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为北京电力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在1969年—1970年北京高校外的名单中,当时国际形式不稳,北京作为首都,众多教育资源都集聚于此处,为了保存国家的重要教育资源与备后续发展需要,当时一共有13所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外迁号召,收拾好重要的仪器、图书资料等重要教学物资匆忙迁往河北、陕西等省份。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1)

13所高校面临外迁时间紧逼,找不到对应的接受地,一路颠沛流离,前途未卜。部分高校在此次外迁中为其他省份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有部分学校因为迁徙过程中的居无定所而就此沉沦。总之高校在外迁之后的命运各不相同,我们重点来聊一聊今天的主角-----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北京电力学院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它的迁出又迁入是否也与这次最早的外迁有关呢?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2)

在1969年迁出北京之后,北京电力学院第一站迁到了河北省邯郸地区岳城水库,在此地经过了几个月之后于1970年再次搬离邯郸,迁址至保定,并在保定将学校名字更为河北电力学院,并且在河北保定经过了8年的生活之后应国务院要求认定为全国重点院校,并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之后由于华北电力学院在“电力”方面的贡献,经历过数次合并并不断壮大,195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成立华北电力大学,注意这里,当时的校本部还是在河北保定的,仍然是全部属于保定的学校,并且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重要资源,因此华北电力学院与众多机构、公司电网合作并不断升级。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3)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时成为“211工程高校,至此校部就由此从保定变为北京,也就相当于在1969年应国家号召搬迁出来在河北邯郸待了几个月之后,就一直在河北保定落脚,期间接收到各种学校合并,公司共建等等的发展机会,一直在保定的地盘下休养生息到2005年,被保定养的成功升级成为“211工程院校”之后校本部重新定回“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4)

不知道河北保定作何感想,毕竟养肥的鸭子归别人了,至此华北电力大学在出走之后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北京故乡。那么华北电力大学在出走之后多年又回到首都北京是意欲何为呢?在河北待得好好的,为何又要辗转回到原地呢?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5)

中央当然有中央对于高校发展的规划,小编在此也是发表浅薄的见解几个。

正如前面所说,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是属于国家重要资源,而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政治经济军事均属于非常高配置的,电力属于重要的资源当然就应该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更近才对,换句话说,华北电力大学是祖国母亲的“心头好”,要离祖国母亲更近一点。

虽然华北电力大学的本部变为北京,但是由于毕竟高校云集,土地资源有限,因此无法容纳越发扩张的招生计划,因此在确定华北电力大学的本部之后,也并没有全部把该学校搬回北京,而是依然保留保定校区,但是就是形成两地办校的模式,保定虽然是分校区但是不归北京本部管,这种模式使得办校更加灵活方便,地方自治,更能够更具地方的具体政策设置招生计划与就业计划等等。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6)

至此也很好的说明了华北电力大学为何迁出又迁回,不明所以的人就会误以为这个学校为何如此反复,在搬出去之后又搬回来,这来回折腾有意思吗?其实深究其原因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跟随国家的发展需要所作出的决定,无论如何华北电力大学都在国家发展的潮流才发展的越来越好,越办越大,越办越长久。

华北电力大学在北京有总院吗(华北电力大学太)(7)

针对于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学校谋求发展壮大而向教育需求更大,经济发展更快,需要更多人才的地方推进,目前还是个未知之数,国家的规划是有这个打算,但是未来要根据北京学校的具体情况去进行分析,如果北京方面校区的土地资源与经济压力确实不足以支撑部分高校往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话,说不定日后的华北电力大学会在其他省份出现第三个校区。总之学校要谋求发展,就需要合理来利用社会资源而不是仅仅是死守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