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民盟盟员周萍曾接受过2003年非典医疗救护专项培训,到现在已经拥有20余年护理经验。1月28日她跟队友从上海出发,奔赴武汉。为方便工作,在出发前,她特意剪掉了刚烫过的披肩长发。

抵达武汉后,周萍他们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因为每天穿戴防护装备的时间较长,脸部、鼻梁等处的皮肤,已经被口罩、护目镜压破,裂开很多细小的血口。

作为2003年抗击非典的后备医疗队员,现在走上前线并担任长宁区医疗救护队护理组组长的她,只希望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能尽快被控制。

援鄂护士眼中最成功的人物(护士周萍援鄂剪掉长发)(1)

护士周萍援鄂剪掉长发:希望自己是最后一批援鄂医务人员

周萍所在的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支援的医务人员在出发前拍摄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剪掉长发再出征

1月24日晚上7点多,正在准备年夜饭的周萍看见单位的工作群里发布消息,称要抽调医务人员去支援武汉,她第一个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由于当时武汉的疫情状况已被广泛报道,周萍的先生还以为她是被派过去的,觉得非常担心。周萍就告诉先生,不是要她去,而是她要去,“我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做这件事。”

读初二的儿子相对比较淡定,因为觉得隔离服就跟生化服一样,妈妈穿上之后应该是安全的,并保证自己乖乖听话,不让妈妈担心,还要求妈妈拍一些照片给他,让他知道妈妈在前线的工作状态,他还想让同学也知道,因为他觉得很自豪。

在报名参加援鄂之前,为迎接新年,周萍在去年小年那天特意到理发店烫了个头发。报名之后,她也犹豫过要不要剪掉,但考虑到长头发不仅耽误清洁的时间,还可能成为潜在传染源,就决定剪掉。

医务人员在穿戴防护准备时,需要戴两层口罩,并将全身遮得严严实实。“如果有一点儿或者头发散出来,就可能会携带病毒。”刘萍说,在防护装备里,她们的口罩是用皮套扎在后面,如果头发扎不好,就容易弹开,所以头发是个很大的危险因素。

1月27日,当地的理发店都没有开门,好在她们医院专门有一个剪头发的公益志愿者队伍。这样,两男七女9名援助武汉的一组医务人员,全部把头发剪了。

援鄂护士眼中最成功的人物(护士周萍援鄂剪掉长发)(2)

护士周萍援鄂剪掉长发:希望自己是最后一批援鄂医务人员

希望是最后一批援鄂人员

第二天,她们乘机抵达武汉,被分到武汉第三医院进行支援。在进行沟通和对接后,1月31日进入病区,正式面对患者开展医务工作。

1997年参加工作的周萍,在2003年接受了非典医疗救护专项培训,由于当时的疫情被迅速控制,作为第二批队员的周萍就没能“上阵”。“这次疫情,我们是第二批,希望不会有第三批来了,等到他们的时候,可以说‘哦,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就好了。”

当年的培训现在派上了大用场。那些知识让周萍对类似传染病的防治程序、工作方法都比较有谱,而且现在的设备比17年前要先进很多,“当年掌握的一些方法,对现在很有帮助。比如手可以碰哪里,哪里不行,出病区到清洁区不能走回头路等等。”

周萍所在的医疗队分为两大组,一组负责危重病人,另一组负责普通病人。周萍的组由上海虹口、长宁和杨浦三个区的医务人员组成,专门负责普通病人。当地医生、护士则有8人左右。

那个病区共有39张床,都住满了。2月3日,有3个病人病情逐渐加重,因为难以转入ICU,所以仍然留在该病区继续治疗,包括用无创呼吸机等治疗手段。

“病区里没有保洁阿姨、护工和家属,所以这里的病人,从生理、心理和生活上的护理,全部都是由我们医务人员完成的。”周萍说,包括病人去拍CT片子,也是医生或者护士推着车给送过去。

援鄂护士眼中最成功的人物(护士周萍援鄂剪掉长发)(3)

护士周萍援鄂剪掉长发:希望自己是最后一批援鄂医务人员

周萍在定点支援的武汉第三医院病区,她摆出了“V”字胜利的手势。 受访者供图

对话

进病房前做三遍自我防护暗示

新京报:从一线看,剪头发的决定怎么样?

周萍:那个决定太正确了。长头发会影响穿戴,不管是帽子还是口罩,还有梳辫子都不方便。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每次出病区都要进行清洁、消毒和洗澡,大家共用一个休息室,头发短可以快速清理完,因为后面还有医务人员排队。

新京报:现在跟之前报名时的预期一样吗?压力大吗?

周萍:一开始还好。但这两天,普通病区有两个老太太病情加重,因为ICU病房紧张无法转入,就留在这里继续治疗。2月4日开始,我主要负责这两个病人的护理。确实有压力。

新京报:压力来自哪儿?担心有感染的风险吗?

周萍:肯定也有这种担心。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呼吸机一打开,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暴露的风险会增加。现在使用的呼吸机过滤功能一般,当病人使用呼吸机时,他的气道是开放的,等于隔离区里面的病毒非常多。

新京报:怎么排解这种担心和压力?

周萍:我们穿着防护装备进去,病人也戴着口罩,但危险性还是比较大,因为房间里面还有很多病毒。比如今天进去也比较紧张,我就不停给自己暗示,做好防护、做好防护、做好防护。然后就不怕了。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