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亚历山大帝国分裂成了三大王国,分别是托勒密王国位于埃及,塞琉古王国位于亚洲,以及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和巴尔干半岛。这三大王国于后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领土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三大王国在帝国后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徒有其表的亚历山大帝国走向了土崩瓦解。之后的三大帝国开始在亚历山大旧将的统治下,走上了各自不同且富有特色的帝国之路。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这三大王国中最具东西方结合特色的托勒密王国。托勒密王国由亚历山大的得力武将托勒密于公元前307年建立。托勒密王国的建立是对于后亚历山大帝国安提柯称王的强力回应,与此同时,塞琉古也建立了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建立之后,在托勒密一世的领导下进行东西方政治特色兼具的王国改革。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1)

托勒密王国遗址

希腊半岛的王权政治与古埃及本土化的神权政治,两大东西方王国的核心特色体制在托勒密的融合下,成为了托勒密王国的政治体制。从此,托勒密王国在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军事以及文化上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汇合点。托勒密王国的建立,连接了处于现实社会中的希腊文化和处于神权社会中的古埃及文化。这对于今后世界古典时期,尤其是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半岛、古埃及地区以及两河流域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托勒密王国这种东西方兼具的政治统治特色,可以说是古代世界跨越大洲限制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是具有开启新纪元意义的,虽然在托勒密王国时期,这种混合政治体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出彩的发挥。但是在那个处于封闭且相互缺乏交流的古代世界,这种尝试终究是难能可贵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托勒密究竟是如何建立这种混合政治体制的吧。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2)

托勒密一世

君主制与神权制的结合

托勒密王国建立之后,托勒密本人的独裁欲望彻底暴露了出来。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民族与复杂文化相互交织的王国,如何实现对其绝对的且稳固的统治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王国建立之初,只有稳定中央统治集团的结构和群体才能够由上而下进行改革。当时的托勒密王国存在着希腊—马其顿和古埃及的两种政治传统,而从托勒密本人来说,他当然更愿意将欧洲半岛的王权政治带到托勒密王国,并执行下去。

但是鉴于古埃及法老绝对神权和王权的国家统治威望,并且埃及一直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对于埃及本土的这种传统政治观念的存在,托勒密不能选择忽视。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对于当地传统政治的无视,直接将希腊模式强加给肇建之初的托勒密王国,必然会从根本上导致这个新生王国的不稳定。所以托勒密在吸取大臣的建议,决定在托勒密推行将王权政治与神权政治相结合的中央政治体制。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3)

埃及法老

首先,托勒密成为王国的自然统治者,而他的继承人必然也从他的子孙后代上选出,同时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王权统治机构。这些王公大臣皆誓死效忠于国王,当时希腊、马其顿贵族主要担任王国核心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高层,所以王权政治的推行是托勒密为了照顾自己原有的希腊、马其顿亲信人员的,完成了中央统治集团的王权改革后,托勒密紧接着进行了与埃及本土宗教相适应的神权改革。

托勒密自封为王国的神,并且继承太阳神阿蒙的遗志,负责治理整个埃及地区的人民,他是所有埃及人民心中最高的神。众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以及信仰上皆以最高的神、当时的国王托勒密为对象,这一下子就让托勒密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神权世界中,都成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由此托勒密对自己的政治刻画取得了完美的成功,整个埃及地区对于托勒密的尊重就和太阳神一样,托勒密这种东西结合的王权改革成功了。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4)

金字塔

托勒密王国对于国家经济和神庙经济的垄断

托勒密作为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和最具权威的神,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力。从土地掌握的状况我们可以发现,王国的土地都是属于国王托勒密的。从实际上的使用可以分为王田和私田。王田就是归托勒密王室所有,当然这部分土地一般都是王国中最为肥沃且多产的,这也为王室的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赐予广泛民众使用的是私田,这部分田地与王室所掌握的差距甚大,不仅在肥沃程度上远远不如王室之田,而且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更是处于荒凉不平的崎岖之地,这样土地的产量也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官员使用的土地被称为赐田,这部分土地在王国初年虽然处于较小一部分,因为当时赐田都是按照官员等级进行分配的,再加上官员都有俸禄,所以赐田的数量十分有限。但是随着王国的发展,官员阶层始终处于疯狂的扩张之中,并且国王在赐田数量的规定上也就越来越放松了,到了王国统治的末期,赐田数量急剧上升,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广大农民几无土地可以经营,纷纷转变为官员和王室贵族的奴隶。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5)

神庙遗址

埃及的神庙经济根深蒂固,这都是在法老统治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但是这些庞大的神庙经济对于托勒密来说无异于是神的恩赐,要知道托勒密此时已经将自己包装成了整个王国无比尊重的神,所以这些神庙经济理所应当就是自己的家产。这样,原本就已经十分富足的王室经济,再加上实力雄厚的神庙经济,托勒密王室几乎垄断了整个王国的经济基础。然而在那些十分信仰神的普通埃及人民心里对此却一直蒙在鼓里,成为王权下的牺牲者。

此外在国家税收方面,托勒密更是将其牢牢掌握在王室手中。税收一般由财务大臣负责,当时托勒密所任命的财务大臣地位尊重。所以托勒密在人选上必定选择自己极为亲信之人,并且这一职位一直被希腊、马其顿人垄断着。在税收规定上,托勒密起初还在为贫困的农民着想,但是随着王国的腐朽、统治集团对于利益的极致追求,下层贫困的劳动人民几乎每年要交出百分之五十的税来供养这些王室、官僚。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6)

叙利亚战争

托勒密在神权文化与世俗文化方面的结合性

托勒密在接受埃及之后,面对本土地区十分浓厚宗教文化氛围,想要彻底清除这些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与其消灭无望,倒不如反过来利用当地人对于宗教推崇的心理。因此,托勒密在进行王权政治与神权政治结合之时,便已经将自己视为埃及的宗教领袖并且也是埃及人民心中的神。因此他鼓励修建宗教建筑,同时给予宗教方面更多的利益,大力扶持神庙经济。

在不断支持宗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托勒密更加重视世俗文化的积累与传播。虽然托勒密本人只是一介武夫,但是因为其本来就是希腊人,因此从小在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中熏陶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对此,托勒密开始对王国的文化事业进行了大力支持,每年划拨出足够的金钱来扶持。亚历山大里亚作为埃及的希腊化城市,成为了希腊文化与古埃及文化交融的中心点。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7)

亚历山大里亚城

此外托勒密还在亚历山大里亚修建了许多图书馆,不断向民间以及海外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尤其以神话类、宗教类以及哲学类为主,算数、美术方面的书籍也不在少数,同时他大力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王国的文化事业当中。亚历山大里亚作为当初一座殖民化的城市,到了托勒密时期已经成为了地中海区域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已经取代了曾经辉煌的雅典。

托勒密王朝是第几王朝(连通现实社会和神权社会的托勒密王朝)(8)

克娄巴特拉七世

评价

托勒密王国的建立其实是后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分裂的产物,托勒密作为当时的几大巨头之一,以埃及作为自己的老巢,不断向其他几大势力对抗。但是由于各方面势力基本上都能够形成制衡,所以便开始纷纷独立成国,托勒密王国的建立也是这样。托勒密虽然是亚历山大生前十分看中的武官,其建立王国的过程也是充满了军事战略意义,但是我们在观察其建立王国后的种种施政方针中就不仅仅限于军事独裁了。

托勒密的施政方针中最具特色以及最为艰难的就是将希腊、马其顿的王权政治与古埃及的神权政治糅合在一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信仰体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王权与神权是对立且不可调和的。托勒密是希腊人,他从小就接受希腊文化的熏陶,但是在面对王国政治的建设中,他没有固执己见,没有一味地打压不符合自身信仰的埃及文化。相反他以宽阔的胸怀和理智的思考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制融合在了一起

这种具有双重意义的王权体制,不仅体现了托勒密杰出的政治才能,同时也是托勒密本人施政的无奈之举,毕竟埃及数千年的神权文化是不可能消除的,对此,托勒密还是选择了妥协。之后的托勒密在这种双重政治身份的武装下,开始了帝国的建设之路,所有的方针政策全部围绕着这独特的政治体制来执行。

托勒密王朝建立之后,塞琉古王国作为其强劲的对手,双方始终处于交战状态。公元前3世纪,双方在争夺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之时,相继进行了5次激烈的战斗,并且托勒密王国战败,这让王国迅速走向了衰败。再加上王国虽然在埃及建立,但是统治者却是希腊人,随着埃及地区民众的觉醒,这个外族人统治的王国终究是站不稳脚跟的。王国末期,埃及人民不断发动起义,王国最终在末代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手中灭亡。

参考文献:《古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