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族主义战士。在中国近代历史文坛上,可绝对算的一个标杆人物。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信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少年鲁迅就是在三味书屋获得了知识,也是从这这里捕鸟、摘草,领悟到生活中的乐趣。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1)

绍兴的鲁迅故居是始建于十九世纪初的鲁迅祖宅,位于绍兴市的东昌坊口新台门内,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是绍兴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门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一共有四进院子,格局非常的整齐,十分有书香门第的大家风范。

德邻而居

翠竹虚心有节 君子朴实无华。

德邻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2)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3)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现复原后的周家新台门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侧厢及杂屋等组成。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4)

第一进,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匾,它像三张巨大的名片,除了鞭策后世,也向别人展示荣光和尊贵的身份。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5)

第二进"德寿堂",是周氏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厅堂正上方与周家各台门一样高悬一块"德寿堂"大匾,匾下挂"松鹤图"大堂画一幅,并配对联一副:"品节祥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两旁柱子上有楹联两副:"持其志无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6)

第三进,指德行和福气永续长久的意思。香火堂,香火堂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中央上方设一神龛,放有历代祖宗牌位。现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源远流长。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的就是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恒训》的内容是祖父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大到读书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常识,无所不有。下面是鲁迅的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周家在绍兴的400多年历史,属鲁迅的祖父周幅清所获得的官位最为显赫,是皇帝钦点的翰林,所以在门楣上都有一块翰林匾。他左手边这位比较年轻的是他的原配,很年轻就过世了。另一位就是鲁迅的继祖母将菊花,鲁迅先生非常喜欢这位继祖母。

名词解释

为什么叫台门?

众所周知,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回字形的建筑,所以叫四合院,而绍兴是目字型的建筑,所以叫台门。

思仁堂

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意为思行,仁义,道德。匾下有联:君子处世 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 既和且平。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7)

重游泮水

匾额"重游泮[pàn]水",其中"泮"字,是三点水一个半字。泮水指学宫,这是寿老先生入泮六十周年时,他的晚辈们敬献的。

鲁迅故居在哪个位置(揭秘鲁迅故居背后的牌匾故事)(8)

竹夫人

寿镜吾卧室的竹制品,在绍兴称之为"竹夫人",绍兴夏天天气很热,人们把它浸在井水当中,晚上睡觉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抱着睡非常凉快,相当于现在的电风扇。

三余斋

三余斋是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