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行善之家必有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

古语有云: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行善合于大道,积德去祸得福,对此易儒释道莫不认同。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明代大家方孝孺说: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 善事者子孙兴。行善事积德性,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家庭子孙,你的德性影响着家风和子孙,在别人眼里你与你的家人也一体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为家庭子孙积德。

反之,你作恶,也是在为家庭子孙积累罪孽。有修养的善人,人们称之为君子。对此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是君子。

积德行善之家必有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

儒家说:人有善行,众必敬之

《孟子·公孙丑下》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义。合道之人,内心大度,气质平和,举止得体。他的为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行事,让人信赖有加,让人能够信服追随,进而一呼百应,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事呢?“善人者,人亦善之也”。

道家说:人存善念,天必佑之

《老子》有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是因为天道无所不容,对万物一视同仁;常与善人,是因为只有“善”合于宽容世间、利于众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对我们一视同仁,做不做得成一个大写的人,就全靠我们自己,你的选择决定着你内心质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宽窄。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善之一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累土。行不行善,积不积德,最终将成就人的天壤之别;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积德是人道伦理,其实更是天道规则。

积德行善之家必有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3)

佛家说:人怀善意,心必宽之

佛经中有句话: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之所以是凡夫,是因为只知道惧怕后果,于是只知道拜佛;菩萨之所以是菩萨,是因为知道一切的果必有其相应的因,消除恶因自然就消除了恶果,于是最终能够成佛。

除此之外,真正的智者,还能更进一步知道,如果积累的是善因,所得的还会是善果。所以行善,总是和积德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智慧的差别。正是因为智慧深远,所以佛家才讲慈悲。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于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进入恶性循环;智者悲悯故眼界大,于是路越走越宽。

一心内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阔。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恶;何去何从,只看如何抉择。

德,很多人以为是修养,其实是智慧。善很多以为是品格,其实是高明。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