又是否注意到登陆艇边上有一个的奇怪的装置?
很多玩家舱门一开就冲出登陆艇,忽视了这个奇怪的装置
不一样的原因很简单,《COD2》中的诺曼底本来就不是电影里的诺曼底。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诺曼底登陆战通常是奥马哈海滩战役,因为奥马哈海滩的战斗最为惨烈,被称为“屠宰场”。最经典的镜头来自《拯救大兵瑞恩》:当登陆艇舱门放下的瞬间,整船的士兵像割草般瞬间被凶猛的机枪火力扫倒。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被血淋淋地展示给观众。
机枪像割草一样将士兵扫倒
但《COD2》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并不是奥马哈海滩的战斗,而是比奥马哈海滩的战斗更惨烈更惊险的霍克角奇袭战。这个装置也不是工作室随随便便加进去的,这个奇怪的装置背后其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占据地利优势的守军向登陆部队倾泻火力
要说这个故事,首先得从诺曼底海滩的地形说起。在奥马哈海滩西侧的海岸线上有一块突出部,名为霍克角。霍克角靠海的一侧是30多米高的峭壁,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缘,奇险无比,易守难攻。
德军在霍克角部署了6门155mm口径火炮,这些重炮的射程足以覆盖奥马哈海滩,还能威胁到盟军的战舰。如果不解决这6门重炮,登陆部队将遭受毁灭性的炮击,战舰也无法抵近提供精确火力支援。
霍克角炮台同时威胁着盟军舰队和奥马哈海滩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炮台可以硬抗任何空袭。如果派小部队实现潜入内陆从后方奇袭呢?德军也想到了,他们特意在炮台内陆方向加强了防御。最后盟军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敌人认为海岸防线是天险,我们反而要从海上强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COD2》中的钩爪炮
为了完成这个疯狂的计划,参谋脑洞大开设计了那个奇怪的装置——钩爪炮。钩爪炮其实就是大号窜天猴,后面绑着绳子,能将钢爪射到崖顶上挂住,士兵们就可以拉着绳索爬上悬崖,这才有了二代作品最开始的那一幕。
突击队在英国训练时留下的影像
《C0D2》中正在攀登峭壁的突击队
计划是突击队在总攻发起半小时展开奇袭,摧毁岸防炮后海军会派第二波部队支援他们。但刚出发,突击队员们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登陆艇居然漏水,英国制造真是坑爹。士兵不得不拿起头盔往外舀水,但还是有两艘登陆艇漏水太严重沉没了,十几名士兵溺死。
先是登陆艇漏水,再是偏离航向,惨
终于抵达了海滩后,指挥官又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偏离了正确的航向,跑到霍克角东侧三公里外的海滩上去了。登陆艇不得不沿着海岸线往回开,沿途德军的碉堡纷纷朝他们开火。士兵们一边拿头盔舀水,一边接受着德国鬼子的亲切问候。等他们终于抵达霍克角时,总攻已经开始了。突击队员冲上悬崖,攻下炮台,却吃惊的发现炮台里的火炮居然是用电线杆伪装的——原来德军早就把火炮转移了,他们白忙了一场。
大炮其实是用电线杆伪装的
但倒霉事还没完,指挥官呼叫舰炮轰击德军碉堡,海军却打中了自己人,还炸坏了无线电。好不容易恢复了通讯,却被告知因为晚了四十分钟,指挥部认定奇袭行动失败,原计划派给他们的增援部队已经被调往增援他处。这些游骑兵不得不在霍克角孤军坚守了两昼夜,其间打退了德军数次反扑,两百多人的突击队打的只剩九十人不到,才终于等来了援军。
突击队被压缩在一片小小的区域防守
也许是否极泰来,在登陆当天的一次侦查中,几名突击队员居然顺着车辙发现了被转移的火炮。德军鸡贼地将火炮往内陆转移了一公里,却阴差阳错被这几名士兵找到并摧毁。他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任务——解决火炮。
《COD2》美军战役第1章把这段故事重现的很好。游戏内的霍克角东侧的混凝土碉堡,西南侧凶残的双联装防空机枪,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还有真/假火炮,防守霍克角也都在剧情里有体现。
今天的霍克角,到处是战争留下的伤疤
腿袋—空降作战—使命召唤1
《使命召唤1》美军战役部分的主角是著名的101(啸鹰)空降师的一名伞兵。在登陆日前一天盟军空投了大量的伞兵到大西洋防线的后方,影视作品中对这段历史呈现的最好的莫过于斯皮尔伯格监制的电视剧《兄弟连》。
《COD1》中的主角和《兄弟连》中的E连同属一个伞兵团
《使命召唤1》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伞兵们的“腿袋”。
空降兵是没有后勤保障的,所以本来携带的装备就很多。而初次使用空降兵的美军高层也本着宁可多带,不能少了的原则,使劲往伞兵的背包里塞东西。结果就是伞兵要背上与自己等重的装备,跳伞十分不便。
正在整理装备的伞兵
一名英国参谋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弄一个大口袋,把装备都装里面。再用一根两米长的绳子一端绑着腿袋,一端绑在伞兵的腿上。跳伞时用一个机械装置把腿袋和伞兵绑到一起,开伞后装置自动解除,腿袋会挂在伞兵的腿上。这样腿袋先着地,伞兵降落在腿袋上。既不耽误跳伞,又不会弄丢装备,完美。
这名伞兵右腿上的就是臭名昭著的腿袋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跳伞当天所有的伞兵都永远地失去了他们的腿袋——开伞时冲劲太大,绳子都被扯断了。所以那些把枪也装进腿袋里的伞兵落地时都是赤手空拳的,《兄弟连》中的迪克·温特斯中尉落地时就只剩下了一把匕首,《COD1》中的主角也要去找腿袋才能拿回无线电装置。
这名伞兵尸体边上就是他的腿袋
霸王行动中空降部队的任务是占领交通要道,阻滞德军增援部队。要知道隆美尔设计的大西洋防线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装甲部队的反击。他从最开始就没想过能把盟军登陆部队堵在海滩上,而是计划用装甲部队把已经登陆的盟军推下海。
艾森豪威尔在战前勉励空降兵
但运输机在空降当晚遭遇了强大的防空炮火,飞行员匆匆忙忙把伞兵们投下去就返航了。大多数伞兵都没有被空投到原定的着陆区,还有的伞兵被吹到了海里。空降部队三三两两散落在整个诺曼底,没能按计划集结起来,只能各自为战。
事情的发展虽然偏离了计划,但是却阴差阳错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德军指挥官接到报告说诺曼底到处都是敌人,四面八方都在交火。这导致德军高估了美军伞兵的数量,行动时犹豫不决,没能及时向滩头派出援兵,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实际上霸王行动的空降作战是在晚上
《COD1》还有很多很有趣的地方,比如玩家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在冲着树根尿尿,碉堡里两个士兵在下国际象棋,借坦克厂里两名士兵之口黑了一把毛子:“我们的将军都在赶往柏林,最后一个到的要被送去劳教”。
给大树施肥的德国士兵
巴普洛夫大楼—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命召唤1
《COD1》苏联战役的第五章,玩家攻占的那座六层大楼就是赫赫有名的巴甫洛夫大楼,制作组还特意让指挥玩家的NPC就叫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攻坚战是笔者玩过历代《使命召唤》系列最难的一关,老兵难度比《COD12》的“真实”级别难度还要难。
《COD1》没有呼吸回血,也不能像《荣誉勋章》那样捡血瓶。玩家只有100血量,用光就死,换句话说玩家在这关一共只能挨三枪。而这一关要面对敌人前后夹击,德军机枪拉起密集的火网,打的玩家抬不起头。玩家要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手榴弹就像雨点一样的砸过来,逼着玩家转移阵地。
游戏中的巴甫洛夫大楼
而历史上的巴甫洛夫大楼的故事更是传奇。几名苏军士兵在一位名叫巴甫洛夫的中士带领下清理了一栋楼房。而大楼视野开阔,一百米外就是德军阵地,因此这栋大楼成为了绝佳的炮兵观察所。
巴甫洛夫中士和真正的巴甫洛夫大楼
随即德军发动反扑,双方围绕着这座大楼的控制权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德军数次攻入楼内又被苏军赶了出去。德军不断的在天平上加码,不断投入更多的攻击部队,苏军也跟着下注,一次又一次地派出援兵。
苏军挖掘了通向其他地区的地道,这样可以很方便的派人支援;加固了大楼的主体结构以抵抗炮击;在大楼外侧铺设了大量的地雷;甚至布置了反坦克炮和迫击炮,最终将巴甫洛夫大楼改造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是如何构筑据点的
在残酷的战斗中,一名士兵发现了一台完好无损的留声机,于是音乐声伴随着枪炮声一同在废墟中回响,德军和苏军在伴奏中战斗。这栋大楼的守卫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它始终以巴甫洛夫大楼命名。
苏军坚守大楼整整58天,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这栋大楼仍然处于苏军的控制下。巴甫洛夫大楼的原址今天已经变成了民宅,但依旧保留了一堵残壁以纪念曾经在巴甫洛夫大楼战斗过的苏联战士。
不过有一点要说的是,很多资料上的巴甫洛夫大楼的照片其实并不是巴甫洛夫大楼,而是另一处斯大林格勒战役遗迹面粉厂。面粉厂保留着完整结构,但巴甫洛夫大楼只剩下一段残壁。
今天保留下来的巴甫洛夫大楼的一段残壁
鳄鱼与儿童的雕塑—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命召唤1/2/5
这座一群孩子围着一只鳄鱼跳舞的诡异雕塑正式的名称叫儿童环舞雕塑,源自于一个苏联童话,大意是六名苏联儿童被一名强盗抓了起来,猩猩带来一只鳄鱼吞掉了这名强盗,救了这六个孩子。
这座儿童环舞雕像在二战游戏出镜率极高
而今天,这座雕塑已经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象征,在无数游戏和影视作品中都有过出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临城下》里,瓦西里在这座雕塑下的花坛里第一次展露自己的枪法,利用炮击的噪音掩盖枪声,一举狙杀五名德国鬼子。
兵临城下男主第一次发威,背后就是这座雕像
这里就要提到《使命召唤》系列和《兵临城下》的渊源了,但凡是《使命召唤》有苏军战役,都会致敬一下《兵临城下》。比如1代苏军战役第一章,动员兵们被用船运到斯大林格勒的码头。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发一杆枪,一个人发五发子弹。哨声一响就乌拉冲锋,敢往回跑政委就马克沁(重机枪)伺候。就是重现了《兵临城下》前十五分钟的剧情。
兵临城下和COD1的比照图
而2代中的爬管子、狙击手对决;5代中,迪米特里与雷泽诺夫的第一次相遇,在花坛中利用轰炸机的噪音掩护枪声狙杀德国鬼子,也是致敬(照搬)《兵临城下》瓦西里的精彩击杀。
德米特里和雷泽诺夫也是在这个花坛里相遇
弱化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是西方的政治正确,有媒体在英美街访的大多数路人都不知道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但不得不说《COD1》和《COD2》对苏联战役的刻画有误导玩家的倾向,反而是《COD5》对苏军的刻画更加细腻:“战士们想要的不是正义,而是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而雷泽诺夫更是《使命召唤》系列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斯大林格勒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平均每名士兵只能活24小时,军官只能活72小时。但也不会是《COD1》中那种乌拉冲锋,真这么打的话,苏联有多少兵力都不够往里填的。
《COD1》中还有一段从《兵临城下》里搬过来的剧情,新兵下船后,一个人发一支步枪,另一个发五发子弹,拿步枪的士兵死了后面拿子弹的士兵才能捡他的枪用。这种情况更不可能发生,二战苏联也许缺粮食,但从来不缺武器。
《COD1》苏军战役第一章,玩家只能领五发子弹
为了打巷战,崔可夫给所有进入斯大林格勒的步兵都换装了波波沙冲锋枪,而在战术层面更是十分讲究。一个火力小组清理一栋房子的程序应该是:炸开墙壁—丢手榴弹—喷火兵进去烧地下室—再丢手榴弹—由下至上,用手榴弹和冲锋枪逐屋清理。
巷战是一门残酷的技术活,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在城外埋葬了25万具尸体,苏联则阵亡了47万士兵,只有儿童环舞雕像依旧伫立在斯大林格勒火车站广场前。这座雕像所处的火车站广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惨烈的战场,双方在此反复拉锯。但这座雕像历经无数次炮击和轰炸而没有损毁,最终成为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象征。
这座雕塑历经无数轰炸而未毁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个雕塑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城区改建居然被当地政府给拆了……拆了。直到2013年8月23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71周年纪念日,这座雕像才又在原址被复原,俄总统普京亲自到场致辞。
重建的儿童环舞雕塑
结语
其实二战主题的《使命召唤》作品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5代中T-34坦克外的钢丝床,就是为了应对坦克杀手和铁拳的土法改造。但限于篇幅本次就先介绍到这。
T-34边上装的像铁丝床是防铁拳及坦克杀手
有人为《使命召唤》重回二战主题而喝彩;有人鄙视动视不过是在跟风《战地1》;有人希望新作可以有优秀的单人剧情部分;有人想看看动视究竟怎么在二战背景的里将PVP做出花来。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玩家真的已经对无止境的未来战争感到厌倦了。
从目前的预告片看,《使命召唤》新作的战役内容似乎是奥马哈海滩战役,希望不要致敬完《兵临城下》又来致敬《拯救大兵瑞恩》了。二战战场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比如淞沪会战、诺门罕战役、菲律宾战役等等,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中国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