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惠Thinker

这几天读了本哲学通俗读物,觉得挺有意思,也能给人以思考,在此分享给诸位。

是的,即便读哲学、心理学专业的人都开始写代码了,还是有必要了解下哲学的。

生活中的简单哲学(悦读生活中的哲学)(1)

(2017年春节期间的武康大楼)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把生活和哲学的关系,做了最精炼的概括。

【01】爱比克泰德的坚忍哲学

爱比克泰德一生下来就是个奴隶,没什么自由,有记录显示,爱比克泰德年轻时曾遭受到主人的殴打,造成终身腿部残疾。

爱比克泰德认为,不管外部环境多么恶劣,也不管恶势力如何加害于你,你只要保持内心的理性,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大程度减少外界的伤害。

爱比克泰德的著作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些事情取决于你,有些则不然”。我们应该区分哪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哪些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东西。

那么哪些是我们不可控的东西呢?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名声、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板、天气、经济、过去、未来,以及我们必将死去这一事实。

那么我们可以掌控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个,我们的信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心中的信念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每天的烦恼、纠结来自于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想掌控我们和改变那些无法掌控的东西。

王小波就曾说过,我们的愤怒,来自于自己的无能。

比如说,我们一般人都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你买了一件新衣服、一辆新车,第一个念头就是让别人来看看。别人可能会夸你,可能狠夸一番,也可能毫无反应。

你会因为对方的反应而开心,当然对方的反应可能也会让你变得失落。你没法决定对方心里怎么想,对方表面上夸你,说不定心里狠狠把你鄙视了一番。

对方心里的想法,你是没法控制的。那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控制的是得知对方对我们看法后的反应。失落或者开心,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爱比克泰德和他所代表的斯多葛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在心理咨询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叫认知行为疗法。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呢?拿ABC模式举个例子。

A,是指客观发生的某件事情;B,指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C,指这件事情造成的结果。

常见的错误思维是:人们一看到发生了A,就立马联想到了C。

其实不是这样,A与C之间还有B,也就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你的信念。有什么样的C出现,很可能不是取决于A,而是取决于B。

所以认知疗法就是帮助人们调整自己内心的想法,改变对客观事件的不合理主观看法,建立更加合理、理性的信念。

在生活中,我们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

例如在情人节这天分手、亲人的去世或者失业。你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如果能够理性面对,也可以把这种影响减到最低。

亲人的去世,你可以把死亡看成一个宇宙中自然更替的过程,毕竟凡人皆有一死,自己有一天也是要死的。

失业?那家糟透了的公司,早该离开了不是么,下一家公司可能更适合我。

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虽然重大负面事件会让我们个人的幸福感在短期内造成剧烈的下滑,但是过了大约半年之后,幸福感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也就是说,一开始我们觉得极其糟糕的事情,让我们感到绝望的事情,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生活中的简单哲学(悦读生活中的哲学)(2)

那如何实践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呢,归纳一下:

第一,不要把他人当作借口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情绪变得容易波动、焦虑、沮丧、愤怒时,我们会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归罪与他人。我们会说,是他人把自己害成这样的。

但其实自己才是情绪的掌控者,你完全可以做到让别人影响不到你的情绪。不要把他人当借口,控制你的思想和信念是你的责任,拒绝别人侵犯你的精神领空。

第二,不要为超出自己掌控范围的事情自责

一个人的生命本就如此脆弱,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本来就是如履薄冰,如果还要为超出自己掌控范围之外的事情自责,这种思想负担太重了。

第三,不要盲目乐观

乐观有正反两面,好的一面是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因而可能更加有干劲,动力十足,但坏的一方面是,我们没有为可能的困难做好准备。当现实中发生挫折时,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可能会让我们难以承受。

所以斯多葛派哲学绝不是说让我们信念变得很乐观,而是要让我们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要让这个世界一味地符合我们的期待。

【02】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

伊壁鸠鲁认为生活中唯一合理的目标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那快乐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快乐和狂喜有什么区别。

狂喜当然也是一种快乐,但狂喜一定是极其短暂的。狂喜过后,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失落、惆怅或惋惜。所以狂喜并不是值得我们大力追求的一种快乐。

然后我们再想想,快乐和欲望有什么关系?人都有满足欲望的需要,但是满足欲望就一定能带来快乐吗?也未必。

欲壑难填,欲望是会长大的,总有一天欲望会大到远远超过你的所需以及能力,那个时候伴随自己的将是无尽的痛苦。沉迷于满足欲望,会让人上瘾,无法自拔,这种无法自控的状态与快乐不是一回事。

生活中的简单哲学(悦读生活中的哲学)(3)

那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应该是怎样的呢?

第一,快乐指的不是短暂的感觉,而是一生的幸福。

快乐应该是持久的,快乐的人不是说情绪多么高亢、兴奋,而是保持一种内心的安宁。内心安宁的人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第二,精神的快乐比身体的快乐更加重要。

你没法保证身体一直是快乐的,比如说生病,你的身体就会不舒服。而精神上的快乐是可以塑造的。

就像《相约星期二》中,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但是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即便被病痛和可知的死亡折磨,但他依然乐观、积极、快乐地面对这一过程。

第三,快乐来自克制。

因为欲望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你永远无法满足,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你就会感到痛苦。最好的方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通过有规律、简单而克制的生活来节制欲望

现在流行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就与伊壁鸠鲁的思想有关。而在当代社会位居主流的消费主义和伊壁鸠鲁的观念正好是相反的。

消费主义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潜移默化地向我们传达这样的观点:就是物质的消费和享受能把我们带领到幸福的生活,别人羡慕的生活。

仿佛拥有了广告中的物质,你的生活就能像广告中所表现的生活一样;仿佛你买了锤子手机,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买了苹果的产品你就是一个追求极简与设计的人;能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你就是所谓的...(-_-好吧,这篇文章就是坐在星巴克里写的)。

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想象。不要用物质来定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伊壁鸠鲁演讲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个章节吧。

“当我们把快乐当作人生目标时,我们的意思并非一些人无知、偏见或曲解的那样,是挥霍的快乐,或者感官的快乐。

我们说的快乐是身体上没有痛苦、灵魂上没有烦恼。它不是不停地喝一通酒,或者狂欢,也不是性爱,不是享用鱼和其他奢侈的美味;它是清醒的思考,寻找每一个选择和回避的基础,清除那些给灵魂带来巨大困扰的想法。”

【03】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哲学教育

毕达哥拉斯是一位影响力非常大的哲学家,柏拉图都深受他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也是一个数学家(提示: 我们称为勾股定理)。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数学来表示,他相信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相信,哲学本来就是和生活连接在一体的,它不仅仅是头脑的运作,更是身心一体的操练,有点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所以要学好哲学,要从一言一行,每一天每一刻来学习。

他倡导的哲学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身心一体的教育,并且把生活的修习和精神的探索融合到了一起。

例如,在他所开办的学校里 ,每天学生都要诵读他的格言。格言是思想的浓缩,反复地念一句话能让我们渐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也会第一时间想到这句话,在关键时刻,哲学可以通过格言给我们方向和勇气。

比如,我喜欢的格言就有尼采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以及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写的“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还有胡适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古希腊的大多数哲学家大多不是纸上谈兵的哲学家,而是知行合一的哲学家,他们认为,哲学,必须跟生活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首先生成习惯性的意识,然后生成有意识的习惯。

背诵哲学格言就是为了生成习惯性的意识,而有规律的生活和修行就是生成有意识的习惯。(现在有点能理解语文课本后面的背诵并默写全文了)。

生活中的简单哲学(悦读生活中的哲学)(4)

在此,摘录毕达哥拉斯的一些格言:

【04】第欧根尼的犬儒哲学

第欧根尼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人,他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保持着一种怀疑和嘲讽的态度。

之所以叫做犬儒,是因为他自己就声称,要像一条狗一样生活,因为他觉得占有物质是不必要的。

他平日背个包,一个背袋,里面会装一些事物。四处游荡,没有房子,经常风餐露宿。他最著名的住所是一个大木桶。

有一天,皇帝亚历山大专程去拜访第欧根尼,没想到,第欧根尼大逆不道地说:“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从此以后,“别挡住我的阳光”,就成了犬儒主义标志性的一句话。

生活中的简单哲学(悦读生活中的哲学)(5)

那第欧根尼给我们生活有些什么启发呢?

你有选择你生活的自由,特立独行也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不容置喙。

智慧跟物质的占有无关,人生的追求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仅仅在于物质。

一个人很穷,家里一贫如洗,但是他读过很多书,很有智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应该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很满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