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

七十年代,我们家还住着草屋。虽是草房,日子过得也贫穷,但在记忆中,却是最快乐甜蜜的一段时日。

年长四岁的哥哥小学毕业时我上一年级(那时是小学五年制),他上初中还与我同校,有哥哥罩着的日子真幸福,没人敢欺负![捂脸]

每天晚上,全家同享一盏煤油灯,我和哥哥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父亲捧着一本古装书看得津津有味,母亲在一旁纳鞋底,奶奶借着微光在收拾晚饭后的残局,温馨祥和的一家人!

一天晚上放学回家,和哥哥老远就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好奇怪呀,天还没擦黑,怎么有这么亮的灯光。加快脚步跑进家门,俩人一齐欢呼:“电灯!”。传说中的电灯竟然悄然而至。

谁占了我的第一(我家的八个第一)(1)

15瓦灯泡

厨房、两个卧室、堂屋分别装了四盏灯,虽然只有15瓦的炮泡,但比起小小的煤油灯,也是小巫见大巫。

邻居家小孩争先恐后来我家参观,羡慕的真咂嘴。

事后才知,是父亲与乡电工软磨硬泡多少时日才争取过来的。

从此,每个人晚上都有了各自的小天地。上三年级时,和哥哥就陆陆续续从父亲的书柜子里偷来一本本书观看。记得看的第一本小说《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悲惨苦难的童年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我家是整个大队户装电灯的第一家。

电视机

哥哥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取大学。父亲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倒买倒卖了两年沙石材料发了小财,很快翻建了两栋大瓦房。前后两个院落,在当时的农村气派不凡!

哥哥大二那年的暑假,兴冲冲背回一台9英寸“昆仑”牌电视机。说是朋友的二手,花300元买的。

我开心地一蹦老高,传说中的“小电影”竟然也来了。这是村子里第一台电视机。

谁占了我的第一(我家的八个第一)(2)

消息像长了翅膀,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农村里,邻近闻讯赶来的村民晚上将我家两个院子挤得水泄不通。但是,虽然哥哥调试得满头大汗,屏幕上却还是一片雪花以及偶尔的声音。兴致勃勃的人们却耐心等待,几个小时后,才纷纷散去。

第二天哥哥专门去了一趟市内,买了户外电线,用杆子高高的竖起,终于可以看电视了。

从此,晚上,我家的院子里,小孩子们早早提着小矮凳排队,我却成了孩子王,指挥大家一排排放好。好客的奶奶早早烧好茶水,霍香叶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院子。哥哥俨然就是放映员,调整着不多的几个台。那年的暑假是大家最热闹开心的日子!

后来慢慢地,电视机悄悄地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慢慢地人们也不串门了,晚上各自关门在家欣赏。特别是夏日,往日人们在外纳凉聊天的夜晚,现今除去蛙鸣虫咿,一片寂静。

煤气灶

奶奶在世时,家里一日三餐都是她张罗,除去米油的算计,最烦恼的就是柴草。

记得母亲在生产队干完活下工,还要千方百计找柴草。那次和邻家大妈晚上撑一条小船沿“江海河”去人迹稀少的“野马汤”找到一大片芦苇,俩人开心地像发现新大陆。

传说“野马汤”闹鬼,大白天都没人敢至,所以茂盛的芦苇依然挺立。虽然黑黑的夜晚,令人毛骨悚然,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鬼怪见鬼去吧!

挥刀砍伐,装满小船,摇摇晃晃往家撑。在与一货船擦肩时,一阵浪头袭来,险些翻船,俩人吓出一身冷汗。

父亲听朋友介绍有一种灶只用气一点就着,而且特快,不用生柴火,干净卫生,就动了心思,想着奶奶和母亲为柴草发愁的情景,缠着朋友帮搞了一台。

记得那有四只脚的煤气灶第一次进家门,奶奶和妈妈高兴得像孩子似的。但是父亲吩咐点火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会爆炸,将奶奶吓得一愣一愣的。

煤气灶的光临,极大地改善了家中柴草紧缺的问题。但年纪大的奶奶在煮红烧肉时曾烧糊过两次,老人还嘀咕:“烧柴草可没这事儿!”。

全村第一家用这玩意儿。

自来水

八十年代初,村里第一家用上自来水,这来自于父亲的奇想。

看着奶奶一天天艰难地从井里取水,父亲找了在城里做水工的朋友,从井下用小电动机将水抽上来,然后用pvc管一根根接上将水送至厨房、洗澡间、厕所。

女儿当时5岁,从幼儿园放学回来,看着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水就涌出来了,开心的手舞足蹈。

乘大人不注意,就偷偷拧龙头玩得一头劲,经常搞得身上手上脚上全湿。

由于我乡各村民居盖的闲散,房随田地,经常有田中间还有房子,所以导致自来水输送困难。

一直到二零一几年,经过人大代表一再提议,市政府才拔款2000多万,将自来水送至村民家。

送自来水时,父亲由于图方便原来的老管子继续使用,前几天水管破裂,自来水溢出满地都是,而且多出了许多水费。不得已父亲关掉了阀门,母亲又用起井水桶多日。

昨天找水工重新安装了管子,终于又通上水,真是享也自来水,愁也自来水!

电话

在全乡11个村子都装上直呼电话后,我家第一家装上民用座机,除十一个村尾号1至11,我家电话号码尾号是12。

哥哥假期带回5000元初装费,在八十年代,可谓天文数字。那时我上班每月工资200多元,有一半交了电话费(好像固定费用每月60元)。

村里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特别是去大庆的最多,常年不回家,有的不识多少字,写不了信,就靠打电话了解各自的生活状况。

于是乎,我家的电话在那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多少家留守妇女来我家接听远方亲人的声音。电话费特贵,人们手上也没有对方的电话号码,多是上次接完后约定好下次的时间,然后提前早早过来守候在电话机旁。“滴滴”的电话铃声给人们带来希望开心及失望难受等等五味杂陈的心情。

谁占了我的第一(我家的八个第一)(3)

那时电话机都是红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进入千家万户,后来甚至免去初装费。

再后来,人手一部的手机又取代了电话机。时代的高速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电脑

老公和朋友去广州出差,带回一台电脑。感觉这玩意特好奇,大大的台式显示屏,粗粗的主机。我问他这东西买了干嘛?回:“打牌”。

找人安装完毕,还必须有网线才用得起来,那时联个网可不是一点钱能解决。记得全部搞完花费近万元。

谁占了我的第一(我家的八个第一)(4)

台式电脑

我们上学时,拼音没学好(老师也不会)。只有买来王码五笔型字根表,照着死记硬背,找到一会打字的朋友教,终于勉强能打一些字。

那时电脑程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感觉就是一摆设,到最后真的就是“斗地主”为主。可惜不可惜!

这是九十年代,我村第一台电脑!

汽车

私家车真正进入农村,是最近几年才有的。

二十几年前,老公一个外地朋友,生意失败,欠我们货款没钱给,就抵进一辆汽车。是村里第一部私家车。

请人将汽车开回后,老公才去考驾照,经过几个月的折腾,终于拿回本本。

可以行驶汽车的水泥路离我家还有一段距离,自掏腰包花费50000元浇了一段水泥路,方便了自己,开心了沿途的邻居。记得好几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评为“百佳群众”等。

谁占了我的第一(我家的八个第一)(5)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

空调

八十年代,第一台空调是哥哥不知从那里鼓捣回的二手,好不容易装好,大夏天开机使用了。

可是光听见外机“轰隆隆”的马达声,房间里依然暑气难消,温度不降反升(因为噪声太大,心里更烦)感觉热得要窒息。

谁占了我的第一(我家的八个第一)(6)

村里第一台老式空调

女儿热得受不了,去隔壁房间拖回落地扇(我家两台落地扇在当时也是稀缺品),才稍缓解一点。

那时候农村还是芭焦扇为主,空调人们只在广播里听说过。

后来哥哥假期又带回4台微风扇,这可是好东西。那时候睡的是“洋式床”,四根柱子,帐苇里面吊一台小风扇,那个美呀,不大不小的风胜过空调。每晚女儿都在风扇下早早地进入梦乡!

现在空调已是家庭必须品,条件好一点的人家,甚至每个房间一台,解决了冬冷夏热的难题。

结语

多少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虽然我家的八个第一在现在特别是年轻人来说不足为奇,但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电灯、电视机、煤气灶、自来水、电话、电脑、汽车、空调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更有甚者,已经淘汰老款更新新款。

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在这盛世年代,国泰民安,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