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一、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受创严重,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受创尤其严重。一是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在常态化抗疫工作下复工较为缓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1%,但中小企业仅91%。二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前期停工停产影响,部分中小企业既失去了主营业务收入,还要负担高昂的工资、租金等运营成本,因而资金链紧张甚至断链。三是尽管银行部门在本轮危机中总体较稳健,但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其出于风控考虑依然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目前,部分地区频现中小企业倒闭现象。考虑到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超过了50%,并吸纳了约80%的就业,一旦其陷入生存危机,将对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产生剧烈冲击。
中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小企业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多次强调,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保护中小企业,进而稳定就业。今年三月以来,央行推出了1.5万亿元针对中小企业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并将中小企业贷款还本付息延期至2021年3月。财政部也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并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8次提及中小企业,强调要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深化改革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特殊时期,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固然是短期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仅靠政策支持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政府未必能有效配置救助资源。尽管目前货币及财政政策都展现出结构化特征,将大部分资源配置向中小企业部门,但囿于信息不充分及不对称,难以对接受救助的企业进行进一步筛选。这有可能导致部分信贷流向本就应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浪费稀缺的资源。第二,若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救助,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对政府补贴形成依赖,甚至引发道德风险,反而降低其内生增长能力。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方式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提升中小企业生存能力还需依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从理论角度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不外乎三种方式。一是资源的跨部门配置,即按“边际法则”,将资源在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产品部门间进行配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企业在雇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时会按边际成本等于要素边际产出的原则进行决策。资源跨部门配置的实现方式是各类功能完备的产品市场。
二是资源的跨期配置,由于同一资源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价格,因此经济主体可以将资源在不同时期内进行配置,避免其内在价值发生折损。资源跨期配置的原则是其在当期带来的边际效用应等于未来期边际效用的折现值,实现方式是各类金融市场。
三是资源的跨状态配置,不确定性是现实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市场参与者时刻面临各类外部冲击,因此需要在各状态上对资源进行配置,以平滑收益或消费,维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资源跨状态配置的原则是在各状态下资源的边际价值相等,实现方式是各类保险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并非独立或互斥,往往相互依存,共同发生作用。例如,家庭通常会把每期收入的结余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股票等金融产品,希望在未来取回并赚取收益,这是资源的跨期配置。银行吸收一定数量的存款后,会向企业部门或其他家庭提供贷款;企业从股票二级市场获得融资后,可用于组织生产,这其实都是资源的跨部门配置。由于资源跨部门配置后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产生增值,可用于支付家庭跨期配置资源的收益。这就是跨期配置和跨部门配置的有机结合。同理,家庭或企业为规避风险,会选择购买保险进行平滑。保险公司在积累了数额庞大的资源后,往往通过金融市场实现资源增值,金融市场又会将资源配置给存在需求的各类部门,提高使用效率。这就实现了资源的跨状态、跨期、跨部门配置结合。
盘活中小企业需依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就跨部门配置而言,重点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提及。具体而言,应加强传统银行等金融中介与科技类公司的合作,或者考虑向合格科技公司发放金融牌照,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评估及筛选效率,降低搜寻成本。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实现资源无障碍流转。就跨期配置而言,应提升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推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并推动公司债市场的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就跨状态配置而言,应深化保险业发展,主要通过商业保险、企业联保等方式,在必要时,也可结合政府资源,由政府进行担保,提升中小企业跨状态配置资源的能力。
作者简介:王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西方经济学系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与财政政策协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