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经照古人全文(文学趣味怀古今月曾经照古人)(1)

说起怀古诗,我们会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怀古诗,是那种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进而抒发情怀抱负的一类诗。如果说,咏史诗多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开其端绪,那么,怀古诗则常以某一特定的历史场景为触媒,寄托怀抱,睹物思人。

今月曾经照古人全文(文学趣味怀古今月曾经照古人)(2)

咏史诗是在书房中就可以挥笔立就的,怀古诗呢,却须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杜甫有一组怀古诗,题为《咏怀古迹》,题目本身便为“怀古”一体做了很好的注释。其中第三首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以昭君出塞的史事为背景,开篇就气势夺人,“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所以有人称其为“律诗中第一等起句。颈联又引用毛延寿丑画昭君、致使昭君远嫁匈奴、客死他乡的典故,将昭君空有绝世才貌而不得自主的悲惨命运婉转揭示,一个“怨”字,既是昭君的心曲,更寄寓了诗人对昭君的深切同情。

今月曾经照古人全文(文学趣味怀古今月曾经照古人)(3)

可以说,怀古诗就是“咏史”和“咏怀”、历史和地理勾兑在一起的产物,所以怀古诗的题目,常以地名为前缀。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诗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又如唐代诗人马戴的《易水怀古》诗云: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赴秦,于易水边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此,易水这个地方,便成了志士抒发豪情经典“符号”,此刻诗人远眺,怎么不兴发思古之幽情?

今月曾经照古人全文(文学趣味怀古今月曾经照古人)(4)

唐人的怀古诗很多都与六朝有关,有些标志性的地方,如金陵(建康、石头城)、等地,更是诗人们挥洒诗情的绝佳题材。写金陵的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刘禹锡还有一首《西塞山怀古》,更是怀古诗的绝唱:

王楼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怀古之情所以发生,乃是因为今人的遭遇与古人或相契合,或相经庭——我们不知道,命运把我们安排在“今生今世”,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我们活着,常常是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哪里有时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以别一种眼光看待自身?最后,我们把总结得失、“悲天悯人”的机会留给了后人。古人,今人,后人……就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人世间颠扑不破的历史周期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让人终生难忘的多么隽永漂亮的怀古诗。

今月曾经照古人全文(文学趣味怀古今月曾经照古人)(5)

以文养心,以诗明志。谢谢您的浏览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