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首任馆长蒙光励十多年前在《百年潮》杂志发表此文,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今年八月份“百度”综合另外一篇文章写成此文,叙述了廖承志与经普椿凄美的爱情故事,很值得一读。(作者蒙光励 给何媒矩阵 何媒工作室注解)

公元1507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廖承志和经普椿)(1)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廖承志、经普椿夫妇与母亲何香凝在武汉留影。)

廖承志一生都充满传奇,而他和妻子的婚恋也如他的人生一样绚丽多彩,给后人留下了一曲动人婉转的恩爱佳话。

  终有相会之日

  廖承志的夫人经普椿是经亨颐的女儿。经亨颐是浙江上虞人,何香凝在上海光裕坊的邻居,也是何香凝的老朋友。经早年留学日本,后投身革命,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代理中山大学校长等职,是著名教育家、金石画家。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经亨颐以书画金石自遣,同何香凝、柳亚子、陈树人等组织“寒之友社”,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1933年初,经普椿从浙江老家来上海看望父亲。因何香凝的子女不在身边,她常帮何香凝干些家务。她尊称何香凝为“伯母”,何香凝则昵称她为“阿普”,对她就像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廖承志从心里感激经普椿对母亲的精心照顾。在他看来,这位16岁的姑娘并不特别美丽,但单纯、质朴,充满青春的朝气。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廖承志深深地爱上了经普椿。廖承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经普椿对他也是一见倾心。

  1933年8月,中共党组织通知廖承志奔赴川陕苏区,可是经普椿这时却在浙江老家,廖承志心中感到有些惆怅。临行前,廖承志给经普椿留下一封信,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如果你真正爱我的话,请再等我两年……”

  廖承志告别了慈母,辗转到了川陕苏区。不久,他被任命为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兼川陕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后又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1936年冬,廖承志随长征部队到了陕北,在延安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工作,十分繁忙。他立即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和他日夜思念的阿普写信。三年前,他希望阿普再等他两年,现在阿普怎样了,还在等他吗?这使他牵肠挂肚、魂牵梦绕。他一连给母亲和阿普寄去几封信,报告他的近况。母亲的回信收到了,阿普的音讯却如石沉大海。廖承志心中甚感茫然。后来,他从母亲的回信中得知,阿普尚未嫁人,还在痴情地等着他。这令他十分感动。

  1937年6月,廖承志写信给母亲,并附上毛泽东给她的亲笔函。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写道:“请告诉阿普在政治上好好学习,要研究进步的思想,我们终有相会之日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12月,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前往香港组织半公开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行前,他给母亲和姐姐发去一封电报,告知他抵达香港的日期。

  接到儿子的电报后,何香凝正准备赴港。这时恰好经普椿也从浙江绍兴来到了上海。于是,经普椿便随同何香凝及其女儿廖梦醒、女婿李少石等人,一同从上海乘船到了香港。

  新婚后的别离

  1938年1月初,廖承志到达香港时,何香凝等一行人已先期抵港。轮船徐徐靠岸了。在码头迎接的人群中,廖承志一眼就认出了日夜思念的阿普。四年多了,阿普脱去了稚气,眉宇间显出几分成熟,越发显得俊秀了。廖承志上岸时,经普椿也认出了他,两人紧握双手,眼睛里噙着喜悦的泪花。

  廖承志到香港没几天,也来不及准备,便在1月11日和经普椿结婚了。结婚后,廖承志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廖承志根据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指示,迅速投入紧张的抢救文艺界人士的工作中。

  1942年5月30日,因叛徒郭潜的告密,廖承志在广东省乐昌县城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同年6月5日,被押往江西省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囚禁。在狱中,他立场坚定,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在《诀普椿》一诗中,他写道:往事付流水,今夕永诀卿;卿出革命门,慎毋自相轻。白发人犹在,莫殉儿女情;应为女中杰,莫图空节名。廖家多烈士,经门多隽英;两代鬼雄魄,长久护双清。

  经中共中央的积极营救,1946年4月22日,廖承志获释。

  爱之深,“管”之严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担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等多项职务,被人称为周恩来总理的“不管部部长”,尽管工作繁忙,廖承志对妻子仍是疼爱有加。据廖承志的女儿廖铭回忆:父亲对母亲的疼爱,甚至有时不大像是对妻子,更像是对心爱的女儿。有时母亲躺在床上,父亲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她,微微地笑着,轻轻地哄着,慢慢地拍着。那令人为之心颤的缠绵情爱,难以言喻。母亲略有不适,父亲得知后,总是立即用一双怒目先向我“兴师问罪”(因我陪伴母亲最多)。那眼神与平时的诙谐有趣迥异,在我的记忆里是不可磨灭的。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一日深夜,母亲如厕时跌倒,父亲闻声急忙赶去,拼着全身气力,“战地救护”般搀起母亲,送母亲回房。父亲那年72岁,历三次心肌梗死劫后余生,又做过心脏搭桥大手术,但他全然不顾自己是重病之人。母亲失眠由来已久,每天借助药物方能入睡,药力未过时全身绵软,其沉重可想而知,年迈的父亲居然能将母亲背起,岂不奇哉!

  经普椿是廖承志的“生活总管”,对廖承志照顾亦十分周到。晚年的廖承志,体态肥胖,却特别喜欢吃肥肉。有一次宴请外宾,经普椿出席作陪,爱开玩笑的廖承志指着门口说:“阿普,你看是谁来了?”经普椿刚掉过头去看时,廖承志迅速地夹起一块大肥肉塞进嘴里。阿普发现上当了,便用眼睛盯着廖承志。廖承志望着众人,笑说:“我刚才没有吃到肥肉吧?”经普椿也无可奈何,却引来客人们的阵阵笑声。廖承志手术后,医生劝他戒烟,他一般不抽了,有时偶尔抽一支,被经普椿发现了,她左手叉着腰,右手指着廖承志:“你还敢!”廖承志只得后退两步,举起双手“求饶”。廖承志被妻子“管”得严的情况,中共领导都有所闻。有一次,廖承志陪同邓小平接见廖承志的外甥女陈香梅时,邓小平开玩笑说:“你的舅舅是妻管严呢!”

  1983年6月10日,廖承志在北京病逝。经普椿悲恸至极,痛不欲生。她回顾了他们50年来,从相识相知至相爱的感情历程,写道:“50年的恩爱,半个世纪的坎坷,一起涌现在我饱含热泪的眼前,既模模糊糊,又清晰异常。”

  1997年9月20日,经普椿在北京病逝。人们去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兴华公寓的住宅所设的灵堂吊唁时,只见她的遗像前放着三样物品:廖承志的小铜像、一盒香烟、一个打火机。

  爱情是不朽的。廖承志和经普椿的爱情,与中华民族解放的洪流融汇在一起,更凸现出他们的高尚情操。他们生前“散多聚少”,但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定会天天厮守在一起。

公元1507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廖承志和经普椿)(2)

(廖承志在北京家中欣赏母亲何香凝作画)

(本文作者系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前馆长、副研究员。)

公元1507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廖承志和经普椿)(3)

作者:蒙光励

编辑:何媒工作室(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发布:何媒矩阵(作者授权发布)

责编:何金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