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王鑫

9月2日,阿坝州阿坝县龙藏乡塔拉村,地里一大片沉甸甸的黑青稞低垂着头,一派丰收的景象,让人无比喜悦。

平谷种青稞的优缺点(拼在一线静态管理中)(1)

阿坝县党员志愿队在运输抢收的青稞。尕让泽登 摄

早上7点,塔拉村支部书记甲木罗就骑上摩托车出去了:“我先去村委会活动室等着,一会儿要来人帮忙抢收青稞。”

黑青稞是阿坝县农牧民重要的口粮,也是该县的主打产业之一。“全县种有6.01万亩青稞,分布在龙藏乡、茸安乡等乡镇,预计产青稞7300多吨。”阿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副局长陈新说,疫情静态管理期,做好青稞抢收尤为重要。

平谷种青稞的优缺点(拼在一线静态管理中)(2)

抢收青稞。尕让泽登 摄

与疫情斗争,闭环管理抢收青稞

甲木罗赶到村委会,县城里的医务人员也到了,还有来抢收青稞的两个小组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也来了。

根据阿坝县疫情防控政策,龙藏乡属低风险区。在青稞抢收中,龙藏乡严格执行全过程闭环管理。龙藏乡党委书记索达解释,闭环管理就是各收割组与组之间互不交叉,且全程戴口罩,收割好的青稞运到村民家外门,会倒在事先准备好的油布上,之后再由村民搬运回家,做到全程不接触。

38岁的藏族小伙泽让兰木尖熟练地操作农机收割青稞,“我们从早上八点抢收到晚上八点,一台机器一天能收割150亩左右的青稞。”

“全乡将用3天时间,完成624户7455亩的青稞抢收工作。”索达透露,昨天已经完成了2个村民小组的抢收工作,“今年全乡预计收获青稞74万余公斤。”

一边防疫一边收青稞,不仅是龙藏乡村民首次经历,对于河南农机员娄志豪来说也是头一回。“我们团队共有6辆车12个人,专门跑粮食收割的,来阿坝县也有两三次了。”娄志豪说,为加快抢收进度,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都是在地里吃泡面和火腿肠解决午饭。

平谷种青稞的优缺点(拼在一线静态管理中)(3)

阿坝县党员志愿队在准备运输抢收的青稞。尕让泽登摄

与时间赛跑,9支志愿队帮抢收

塔拉村属半农半牧村,有169户,耕地面积2300多亩。其中一半多地种的就是青稞,主要为黑青稞、阿青5号和阿青6号品种。“青稞收入占每户人主要收入的40%左右。”甲木罗说,今年的青稞,是10年来长势最好的一年。

平谷种青稞的优缺点(拼在一线静态管理中)(4)

在阿坝县龙藏乡塔拉村,收割机收割青稞。尕让泽登 摄

然而,受疫情影响,从8月24日起,阿坝县实施静态管理。眼看青稞饱满成熟,村民却走不出家门收割,这也让甲木罗急得直跺脚。

如何一边战疫,一边抢收?阿坝县成立静态管控应急时段秋收保粮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有序推进青稞收割,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甲木罗口中抢收青稞的人,是由阿坝县、乡、村的党员干部等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

索达介绍说,目前,全乡就有9个小组抢收青稞。每个小组都配备了1台收割机、4台拖拉机,以及技术员、管理员、运输员等10余名党员干部。

平谷种青稞的优缺点(拼在一线静态管理中)(5)

阿坝县党员志愿者相互配合抢收青稞。尕让泽登 摄

“县上收割机不够,我们还将在县内从事收割的河南队伍统筹起来帮忙收青稞,相关费用由政府统一承担。”陈新透露,抢收来的黑青稞,还会被县上产业园内的公司收购加工,生产出黑青稞麦片、饼干、啤酒等20多种产品,远销浙江、青海、西藏等地。

看着青稞收割并运到家里,村民泽拉十分感激。他家今年种植了16亩,由于之前在远牧点挖药,回来后居家隔离,无法下地抢收青稞。“多亏有了党员干部来帮忙,我们要送锦旗表达感谢。”泽拉说。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