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李商隐无题思想情感(李商隐一首无题)(1)

李商隐是一个为情所困而难以自拔的诗人。

他科考屡试不中,后经令狐楚的推荐中进士,这份人情帐后来也成为他巨大精神负担,牛李党争中被双方不信任,甚至被视为忘恩负义,与妻子感情甚笃,却在39岁盛年时痛失爱妻;“一生襟报未曾开”,在政治上一直沉沦落魄……这些不幸,若落在别人身上,可能转为愤怒,转为激烈,转为笔走偏锋、孤傲骂世,转为极端主义,但天生敏感而又内向懦弱的李商隐,把这些转变为对人的生命哀伤、对生活的恐惧,对时代的失望,还有对爱情的巴望与无望……

李商隐无题思想情感(李商隐一首无题)(2)

今天分享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这是一个美丽女子的故事。

无题

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钗。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的成长,从八岁到十五岁。

当她只有八岁的时候,她就知道爱美了,八岁的女孩子还不需要化妆呢,她妈妈也许不让她化妆,但她八岁就偷照镜子,不但会偷照镜,那个时候他还能画出来非常美丽的眉毛,“长眉已能画”。

后来她学弹筝,不仅是爱美,还追求一种才能的精益求精。所以她学弹筝的时候“银甲不曾卸”,因为弹筝怕指甲断了,所以就带银的指甲套。从早到晚的学习,从未懈怠,因为银甲不曾卸下来。

她去踏青的时候,衣服穿的很美丽,“芙蓉作裙钗”,裙钗上绣的都是芙蓉的花朵。

当她逐渐长大了,中国古代的观念,女子一定要许配给一个人,许身给一个男人,她才有一个归宿,她才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的观念。一个女子本身不能完成自己任何的理想。她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还要从子。

古代的女子一定要有一个终身的好归宿,才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这个女子长到十四岁了,要由父母给她选择一个终身的归宿。女子这时就不能抛头露面了,所以“十四藏六亲”,连亲属关系最密切的男性都得回避,不能见面了。“悬知犹未嫁”,意思说还没有对象呢。十五岁这女孩子还没有找到对象啊,所以就“十五泣春风了”,当春天百花开的时候,她想到自己的生命落空,还没有一个归宿,所以当她荡秋千的时候,就偷偷地背面在秋千下哭泣。

这首诗,我们完全可以只理解为是一个女子的故事,也可以有更多元的理解。

李商隐无题思想情感(李商隐一首无题)(3)

李商隐写的是一个女子,中国的古人,一向是常常喜欢用女子做比喻的。因为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之中,夫妻的男女的关系,与君臣的伦理的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没有选择权,丈夫可以喜爱她,可以抛弃她,可以休了她。她的一切都是操纵在男子的手中,这是夫妻的关系。

至于君臣的关系中,在家里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他,唯我独尊。可是当这个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的关系之中,作为一个臣子,就变成臣妾了,就相当于女子的地位了。可以被选择、可以被抛弃、可以被贬谪、可以被赐死、被杀生,这是封建的不平等的伦理的道德的思想,因此君臣的关系在封建伦理之中与男女夫妻的关系有相似之处。

所以很多男子汉丈夫写起诗来想到他自己不得之处,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才能,没有人能任用他。他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李商隐的这首小诗里的女子,是否隐喻的是他自己呢?我想一定是的。

在这样一个日薄西山的朝代里,你的努力都不会被看见,你的美丽也不会被看见,有的只能是无限的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