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婚外情(名人的婚外情)(1)

名人有名也是人,

六欲七情时时存。

一朝出轨有绯闻,

惹得俗人说纷纭!

名家谈婚外情(名人的婚外情)(2)

蒋经国跨国豪门恋:三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至今健在

(源自公众号《萌历史 》2020.3.30)

有人曾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却认为,没有婚姻做保障,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而我觉得,婚姻不是一个人的拼尽全力,而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要想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婚姻,关键要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在我国,异地恋很常见,但是跨国恋却并不常见,蒋先生的儿子蒋经国就是跨国豪门恋,震惊中外。

异国他乡遇真爱 西伯利亚迸火花

说起蒋经国,我们都不陌生,他就是蒋先生的大儿子,但他年轻的时候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十足的“愤青”。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也曾参加很多场风波,当时学校也不顾及蒋先生的情面就把他给开除了。

随后他来到北平学习俄文,在那个时代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当时的有志之士都以能到苏联学习为荣,蒋经国也不例外。

后来蒋经国再次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游行示威,被北洋当局关了起来,出来后的蒋经国无奈之下去了苏联,这一去就是12年,再回来的时候战争已经打到中原了。

蒋经国在苏联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蒋经国来到苏联的前两年里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后来由于蒋先生的反动行动,导致远在异国他乡的蒋经国也受到了牵连,在苏联也逃不掉被调查的命运,后来派往寒冷的西伯利亚去当兵,那年的蒋经国才17岁。

西伯利亚虽然极其寒冷,但是蒋经国却在这里收获了爱情的火花,在当了一段兵后他被调往山区工作。蒋经国工作很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丝毫不像受到惩罚的样子。

当时被下放到山区工作的还有一个叫芬娜的苏联女孩,曾经她是沙俄贵族,位高权重,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所以她也要来山区改造一番,机缘巧合之下,蒋经国和芬娜见面了,并且二人慢慢迸出了爱情的火花。

两个人是在人生的最低谷相遇的,并且家世背景相仿,都是本国的豪门贵族,于是蒋经国和芬娜便谈了一段轰轰烈烈的跨国豪门恋,后来在苏联举办了简易的婚礼。结婚当年的12月份两人便有了一个孩子。

蒋家同意跨国恋 补办婚礼修正果

1937蒋经国拖家带口回到祖国,然后直奔上海拜见父母,蒋先生一听自己的儿子给自己带了一个洋媳妇回来,气急败坏,硬是两个星期没有见蒋经国一家三口。两个星期后气慢慢消了下来,才和儿子儿媳以及他那中苏混血的大孙子见面。

其实在没有回国之前蒋经国就曾试探性的给蒋先生发了儿媳的照片,但是并没有得到蒋先生的回复。蒋经国也知道父亲的脾气,虽然蒋先生同意见他们了,但还是心有余辜,恐怕父亲看不上这个苏联的贵族洋媳妇。

蒋经国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蒋先生和儿媳见面后咋看咋不顺眼,但是一番交谈后越看越顺眼,再看看自己的大孙子都已经这么大了,也没法再说什么了,只好同意了这桩婚事,并且还给这个洋媳妇娶了一个中国名字“芳娘”,但是蒋经国夫妻俩总觉得怪怪的,后来便改为了“方良”二字,姓氏则跟蒋姓,于是芬娜便有了中文名字“蒋方良”。

和蒋先生见面后,蒋经国又带着蒋方良来见远在宁波的蒋经国生母毛福梅,母子相见异常感动,十几年没有见到儿子,这次见面还带着儿媳妇和孙子,所以无论蒋经国娶了哪国媳妇毛福梅都是高兴的,毕竟被蒋先生抛弃后的毛福梅早已无欲无求,只要儿子幸福快乐便是她最大的福分了。

后来在母亲毛福梅的安排下,蒋经国和蒋方良还重新补办了一次中式婚礼,场面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婚礼之后,不久日本就进攻中原了。作为蒋先生的儿子,蒋经国在战争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工作要去做,因此公务繁忙很少回家,这时蒋经国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秘书章亚若身上,不久后便出轨了。

私生儿子仍健在 原配三子皆早逝

章亚若是蒋先生的秘书,只比蒋经国小了三岁,和蒋经国每天眉来眼去、情投意合。在蒋经国眼里,章亚若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长得非常好看,身材也十分优美,长期在外的蒋经国根本把持不住,东方女人的优雅知性美甚至要比洋女人更多几分韵味,两人如干柴烈火一般难分难舍,一发不可收拾。

等到洋媳妇蒋方良意识蒋经国出轨的时候,她丈夫蒋经国和她丈夫的秘书章亚若的感情已经到了如漆似胶的地步了。蒋方良以贤惠出名,几乎从来不干预蒋经国的任何公事,这一点让蒋先生非常满意,蒋先生对他这个儿媳也特别看重。

所以得知蒋经国出轨后,蒋方良便向公公蒋先生诉说苦衷。蒋先生一听很生气,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不学点好的,非把自己的坏处学了去,于是勒令蒋经国和章亚若断绝关系,蒋经国哪里敢和蒋先生叫板,只好先把章亚若送到桂林一段时间。

世事难料,被送到桂林的章亚若已有蒋经国的骨肉,并且为蒋经国生了一对双胞胎,但是蒋先生不同意这段感情,也不承认这对双胞胎是蒋家后代,无奈之下这对双胞胎只好暂时随母性,分别叫做章孝慈和章孝严。

生完孩子不久之后,章亚若就离奇死亡,据说是蒋先生让手下的特务把她毒死的。蒋经国知道后大哭不已,而蒋方良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有这么一对双胞胎私生子。

蒋方良和蒋经国一共生育了1个混血女儿和3个混血儿子,但是很可惜的是,三个混血儿子都没有摆脱早逝的命运,所以除了蒋经国的私生子外,蒋经国连一个“正统”且健在的儿子都没有。

后来蒋经国和蒋方良都去世后,蒋经国的私生子章孝严才认祖归宗把章姓改为了蒋姓,如今蒋孝严还是台湾地区政治人物。而章孝慈却于1996年病逝。

当婚姻过滤掉了激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亲情来维系感情。真爱你的人,会用时间告诉你,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名家谈婚外情(名人的婚外情)(3)

茅以升贪图美色、背叛正妻,虽有6个儿女,死时却无一人送终

(源自公众号《萌历史》 2020.3.28文章素材来源:孤风婉史)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桓范

《药师琉璃光本愿经》里有一句话:“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清澈,净无瑕秽”。俗世中,很少有人能保持一份似琉璃般纯净的心。即使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对事业保持最朴实无暇的态度,胜过很多人。却无法把自己的爱情修炼成琉璃。

前半生

1912年,茅以升17岁。戴传蕙18岁。两人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为夫妻。戴传蕙生为江苏扬州的一个书香门弟之家,而茅以升的父亲茅乃登在光绪二十三年间中了秀才,后又做过江浙联军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部的副长,曾著文《江浙联军光复南京》。

这样看来,两人真是门当户对。戴传蕙眉清目秀,性格温顺。茅以升被戴传蕙的气质深深吸引。两人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很快,两人就生下了长子茅于越。

茅以升终身都致力于桥梁建筑事业。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据说是因为小时候过端午节,家乡举行划龙舟比赛,由于太多人在桥上看比赛,最后竟然把桥压塌了,很多人因此丧命。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茅以升在心中暗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建一条最结实的桥。在学生时代,他就密切关注着桥这一建筑。即便后来与戴传蕙结婚,他也毅然决定赴美留学。

于是,长子诞生之后,茅以升便踏上了求学之路。在茅以升留学期间,戴传蕙在家专心带孩子,也孝顺公婆,与公婆相处得甚好。待茅以升回国找到工作后,两人也相濡以沫,慢慢有了自己的第六个孩子。

好景不长,1943年,戴传蕙的心态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于带5个孩子,戴传蕙无比辛劳。加上茅以升后来又担任了水利局局长,在他任职期间,发生了堤坝倒塌事件,此事让戴传蕙受饱受惊吓。精神压力加大,很快使得戴传蕙患上了轻度抑郁。

后来,茅以升建筑钱塘江桥又遇到困难,戴传蕙担心丈夫的心太过急切,抑郁便更加严重了,在此期间,戴传蕙甚至曾经几次自杀未遂。直到最后钱塘江大桥建好,戴传蕙的病自然而愈,忧郁症才再也没有复发过。从1943到1946这三年时光里,生活又恢复了原样。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生活过得十分快活。

无情背叛

1946年时,茅以升已经年过五十,却还是继续赴上海工作。与妻子家人分居两地,也是在这一时期,茅以升做了人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影响了他一生的轨迹。也成为他后半生对孩子们耿耿于怀的理由。

这一时期,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二十一岁的女子权桂云。比茅以升小二十九岁。权桂云文化水平不比戴传蕙,但身材娇小,不如戴传蕙那般高挑,而且还正值青春年华,还操一口吴侬软语。这样温润单纯的面颊给茅以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倘若两人相爱,年龄,身材,样貌都不足以成为障碍。“情人眼里出西施”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权桂云与茅以升虽然相差29,两人却还是义无反顾在一起了,随后,茅以升与权桂云秘密过起了二人世界,并在不久后生下了茅以升的第七个孩子茅玉麟。

四年后,才东窗事发。在这四年间,茅以升仍旧和妻子保持良好的感情。直到1950年,中国掀起了“忠诚老实运动”,就是:每人都必须将自己的隐私全部讲出来,在这种沉重思想压力下,茅以升被迫向组织交代了他置外室的情况。之后妻子便也知晓了这件事情。他以这样决然的方式重伤了戴传蕙

毫无疑问,戴传蕙是被茅以升外遇史震惊到了。戴传蕙看来,二人的夫妻关系十分融洽,在生活中,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妻子,在工作上,这几十年,她也努力做茅以升“贤内助”“秘书”。如今,丈夫做出这种事情,戴传蕙无论如何也无法释怀。

茅以升的所作所为仿佛像一把利刀,把戴传蕙杀得片甲不留,她觉得自己被刺杀的千疮百孔,之后,戴传蕙便郁郁终日。很快,抑郁症就复发了,而且越来越严重,1967年,戴传蕙在忧郁和痛苦中逝去。

枯黄的老

戴传蕙死后,茅以升就把权桂云和小女儿茅玉麟接了过来。不过,此举,遭到了5个子女强烈的反对。在他们看来,母亲的逝去,和父亲的外遇有极大关系,再者,几个孩子都是由戴传蕙带大,心里对父亲的怨恨更重了,这种怨恨感一直持续到茅以升逝去,也未曾消逝。

当时,在国外留学的长子茅于越,甚至都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茅于越一生最大的遗憾。茅于越自幼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对母亲感情很是深厚,所以,他对父亲的怨恨最深。

即使后来,茅于越回到国内,也不肯回家住宁愿住宾馆。随后,茅家亲属找到权桂云给她做思想工作。权桂云通情达理,便很快收拾行李和女儿一同回到了老家苏州。

即便如此,茅于越到北京后仍旧表示不回家住,要住在宾馆。不仅如此,他连家门也不肯进,并告诉亲友们:想见他就去宾馆,连年近八旬的老父也不例外。

其余几个孩子,也深受了大哥的影响。子女们对茅以升的怨恨与不解,成为了茅以升心中最大的心结,茅以升的老年虽然有权桂云和小女儿的相伴,但他因为心中的愧意和孩子们的决绝,老年生活也显得那么枯黄苍白。

甚至临死前,6个子女也没来给他送终。小女茅玉麟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让他安息。于是以茅于越的身份给父亲写了封信。让茅以升误以为长子原谅了自己,才得以安息。

我们活在世上,会遇到形形色色,千千万万的人,我们也许会爱上许多人,也许只会爱上几个人。可最终只能选择一人白头偕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对身边的人负责,也许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课题。相爱不易,学会珍惜眼前人。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中,愿我们都能把爱情修成琉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