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个电视剧叫做大江大河,里面有个主题曲叫做《和光同尘》当时看到这个主题曲的名字只知道是出自于道德经,并不知道其中的奥义直到最近几个月才仿佛触摸到了其中奥义以下是《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这一章描述的哲理是如此的朴实而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我想每一个人都值得去在自己的生命情感中去践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和光同尘道德经讲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和光同尘道德经讲解(老百姓读道德经第56章)

和光同尘道德经讲解

前两年有个电视剧叫做大江大河,里面有个主题曲叫做《和光同尘》。当时看到这个主题曲的名字只知道是出自于道德经,并不知道其中的奥义。直到最近几个月才仿佛触摸到了其中奥义。以下是《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这一章描述的哲理是如此的朴实而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我想每一个人都值得去在自己的生命情感中去践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去年夏天我在家看《道德经》的时候,把第五十六章中的这句话理解为:大道挫掉万物之锐气、调解万物的纷争,使万物相合,使万物同尘。所以君子应该像大道一样,去挫别人的锐,解别人的纷,和别人的光,同别人的尘。

直到今年初,当我再读道德经的时候我才猛然明白,我错了!黑白颠倒地错了,彻头彻尾的错了。而当我明白这一章的真正奥义的时候,一种独特的欣喜从心中升起。我迅速想到《中庸》中的四个字:道不远人。《道德经》五十六章其实就在讲孔子说的这四个字。不禁感叹终极智慧是相通的。

《中庸》原文是这样写的: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 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就是说一个致力于修行修心修道的人是不可以脱离人群社会去实践其道的,道在众生中、在日常中。如果一个人自以为看了几本书、悟了一点道理就觉得超越了别人,从而看不起别人,轻视他人,甚至想要用知识去驾驭别人、主宰别人那就是“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那孔子建议你不如不为道,那书本和知识没有让你温良恭谦反而让你不可一世、不尊重别人了。

孔子进一步说“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对待不同的人就运用不同的方法,这句话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人的面前就表现不同的状态,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很舒适地和你相处,这是一种关爱和尊重。这不叫做两面三刀,大家不要理解偏了。

比如在生活中,你看了儿时老友,多年未见,彼此之间虽有感情可是相互了解甚少了,那么你在他面前就不必提及太多他不理解或者不感兴趣的领域,而是用心理解他的处境,然后非常圆融地去和他们说他们感兴趣地话题,这样才不至于让人产生疏远感,这不叫虚伪,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真诚。

再比如,你大学生了、研究生了、抑或事业有成大领导了,你见过了许多世面,可是当你有朝一日回到家乡去看望你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时,你最好不要用一副见过大世面、有大知识的样貌去对待他们,不要去跟亲人们太多地谈论起超出他们理解和认知地话。你的爷爷奶奶一生生活在农村里,他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他们会跟你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比如谁家又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这时候如果你积极响应,认真倾听的话,他们会觉得很舒心很幸福。要用他们的处境去和他们交谈,要随时变化自己的姿态。

所以孔子接着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他告诉我们其实简单的道理:人要懂得随时变化自己的姿态,在什么境地就做什么事情,这就叫做“素其位而行”,富贵时能安于富贵、贫穷时能安于贫穷、处夷狄能自安、处患难时也能自安其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同样,对待身边的人也一样,不要怨恨他们为什么不懂自己、不听自己的话,要去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样用他的方式和他交流或者帮助他,但是却不失去自己的原则,保持行得正。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修为了,那么修行只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把你的领悟强加于别人身上,妄想别人也要跟你一样做和想。

那么回到《道德经》上再来看就容易理解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告诉我们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随便发言的,随便发言的人往往是没有真智慧的。比如,我们常常用“对牛弹琴”来讽刺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样的思想是不合理的。我现在请问你:一个人对牛弹琴,是牛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大家可以朝这方面好好想想。答案是:人的问题。牛当然听不懂弹琴,那你还偏要去对它弹,那不是你脑子有问题吗?怎么还怪牛呢?懂得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懂得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才叫做有修为,不然你那么僵硬死板,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副“我就是我”的面孔,那谁喜欢你嘛?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又在说什么呢?一样的。那个“其”指的是自己,不是别人。挫掉自己的锐气、棱角,解除自己内在的纷扰、浮躁、杂念,使自己和同于身边人们的光辉和尘俗。不要总是一副与众不同的样子、唯我独尊的样子。这就叫做玄同。修道修心恰恰修的就是这个玄同境界,如果修道修得让人格格不入了那就不叫修行。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玄同就是在父母面前做好子女该做的,在子女面前做好一个父母该做的,在妻子面前做好丈夫该做的,在丈夫面前做好妻子该做的,在老板面前做好下属该做的,在下属面前做好领导该做的,在朋友面前做好朋友该做的。那么这一辈子不枉为人一遭了。大家可以仔细观察,有多少人一生年自己周围最亲近的几个人都不能用心对待?

最后,什么叫做“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这就是老子更妙的地方了。要把这个说清楚很考验我的表达能力,很难讲清楚。有人就问了:那我对不同人说不同的话,不同处境做不同事不就成了墙头草、非常善变、没有主见?不是。玄同之人之所以“同”并非为了自己而“同”,而是为了别人同,在这个行为中是不带自我的。恰恰是因为玄同之人有自己超越的追求和修心的定力,他才能玄同,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水,随波逐流,混淆是非,黑白颠倒了。拥有明辨是非曲直的智慧而又不执著于是非曲直,用“玄同”的心与化解人与人的关系和问题,这才是修行人的追求。

所以这样的人不可以亲而得之,不可以疏而得之;不可以以利动之,也不可以以害动之;不可以因贫贱而动之,也不可以因富贵而动之。他溶与外界而不为外界所动,这样的人才是天下真正可贵的人啊!

文末,附上一句六祖慧能的偈子: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恰如寻兔角。

修心最好的场所就是红尘俗世,而不是深山老林。就算去深山老林的人也应该首先经历过红尘俗世。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