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钟水库绿道,市民在林间骑行。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
|
黄昏时分,市民在板芙滨江路骑行。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
|
|
博爱路绿道上,市民在骑行。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
新花初芽,沿中山市东区博爱路一路骑行,两侧翠绿的树木透露着春的气息。这里是中山最美绿道之一,自长江路口至博爱路呈带状向西延伸。博爱路绿道示范段长约1.4公里,等到夏天,大片树叶就像遮阳伞挡住了午后强烈的紫外线,途经紫马岭公园时还能与一池碧水相遇,不少健身爱好者将这条沥青铺设的整齐绿道作为市内骑行的首选地。
作为全国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中山市通过广泛铺设城市绿道网鼓励市民绿色出行,自2009年启动绿道规划建设工作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约904公里绿道网。同时,中山市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还在道路每隔300至500米处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探索低碳生活的城市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配套公共自行车站点638个。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出到2022年,初步确立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幸福。一方面,中山市不断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同时还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绿道,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逐步建设,城市的整体吸引力也在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通讯员 柯汉财
进度账
全市累计建成绿道904公里
位于中山市东区与火炬开发区交界的长江路全长7.5公里,目前正在道路两侧建设的绿道长约14公里,预计于2019年底竣工开放,建成后还将在绿道沿线增加6公顷绿化带,栽种可吸收空气污染物的植物,让市民在骑行中切实感到空气质量的提升。
绿道建设不仅服务于交通出行,在改善空气质量和提升城市景观效果方面也有助益,能为城市带来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累计建成绿道904公里,其中区域绿道182.7公里,中心城区绿道125.5公里,镇区绿道595.8公里。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道的类型不同,其功能也各异,有如建设在公园内用于休闲郊游的金钟绿道,也有博爱路沿线的通勤型绿道以及利和广场门前疏散顾客的公共场所绿道。
绿道网连接了全市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人文风景区和城乡居住区等,不仅如此,全市生态廊道多贯穿于绿道沿线,生态廊道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与绿道共同构建了城市绿色空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道绿廊系统有效缓解了大气、水土、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特别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绿道附近居住的市民反映,在绿道绿廊系统建成后,公路的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该负责人说。
绿道绿廊系统为中山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同时,道路两旁种植的各类乔灌木及地被植物也对城市景观起到了美化提升的作用。为打造“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近年来,中山积极推动城市绿道品牌建设,在原有的“村(翠亨新区)”“城(主城区)”“山(五桂山)”“水(民众水乡)”四个旅游精品项目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绿道赏游路线——三乡小琅环绿道、南朗翠亨绿道、博爱路绿廊和民众翡翠长廊等。
出行账
每天超1.7万人次使用公共自行车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蒋裕平曾历时5个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山市民绿色出行的课题研究。
其调研结果显示,中山市民对于绿道的使用主要出于“顺便办事”的目的,其次是对沿途景观与空气质量的考量。然而,蒋裕平发现,目前仍存在公众对绿道认识不足的问题,有些市民对绿道没有具体的认知,对建设绿道的意义也不甚了解。
在出行方式上,中山市民使用绿道步行多于骑行,且时间越晚,选择骑行的比例越低,这主要因为夜间骑车的安全性较差,特别在一些没有路灯的道路上。就此,蒋裕平也指出了中山绿道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现阶段绿道还没能做到电动车与自行车分离,公众对绿道安全隐患的担忧普遍存在,在人潮涌动的商圈和景区,绿道多被商贩的摊位占据,造成了拥堵问题。
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中山市不仅投入运营了BRT(快速公交运输系统)等便于远距离通勤的交通设施,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638个,可提供自行车1.5万余辆。
中山市公交自行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智源介绍,该市于2011年建成中心城区第一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8年来,自行车供给量翻了将近4倍,自行车租赁站点数量也增加了3.5倍。目前,针对通勤族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区,共配有300余个自行车租赁站点,每日公共自行车租用量为1.7万人次以上。
中山市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站点以兴中道为中轴向两边辐射,按300—500米的密度布点建设,覆盖了东区、石岐区、西区和南区的大部分区域,衔接了各个公交站点、商住区、校园区、景点等人流密集地段。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中山的公共自行车在接驳常规公交与快速公交、拓展公交服务范围、提升公交分担率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账
使用绿道一年可省1.8亿元油耗
骑自行车不仅有助于市民锻炼身体,也是践行“零碳出行”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2018年,摩拜科技有限公司以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中山市3万名常用骑行用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其样本用户在使用摩拜单车出行前是以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为主。经过对不同交通工具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式算得,平均一位用户骑行1公里自行车可减少碳排放0.0463公斤,若以此基准线计算,3万用户每日骑行3公里,一个月将减少碳排放约125吨。目前,广东省碳价格已突破23元/吨,则上述骑行用户可节省经济成本约2800余元。
截至2019年2月,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有公共自行车会员约10万人(含微信会员),累计租借公共自行车达3250万人次,免费使用率为97%。一些自行车上安装有定位系统,可以对出行里程实行监控。据统计,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群中,用于通勤和娱乐目的的约各占50%,单车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电子地图也可以通过“碳足迹”功能计算碳排放量,实现精准“控排”。
蒋裕平调研团队曾以氮氧化物为例,测算了中山的绿道环境效益。中山市2013年氮氧化物的减排量为0.33万吨,如果把绿道的减排量纳入考虑,即占了7.2%的比例,“显然绿道环境效益是显著的”。调研认为,由于中山市正在进行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油转气”改造,如果不考虑这两种替代方式产生的污染物,氮氧化物减排也占了2013年减排量的3.0%。从使用绿道节省的油耗费用来看,仅从节省油耗费用分析,每年可以节省近4亿元的费用。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排除出租车和公交车的油耗费用,仍然可以节省近1.8亿元。
经济账
绿道带动一个镇3000万元/年旅游消费
这些绿道不仅本身就是绝美的“绿野仙踪”之地,还将周边的景点串联起来,为沿途带来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例如,三乡小琅环绿道连接了有孔虫雕塑公园—罗三妹山主题公园—五桂山仙踪龙园;南朗翠亨绿道沿途经过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影视基地—南朗红树林崖口湿地公园等文化景点;博爱路上则综合了紫马岭公园—名树园—全民健身广场—孙文纪念公园等市民休闲场所;民众翡翠长廊附近聚集了名彩果园—岭南水乡—丰本农业科技园等旅游景点。沿着伸向远方的绿道一路骑行,游客们能体验丰富的具有中山本地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
中山市绿道串联起主要风景旅游区(民众岭南水乡、崖口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区、金钟水库等)、农业和林业观光(名彩水果园、沙田明珠、仙踪龙园、小琅环森林公园)、休闲产业(逍遥谷、五桂山农家乐、私营单车租赁、岐江夜游)等,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市住建局一项数据反映,2012年中山市旅游业总收入181亿元,城市接待过夜游客731万人次,与同期2010年的99.74亿元和478.58万人次相比大幅增长81%和53%。绿道网基本建成后,提高了中山旅游的知名度,增强了中山市旅游的吸引力,旅游经济得到大力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可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城市发展。市住建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市绿道网的建设也带来了民生效益,充分体现在促进就业方面。中山绿道驿站管理人员、绿道安保、保洁、绿化工人等均以招聘沿线居民为主,且绿道建成后沿线餐饮、相关服务设施也不断增多,在增加就业方面效果显著。
绿道网的贯通还带动了周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民众镇绿道为例,绿道途经的农田发包价由原来的每亩1000元增加到每亩2100元。果蔬、旅游企业、沿途餐饮等行业兴旺,预计每年带动消费约3000万元,真正达到了民生与经济双丰收的目的,中山市绿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绿道及其周边的规范化经营也解决了农村闲置土地的问题,2018年时任中山市林业局局长卢灶辉曾表示,将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的闲置地改造为绿地,不仅能有效解决道路“脏乱差”的问题,还能增加绿道网的建设规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帮助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中山市将按照“谁拥有,谁改造”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推动未开发用地的绿化改造工作。
蒋裕平认为,未来中山市的绿道网建设应与大湾区生态建设紧密结合,通过顶层设计结合各种生态激励和补偿机制,同时调动各部门联动向社会购买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慢行系统的建设管理水平。在专业课题研究方面,积极与高校和智库合作,以注重综合效益的思维做好具体规划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