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水刷石 ,作者水刷石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

水刷石.

文物,建筑,艺术,历史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

本文转自公众号 水刷石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

“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 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12月4日结束,门票60元。也可购买100元联票,包括楼上的日本文物展。本展和国博古罗马文物大展(点击欣赏),都是配合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活动。

展出250件未来主义艺术品,多为绘画与平面设计(尤其是广告),也有摄影、雕塑、工业设计、声音装置……展品全面,逻辑清晰,布展明快。但解说牌很简易,还都是二维码,并不容易看明白。决定参观前,可以先阅读官方展览介绍。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4)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5)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6)

未来主义是20世纪首个前卫运动,很重要。但相比马蒂斯的野兽派、毕加索的立体派、蒙德里安的风格派……它明显冷门。最大原因或如评论家所言:“未来主义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意识形态。”

换句话说,从感官的角度,未来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它没有专属的、动人的、乃至标签的形式语言,而是借用立体派抽象派表现派的,表达自己的关注。那么未来主义,它关注什么呢?

它关注未来——像是废话但并不是。未来主义的未来,绝非一般的未来,而是彻底与过去决裂的未来。看看1909年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

博物馆就是坟墓!我们不想了解过去那一套,我们是年轻的、强壮的未来主义者!

干起来吧!烧了图书馆!淹了博物馆!

十年后,比我们更加有为、更加身手矫健的青年人,将把我们像废纸一样扔进纸篓里。我们甘愿这样!

艺术,说到底,不能不是暴力、残酷和邪恶!

我们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再次向宇宙间一切星球发出我们的挑战!

如此中二疯癫亢奋激情的言论,竟出自文明古国意大利,也只能出现在意大利。我们要回到20世纪初,感受宣言作者、诗人马里内蒂和他同侪的世界。

20世纪初,电气革命宣告完成,黑夜变白昼。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万里传音不是梦。电影诞生了。汽车上路,飞机上天,黑烟和轰鸣之中瞬间移动的魔法成真。世界是运动的,人是猴子变的,上帝死了。

岂止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农业诞生以来第一次,人类的时间观、空间观、宇宙观全面洗牌。所以未来主义对速度有巨大的激情:

赛车的外壳上,装饰着粗大的管子,好比恶狠狠张嘴吐气的蛇;汽车吼叫着,就像踏在机关枪上奔跑,它们比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7)

天空中的胜利女神,波丘尼,1913

使用立体主义的语言,表现女神的动态

但是意大利的文艺界一片沉寂。19世纪末的莫奈梵高克里姆特都跟它无关。意大利有很多精密制造是一流的,但整体的工业实力是列强末流,农业人口很多。比起英法德,意大利愤青对于现代化更激进、更狂热。他们甚至赞美噪音,歌颂战争,认为这都是现代化的财富。

体现在建筑上,就是未来主义建筑师圣埃利亚(Antonio Sant'Elia)。1914年,26岁的小伙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让我们为不朽的、葬礼般的以及纪念性建筑送终!”他认为陈腐的建筑师只会堆砌装饰,就像生产一盆盆沙拉,早不能满足时代的新需求。

我们已不再热衷纪念性、沉重和静态的东西,我们以一种轻盈、现实、短暂并且迅速的口味丰富自己的知觉。我们四处漫游,漫游在大型酒店、火车站、超级街道、巨大港口、室内市场、灯火通明的商场、笔直的马路以及有利的城市建设场中。我们必须发明和重建未来主义城市,它犹如一座巨大、动荡的造船厂,所有部分都敏捷、可移动以及动态;未来主义住宅必须像一架巨大的机器。未来主义建筑是源于计算的、大胆的、简洁的建筑;是运用钢筋混凝土、钢铁、玻璃、纸板、纺织纤维的建筑,使我们获得最大的灵活性和轻盈。

以这样的思想,圣埃利亚画了一大批建筑图,当时都完全不可能实现。发电站、火车站、摩天大楼…… 整齐的钢架、裸露的混凝土、宽大的扁拱、飞来飞去的电线、垂直的电梯、立交桥和轻轨。

现在看来没什么稀奇,还挺乏味的——我们已经活成了圣埃利亚的未来。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8)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9)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1)

概念建筑图,圣埃利亚,1914

圣埃利亚自己,却没有未来。他发表宣言的几天前,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蝴蝶效应,一战爆发。那些赞美暴力的未来主义朋克愤青,都愉快地上了前线,准备一展宏图、大破大立。1916年,圣埃利亚阵亡。同年战死的还有未来主义艺术家波丘尼,也算求仁得仁。这次展出了许多圣埃利亚手稿,可惜并没有典型的未来主义风格。或许是旅行速写,或者是学生作业,再或者他为了吃饭,总要做一些“正常”的设计。不过,能在国内看到这位鼎鼎大名的流星的手稿,很不错了。倒是另有一位建筑师马奇(Virgilio Marchi),带来几张“未来味儿”重一些的建筑图。有趣的是,可以明显看到新艺术风格、表现主义的影响。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2)

罗马荣誉纪念碑,圣埃利亚,1911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3)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4)

无题,圣埃利亚,1912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5)

建筑设计,圣埃利亚,1913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6)

时代日报总部,圣埃利亚,1915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7)

正门,圣埃利亚,1913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8)

大厅,圣埃利亚,1913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19)

无题,圣埃利亚,1912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0)

无题,圣埃利亚,1912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1)

《未来主义建筑》,马奇

航空大楼,马奇,1926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2)

航空大楼,马奇,1926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3)

航空大楼,马奇,1926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4)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5)

大楼天台,马奇,192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6)

极速电车,马奇,1919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7)

马里内蒂的别墅,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8)

无题,马奇,192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29)

教堂,马奇,192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0)

舞台布景,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1)

舞台布景,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2)

舞台布景,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3)

舞台布景,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4)

舞台布景,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5)

舞台布景,马奇,1930

意大利建筑艺术美学(展览讲座今之视昔)(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