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迷格知道多少,装逼走起!

每逢元宵节,各地都要举行猜灯谜活动。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正因如此,人们便用老虎难以射中来形容灯谜难猜,因而灯谜也叫做“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灯谜就称作“射虎”或“打虎”。灯谜的谜面多用成语或诗句,谜面上往往还要注明什么格,提示和启发猜射者的思路。

元宵节兄弟们都怎么过(元宵节的迷格知道多少)(1)

谜格,是对谜底词句进行重新调整组合的一种手法,使“谜曲”和“谜底”更加巧妙、更加严谨地结合起来。其手段是根据汉字的音、义、形及词的顺序进行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的将音进行变读,有的将字拆开,有的将位置凋换,等等。通过取新调整组合后的谜底,其原意发生新的变化,从而达到和谜面相扣合的目的。一般说来,谜面上的文字,谜底上不可出现。

【卷帘格】

谜底必须是三个字以上的词,并要求其顺序全部颠倒,即从后往前念,123变成321,以扣合谜面,如“徳、智、体全面发展(猜一学科)”,谜底是优生学。将其谜底倒过来读,就成了“学生优”,即扣合了迷面。

【粉底格】

又称素履格或踏雪格。谜底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其最后一个字用谐音字代替以扣合谜面。如“笑得甜美(猜我国西北一地名)”,谜底是哈密。将谜底的末一字“密”改成“蜜”,即扣合谜面。

【碎锦格】

也称为破金格.,谜底由两个字以上的词句组成。谜底的字分开,但不居上下左右。分开后,读起来全句绝贯通,能扣合迷面即可。如,众口一词(猜一邮电用品),谜底是信筒“信”字可分成“人”、“言”两字,“筒”宇可分为“个”、“个”、“同”三字,贯成一气则是“人言个个同”,即扣合谜面“众口一词”了。

元宵节兄弟们都怎么过(元宵节的迷格知道多少)(2)

制作谜面,同咏一物,由于作者的阅历、见解等不同,对待同一事物出来的谜面会各具风采,但切忌同—谜面有不同的谜底,以免产生歧义,使人不好猜射。但谜面不同,谜底相同,这是允许的。有两条谜底为箸(筷子)的谜语,各有特色,其一曰: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

贪如豺狼,赃不入己。

其二,写得更具人情味一些:

笑君摄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生酸咸中,能知味也否?

还有一类灯谜,属于作者故布疑阵,常见到作者在谜条旁边加注一些自谦语句,如“此谜出丑”、“此谜见不得人”、“此谜请勿见笑”等,千万别以为这是作者谦虚,须知这正是他的狡黠之处,使人误人歧途,猜这种谜语,应将这些自谦语句也看做谜面的组成部分去寻思。

例如:褐(此谜出丑)——打《儒林外史》一人名。

谜底:牛布衣。

“此谜出丑”四字暗示在谜底中要剔出丑(十二生肖中,丑即牛)才能切合谜面,“牛布衣”出丑(牛),只剩“布衣”两字来扣合谜面“褐”。

元宵张灯猜谜语,历史上有一些趣闻,且录一则。《兴唐传》中记载,隋末年间,大将秦琼奉济南镇台将军唐璧之命,带领柴绍等人押送礼物进京向越王杨素晋寿礼。时逢元宵佳节,夜晚,秦琼与柴绍上街赏灯,只见那厢贴紧帐四周,游人云集。原来,宰相宇文化及的三公子宇文成惠,正在这儿以文会友,开设无字灯虎谜棚,供学养深厚之士猜射。此时,宇文成惠的仆人从幔帐里端出一盏四面都糊着纸,中间点着蜡烛的灯笼,往桌上一放,对众人道:“这是无字灯虎,猜中者赐元宵十五枚。”众人思忖了好半天,无人对出。柴绍琢磨一会,信步走进谜棚,将棚中灯笼的前、左、右三面的纸哧、哧、哧地撕了个精光,然后转身叫外走了三步,又转回来,把后面的纸也给撕了。宇文成惠看了,非但不怒,反而笑道:“此位公子猜中了,有赏。”观众莫名其妙,打不平者说:“这分明是撕灯笼,何为猜中了?”柴紹对大伙说道:“我是以《四书》上的文句猜中的。《四书》上说,‘三思而后行,再思可矣’。”“思”与“撕”谐音双关,众人听了,无不称赞他满腹经纶。

看完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对中华文化又有了一些自信了,所以不要一说起中华文化就感觉到自卑,好好学习一下,总比一天到晚的崇洋媚外好多了,自己没有自信就是身处一座金山也是白手而归。

高血压的哪些事 微信号 sangaook高血压的哪些事是一群专业医生开办的微信号,免费提供三高防护,养生知识。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