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国----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就开始在这里定居。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为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等帝国统治。公元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黎巴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国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巴嫩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的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直至1990年黎巴嫩内战才结束。
2006年7月,黎以冲突爆发,冲突历时34天,使黎巴嫩的道路,港口,机场及大多数桥梁遭到大规模破坏,至今许多建筑物上仍留有累累弹痕。
黎巴嫩原为旅游胜地,主要旅游点为腓尼基时代修建的比布鲁斯城,古罗马时代修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修建的塞达城堡。
黎巴嫩的国旗与国徽上都有一株绿色的雪松,它代表挺拔强劲的力量、纯洁和永生。
进入到黎巴嫩,见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基督教小教堂。
我是2010年来到这里的,距离黎巴嫩停火整整两年。在这里依然能见到当年的街垒。
依然是漫天黄沙,间或点点绿色。
首先来到巴尔贝克。它于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在巴尔贝克神殿外的大街上,就有遗存了几千年的古迹,散落在这里,供人凭吊。
遍地的古迹,放到哪里,都是极珍贵的,而在这里,居然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摆着。
也是罗马柱,伫立在大街上。
巴尔贝克神殿的城墙。
地上散乱堆积的巨石。
古迹苍苍。
神庙以巨石垒成,周围是高耸的城墙,高4.5米。厚3.6米。这些巨石都是从埃及的阿斯旺运来的,可见工程之浩大。
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阳神的迦南人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阳神“巴尔”的神庙,称其为“巴尔贝克 ”即“太阳城”的意思。现已成为驰名世界的古迹。巴尔贝克神庙虽被称为罗马神庙遗迹,但它实际上是腓尼基文明与罗马文明融合的产物。它虽经历了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残破不堪,但残存的宏伟规模的遗迹仍令人惊叹不已。据说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古罗马建筑群,全世界包括罗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庙遗址了。
依然挺立。
公元前64年,巴尔贝克被罗马征服。在此后的200多年里,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著名的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奥古斯都征召了两万名奴隶,在腓尼基神庙的原址上继续扩建。此后,又经过近三百年的增建,今日可见的神庙群才正式形成,规模极大,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巴尔贝克因此成为罗马帝国的圣地。其中供奉着万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
巴尔贝克遗迹。建筑层层叠叠,构造极为复杂。
昔日的祭台,风韵犹存。
层层台阶,供人凭吊。
酒神巴卡斯神庙。这也是一座科林斯式的建筑,约建于公元100年。正面耸立8根石柱,侧翼各15根,石柱高15米,直径2米,柱上刻满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的精美图案,石柱相接成长廊。
酒神巴卡斯神庙。
远望。
废墟残石依然壮美。
昔日的神庙外墙。
这座神庙,据说是目前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罗马神庙,从1956年开始至黎巴嫩爆发内战前,每年夏季都在这里举行巴尔贝克国际舞蹈音乐节,酒神巴卡斯神庙通常作为音乐节的会场。我们来到此地时,看到许多的工人正在忙碌着搭建舞台和看台。导游说,现在已经恢复了传统的巴尔贝克音乐节。可惜,我们来得早了几天。
残存的石柱不屈地直指天穹。
硕大的院落,如今已空无一人。
幽幽的地下通道,不知通向何方。
高大的柱子,甚是雄伟。
高高的台阶,显示着昔日的雄伟壮观。
掉在地上的巨石,刻满精美的雕花。
2000多年前的精美工艺。
酒神巴卡斯神殿。现在殿顶已塌坏,但四壁及石柱犹存。
大厅内残存的柱石,为典型的科林斯式的建筑风格。
虽已残破,但气势犹在。
从里向外眺望。
横梁之上雕有许多狮子头,表示雄壮。
昔日的穹顶仍顽强地站立在柱顶。
哈!太漂亮了。
柱顶精美的雕刻仍依稀可见。
残存的拱顶仍然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不由得然人们感叹2000年前古人的精美构思与非凡的工艺。
仔细看看。
仿佛是一线天吧。
其实如果仔细看看,这是两排不一样的石柱。
神殿另一个方向的石柱。
石柱群里的说明牌,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雪松与石柱仿佛已经浑然一体。
注意,这边的石柱上没有筋线。
石柱顶上的精美雕刻现在依然依稀可见。
即将离开巴尔贝克神殿的时候,天有些阴沉,就在这时,几道耶稣光从云缝中透了出来,为我们此行增添了些神秘的色彩。
离开了巴尔贝克神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