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何女士急匆匆抱着孩子到江山市妇保院就诊,反映孩子前一天突然高烧不退,哭闹拒食流涎门诊医师检查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医师表示,进入夏季以来,类似的患儿增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区分)

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近日,市民何女士急匆匆抱着孩子到江山市妇保院就诊,反映孩子前一天突然高烧不退,哭闹拒食流涎。门诊医师检查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医师表示,进入夏季以来,类似的患儿增多。

说到夏季常见病,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那么,这两者如何区分呢?

据医师介绍,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有自限性,7至10天病程可完全康复,是儿童常见传染病。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惫或咽喉痛;发热1至2天后,会在舌头、牙龈等黏膜处出现细小红疱,伴痛感,多数小孩手掌、脚底、躯干等部位也会出现水泡。如果发现小孩吃不下饭,还说嘴巴痛,那家长们就要注意了,看看孩子是否发热,然后去医院确认是否感染手足口病,早发现早治疗。

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潜伏期2至7天,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患儿却没有任何症状,前期1至2天会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达38℃至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水疱期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低烧或退烧后患儿会有溃疡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与手足口病容易混淆,但有不同之处: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除了口腔内会出现疱疹,还可能会发展到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疹。

若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要及时告知所在幼儿园或托儿所,以便及时消毒、处理,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