砉(hua)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

遥想中夜哀歌,唾壶敲缺,剩怨填胸臆。空外流音,才睡浓,胡遽呜呜惊逼。商妇琵琶,阳陶篥,万感真横集。戈推枕,问君今日何日?

这是徐树铮收复外蒙之时,在路上所做的一首《念奴娇▪笳》,“小扇子”徐树铮仅用22天就完成了蒙古的撤治,获得当代“班超”之美誉,可是又有人认为,徐树铮窃取别人的果实,实则乱治蒙古,埋下了将来重新独立的祸根,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

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黄沙催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海棠血泪,四个字包含了多少国人的泪水和鲜血

徐树铮出使蒙古的历史背景

“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 漠南漠北静如扫,清夜不闻胡马声。”陆游的这首诗中,漠南漠北,指的就是当今的蒙古共和国和我国内蒙地区,准确来讲诗中的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部二连浩特,以及挨着的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三省一带。一开始这片沙漠还与中国无关,围绕着这片沙漠一共盘踞着三大蒙古势力,分别是“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2)

蒙古不仅是草原,更多是荒漠

到了明末的时候,后金崛起,入关前已经逐渐统一了蒙古各部,拥立皇太极为蒙古可汗,皇太极将漠南设为“内扎萨克蒙古”,漠北喀尔喀设为“外扎萨克蒙古”,漠西蒙古也就是新疆地区,一开始也是臣服大清的,后来出了个噶尔丹,逐渐统一了部落,建立准噶尔汗国,还不断进攻漠北的蒙古,漠北的蒙古一开始只是上贡还没臣服,被噶尔丹打得只好求救清朝,才有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历经康雍乾三帝的平叛,最终消灭了这个政权,三个蒙古地区终归顺大清,漠西蒙古地区重新取名“新疆”。

清朝用科举控制汉人,用婚姻控制蒙古人,但是外蒙古毕竟天高皇帝远,对大清也是若即若离,到了溥仪退位,沙俄认为分裂蒙古的时机已到,开始培植亲俄势力,挑起事端,年底,在沙俄总领事的指挥下,驱逐清朝的官员,宣布独立。1913年,沙俄与北洋政府订立《中俄声明文件》,确认中国是蒙古的宗主国,改“独立”为“自治”,但中国不能驻军,而俄国却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外蒙失去靠山,日本崛起干涉外蒙内务,想重新建立一个日本控制下的“大蒙古国”,王公大臣感到害怕,想重新投靠中国,徐树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使蒙古的。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3)

清时期的全国地图,不要忽略右上角的库页岛

为什么是徐树铮出任西北筹边使

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第二次府院之争两败俱伤,冯国璋和段祺瑞一起下台,徐树铮自然就丢了官职。他进行了一些反思,认为自己没有直属的军队和地盘作为支撑,导致自己地位不稳,皖系地位不稳。早在1917年4月份根据蒙古情况和国内形势,徐树铮便把目光放在了西北地区的蒙古,并且已经拟定了“西北筹边办法大纲”,随后出任西北边放军总司令,此时只是个头衔,并没有一个兵。没想到国内形势变化太快,七月份自己唯一的老大段祺瑞不得不下台,他想到了出任西北筹边使,把这个缺落到实处,既能收回国家领土赢得名声,又能借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势力。

1918年10月12日徐树铮奉命设立西北筹边处,为什么会交给他成立呢,此时的陆军总长为靳云鹏是皖系首领段祺瑞的四大金刚之一,段祺瑞虽不是国务总理了但是担任参战督办,握有一定的军事调动权,加之段祺瑞当总理时,徐树铮已经对蒙古有了一定的研究,所以最终就给了段系的核心人物徐树铮,更重的是国会议员们也都认为徐树铮勇于任事,敢于负责,办事果敢是担任西北筹边使的不二人选。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4)

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随后又重新让他兼任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消息传来,东北王张作霖非常不满,他提出抗议,提出任命东北籍将领吴俊升或孙烈臣为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并不感到恐慌,而是积极应对,拟具“西北筹边使官职”提案,并列出具体筹边细节,虽然奉系直系军阀都提出反对意见,唆使自己的议员不要通过此项议案,但是关乎领土安全的大是大非上,这些议员们守住了底线,多数投了赞成票,少数弃权,议案获得通过。

徐树铮招兵买马成立了四个混成旅,议案通过后,徐树铮指挥军队分批次进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察化等地,并设置西北筹边使公署,下设多个部门,对蒙古做了大量调查。他了解到,外蒙的统治者分为两派:一派是喇嘛,主管宗教,一派是王公,主管政治。外蒙自治以来,活佛为首领,喇嘛地位提升,参与政治,独揽大权,王公贵族们心有怨言,倾向撤治。此外,他频繁视察四旅官兵,进行训话,要求他们“处事以静,处己以诚”、“克己求学、务多生事”,购买大批礼物,准备馈赠活佛、喇嘛和王公贵族们,为出使外蒙做好充分准备。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5)

不得不提的外交官陈士可

陈毅,字士可,清代中兴名将陈湜(shi)子孙,1915年6月被袁世凯任命为库伦都护府副使,1917年8月任都护使,在徐树铮入蒙前,一直都是陈毅负责对蒙交涉。陈毅与蒙古的王公们达成共识:一,恢复清代旧制,五部直属驻库大员,代替活佛首领地位;二,设地方自治议会,由王公进行组织。

似乎撤治问题很容易解决,实行起来却很难,陈毅与王公们达成的《外蒙善后条例草案》,有63条,其中规定:一,中央政府无论何时何事,不能更改外蒙原有分盟分旗制度。各旗原有治理原由之管辖治理权永远照旧。二,设驻扎库伦办事大员一名,帮办大员一名,其它地方设参赞一员,帮办参赞一员,正职副职蒙汉轮流更换,汉员必须是文职官员,北京的蒙藏院,必须以外蒙王公任之。三、中央驻外蒙军队,其计划布置及额数,由蒙汉双方共同商定,遇有紧急事项,增派军队,事后仍须撤回。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6)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哥送到大门口,电视剧《走西口》

这项草案并不能满足北洋政府的要求,草案让中央成为外蒙的打工仔了,“名义上虽属收回统治之权,而实际上,此项权限,仍属受有限制。外蒙虽有取消自治之呈请,而按之条件,自治之精神与基础,仍属照旧存在。”更为要命的是,这项草案,关键人活佛不同意,并于1919年10月19日年派喇嘛往北京送信,10月24日,为了进一步表示态度派二把手嘉亨尊活佛进京面谈。

而这一切,陈毅并没有告知徐树铮,徐树铮于1919年10月23日由北京启程,29日抵达库伦,先前已有驻张家口的一个团陆续来到库伦,以及更早到库伦的摸底人员。没有告诉徐树铮,不代表徐树铮不知道,所以一到库伦,徐树铮就控制了陈毅,铮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时传出小道消息,徐树铮边防冒功就是由此而来。

关于陈毅还有一事顺便一提,在袁世凯复辟期间,任命他为“邮传部侍郎”,他还屁颠屁颠地跑去北京上任,后来失败逃走,被人剪去辫子,此人是老学究,因为精通元史对蒙古颇有研究才被任命为库伦都护使的,参与复辟的事也没被追究。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7)

走西口一般从张家口出发,其实恰克图在明清也属中国的,与南边的买卖城隔河相望,电视剧《大清徽商》也讲过

徐树铮在蒙古做了哪些事

在此期间主要是喝酒送礼拉关系,在来之前徐树铮订购了美立坚的50辆小汽车,装满大包小包,放在张家口,他一行人坐火车赶赴张家口,然后开着小汽车载着礼物去的库伦。到达库伦,住在了钦差馆,第二天就拜晤东西库伦商会会长,愉快用餐;11月1日,一个活佛生日,徐树铮前往谒祝,虽吃了闭门羹,但活佛还是馈赠了供佛的糖果食品,徐树铮并不着急,礼貌地收下;此后两天在钦差馆接见蒙古王公、掌权喇嘛,送上礼品,对方献上哈达,一片祥和气氛中定下了谒见大佛活的日期。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8)

哈达意为献上价值一匹马的礼物,蒙古族和藏族敬献给贵宾的珍贵礼物

11月8日,上午徐树铮一行人在向导官的带领下,前往河套参见活佛,互献哈达,下午邀请喇嘛、王公到东营盘观操,晚上在都护使署中宴请王公们。翌日,王公们作为东道主回邀徐树铮及全体随员到当时的著名酒楼华茂楼参加宴会,“觥筹交错,酬酢甚欢”。第三天,徐树铮又在北园宴请王公及其他们的福晋。一连多日,大家你来我往,每日饮欢作乐,撤治问题,毫无进展。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9)

蓝色的哈达表示平安

徐树铮感觉这样一直下去,根本不行,便使出第二招——恩威并用。当时“活佛前最重要的有四人,一总理兼内务长巴特玛多尔济(多尔济为金刚之意),一大沙毕商卓特巴(商卓特巴官职名),一绷楚克(大喇嘛),一棍布(大喇嘛),均最高之喇嘛,活佛惟其左右,王公皆侧目而视。”四人中,破懂外事的是巴特玛,七十三岁,他的商卓特巴刚被活佛夺走,并且年龄这么大也没有被封为王爷,而年轻的小辈们却被活佛封为王爷,心里多不平。擒贼先擒王,徐树铮决定先冷淡王公,拿下活佛,欲拿下活佛,先从活佛身边的巴特玛入手。

徐树铮决定好好地利用巴特玛,单刀直入,向巴特玛“严词面数活佛之非,婉词深慰巴王之老而多老,并告以活佛多病,死期不远,嘱其为黄教(藏传佛教)自爱。”随后又进一步暗示,活佛死后,他可以让其接任。巴特玛非常心动,可是仍吞吞吐吐。

11月13日,徐树铮又给他施加压力,说道:“执事(巴特玛)如此高年,不惮奔走,以谋黄教之安,而活佛罪恶已极,尚不肯发一言,徒令喇嘛假威福以祸王公,王公不平即久,必思报复,争乱相寻,则黄教已矣。黄教去,蒙古必如散沙,则外蒙已矣。是执事有爱外蒙爱黄教之心,而活佛持之以酿乱。外蒙为国家领土,我为外蒙长官,有弹压地面之责,不能坐视。请往告活佛,明日速应则亦,不应当即拿解入京,听政府发落。”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0)

活佛

徐树铮已经发出了最后通牒,虽然言辞犀利,但是“当众极与谦下,尊以老辈,誉以清操”,也就是说在大众场合还是给予巴特玛足够的面子,“专意结之以信,感之以情”,士兵放假,又邀请他一块观剧,徐树铮与士兵苦乐与共,让巴氏知道官兵上下一心,钢板一块,不收蒙古誓不罢休。

11月14日,巴特玛还想再拖,徐树铮又严词正告巴特玛:“祸蒙之罪,不在佛而在喇嘛。宽限一日,夜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巴特玛战战兢兢,连忙允诺。

11月15日,巴特玛召开全体喇嘛、王公会议,议定“由官府各部长签名盖印,声叙会议公决,活佛允准,请为代陈政府”。

11月17日,外蒙政府将请愿取消自治的呈文,一式两份,分别送交筹边使及都护使。

11月18日,徐树铮收到呈文,将准备好的照会、条例等文件交给活佛,活佛表示无条件撤销自治。下午,徐树铮全体随从人员迁入旧车王府,宣告西北筹边公署正式成立。

11月20日,徐树铮在南园招待王公、喇嘛及商会上层人士,发表登台演讲,宣告外蒙撤治归附版图,情动之处,台下掌声雷鸣。

11月21日离开库伦,回京复命。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1)

喇嘛

  • 第二次来到蒙古(1919年12月25日到达库伦,1月底返京)
  • 这次前来主要办两件事情,首先册封活佛,处理善后事宜,其次按照“西北筹边办法大纲”治理蒙古。12月22日,徐树铮携带七狮金印从北京经张家口出发,七狮金银高九寸,方七寸,上刻七只狮子,栩栩如生,并配有“外蒙古翊善辅化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蒙汉藏三文,由印铸局为册封活佛现铸而成。25日他们抵达库伦。“外蒙官府,王公喇嘛以及军商绅庶等,郊迎十里,仪文甚盛,男妇老幼观者,络绎于途,市肆一律悬旗欢迎。”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2)

    哲布尊丹巴活佛

    册封典礼于1920年元旦举行,场面盛大,庄严而又隆重,典礼结束后,徐树铮派李垣副使去恰克图等地接收地方蒙署。1月16日,在边境附近,俄国的后营子地方发生了动乱,俄国新旧两党战事激烈,为了不使战火延烧至蒙古,徐树铮越境出兵,给予两党声明,表明中立立场,请两党官兵勿扰蒙古。不久,因为北京政局不稳,徐树铮有时一日几次电报询问国内事宜,于月底仓促返京。

    这次赴蒙,仍然是为了处理遗留问题,并进一步督促实施大纲中的条款。徐树铮的大纲对交通、垦牧、采矿、教化、兵备等都有指导,可是因为资金的奇缺,大部分都没有落实。比如说修铁路,徐树铮打算修四条铁路,也算大手笔,当然规划是没问题的,具体实行时,他想先把张家口到恰克图的铁路落实到位,做了很多努力,北洋政府是靠不住,他想着劝说蒙古王爷入股铁路,王爷感觉这些事情不靠谱,响应者寥寥,又成立经界局负责铁路的集资和蒙古的招商引资,在以后的直皖战争中皖系失败后,也停了。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3)

    边业银行

    也有能够落实的,开办边业银行,在库伦、天津、张家口均设有分行,深受蒙古百姓爱,创建了现代化的医院,造福了当地百姓。当时蒙古的百姓有病了,是请喇嘛念经而不是去找大夫。徐树铮在治理蒙古时非常注重教化,他认为教化是长久解决蒙古问题的根本保障,其他的只需要金钱而已。他在“筹边大纲”里写道:“有清以来,蒙部内属,迄今要三百年,率以愚蒙为策,实大背人情天理之正。此后欲蒙边日见亲洽,即非立整教化,劝谕兴学,不易未功。”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4)

    皖系被打败后,后来被张作霖要走了,在哈尔滨开有分行

    在6月的一次会议上,有人重新提起前都护使陈毅的六十三条优待条件,对治边策略似乎有些不满,徐树铮拍案而起,厉声说道:“以后谁再提此,我就办谁!”并安排士兵进行会操表演。可是好景不长,这种做太上皇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国内情景急转直下,直皖大战一触即发,直系的吴佩孚于6月5日,离开汉口到达郑州,布置战事,把兵力集结在保定到高碑店的平汉铁路沿线,摆开了与皖系决一雌雄的架势,京畿岌岌可危,段祺瑞连发几封电报催促徐树铮返京,徐树铮不得不于15日离开库伦。

    1920年7月4日,徐树铮被免去西北筹边使职务,李垣暂代筹边使职务,军队被拉回国内,八月陈毅重新进入蒙古,10月白俄重新围攻库伦,“库伦已陷,军民死伤万人,情况混乱已极。”

    1921年3月13日,蒙古再次宣布独立。此时的徐树铮才从日本逃亡回来,准备着东山再起。北洋政府你方唱罢我登场,南方的孙中山先生也正在筹建国民政府,另起炉灶,大家伙自顾不暇,既没精力又没实力摆平这件事了。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5)

    此后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先生任非常大总统

    徐树铮在蒙轶事

    当时发生了一次军官与当地商人买羊失马的误会,因为这件事情,徐树铮当时不在库伦,他密切关注此事。事情起因很简单,当时补给困难,一营路过一地,派排长开着车去买羊,因为语言障碍,找了个中介帮忙,说好的是每只羊6元4角,没想到到了地方,蒙人卖给他们一只羊10元。估计有了一些肢体接触,排长怕吃亏走了。第二天有蒙兵跑去驻地,哄抢了17匹马,营长去找当地部落的首领交涉,首领要了20元才把马还给营长,也没有给羊,发生了不愉快,营长不爽。营长报告给旅长,旅长让忍住,不要节外生枝,但是蒙古那边因为有小人从中挑拨离间,先向蒙署告状,说边防军找事,索养不得,挑起事端。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6)

    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原电文中说是冲散了马非抢夺,蒙人善马,有意为之

    当时陈毅在那里,给徐树铮发报“此事虽细微,要不宜以细故致累贵军盛名”。为了两只羊徐树铮与库伦筹边公署来回通了十一次电报,他认为“治军纪律,应从琐碎处做起,未可稍事姑容。涓涓江河,故训凛然,已饬严整,容另复闻。”经过向旅长反复的询问后,做了解释,蒙古方面最终也认为此事“贵军并无过错,蒙署亦无异言,请释还念”。徐树铮最后回电:“歌(蒙署官员名字)电敬悉,蒙署无异言,差可安心。此时在我不宜令蒙有误会之隙,故即至微极锁之事,亦不敢稍有惮烦。敝部近依台麾,尚盼随时监察,俾免参差,裨益公务,非弟私感而已也。”

    这个是徐树铮死后,来自南京政府好事者杜撰的《徐树铮正传》里记载的,公道自在人心,写出以飨读者,不作改动:树铮居塞外,常单骑出游,迷失归路,大吟“”黄河远上白云间”之句以自遣。适有营兵来,促其返寨,树铮怒其打断诗兴,营兵曰:“此地殊危,将军不可逗留,特来保护回营。”树铮以其轻己也,愈益忿怒,拔剑斩之,及日暮尚不得归路。悔曰:“吾不杀此人,何至如此。”因策马信步而行,幸复遇营兵,始导之归。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二个应该是黑徐树铮的,笔者分析,徐树铮治军严格,惩罚士兵有之,与兵士同甘共苦亦有之,当时北洋的士兵除了冯玉祥的兵纪律好点,其他的都不行,徐树铮总共带兵不到一年,应该是很器重这些士兵的,绝不会发生这种滥杀无辜的事情。他的人缘很差,在外蒙出力不讨好,撤治成功,骂他的比褒他的还多。认为他靠武力迫使蒙古撤治,留下了祸患。其实,不费一枪一弹,使蒙古撤治,谁能办到。

    他在1919年11月10日,给徐世昌总统的电文里有几句话让人感慨:“树铮只重国事,绝不以荣辱毁誉介意。……树铮承命守职,一日不离职,一日即死守更职之义,无论外交,无论蒙情,无论土地,均应负其全责。”国家的领土完整,离不开这种人,能做事敢做事有担当。“徐树铮以一介匹夫,举措攸关国家大计,功在中国,中国真幸亏有他了!”(李敖语)

    后记:孙中山先生得知外蒙撤治成功时,向他发出电报:“北京徐又铮先生钧鉴:北京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之不已!

    ……文与执事夙昔未尝通一介之信使,今乃电及,其或予我以尽言之际!……

    执事能立功于国境,何必不能解罪于国民?大局转圜,事在俄顷耳。不然内忧未宁,外患方亟,卧榻之侧,可以寒心。执事虽劳,能保不为他人做嫁衣者,而谁敢为执事贺?专复,即企鉴察。孙文。宥。”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8)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19)

    孙先生与徐树铮两者本来是对立的,两者“文与执事夙昔未尝通一介之信使”,因为这件事而有了共识,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感情基础。他与孙中山先生怎么合作的?国父死后,徐树铮的一个大意却丢了性命,且看下篇!(未完)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20)

    血色的海棠花

    四渡赤水写了哪些将领(国之侠者徐树铮中)(21)

    (文/伯虎,根据历史文献改编,比正史有趣,比小说有料,张伯虎为您讲述历史人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