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东西望)

69年前,1948年2月18日,鲁迅的“好基友”许寿裳被暗杀身亡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1)

许寿裳(1883—1948),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传记作家。

在鲁迅生前,他们同进退,共患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最亲密的战友。在鲁迅死后,许寿裳大力促成《鲁迅全集》的出版,并致力于撰写关于鲁迅的回忆和研究专著,成为鲁迅研究最权威的“通人”。

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祖国。由于50年的殖民统治,大部分台湾人已经无法阅读汉字了。他编写了《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一书。奠定了台湾国语运动的规矩,帮助很多台湾同胞学习和掌握了国语。

相识在日本

早年就读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19岁),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期间,与鲁迅相识,成为终身挚友。1903年4月,鲁迅受许寿裳的影响把自己剪辫子剪掉了。

根据鲁迅回忆,他跟许寿裳一起吃面包,许寿裳爱把面包皮撕掉。而鲁迅舍不得,就把撕掉的面包皮拣起来吃掉,并托词说:“我喜欢吃的。”许寿裳信以为真。此后,凡是在一起吃面包的时候,总是先把皮撕给鲁迅吃。

1908年(25岁),许寿裳与鲁迅、钱玄同等人共同授业于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门下。同年,与鲁迅一起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1909年4月,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同年6月,许寿裳邀请回国的鲁迅也来校任教。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2)

(1902年,许寿裳(站立者)与鲁迅合影)

教育部共进退

1912年(29岁),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许寿裳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筹建教育部。在他的推荐下,鲁迅也到教育部任职。5月,许寿裳随教育部迁往北京。鲁迅也随许寿裳到北京,担任教育部佥事。

在教育部的日子,也是他们两人来往最密切的一段日子,几乎是朝夕相处。他们经常一起吃饭喝酒、逛琉璃厂,一起去看望他们的老师章太炎,一起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3年(40岁),许寿裳担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4年初,辞职。1925年初,北京爆发著名的“女师大风潮”。8月14日,支持学生运动的鲁迅被教育部免职。许寿裳等在《京报》联名发表文章,声援鲁迅,也被部里免职。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3)

(许寿裳、鲁迅和许广平合影)

大学院的空饷

1926年8月(43岁),鲁迅和妻子许广平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许寿裳也应聘赴中山大学任教,讲授教育学与西洋史。不久,“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许寿裳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与鲁迅一起愤而辞职。

1927年10月(44岁),蔡元培创办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并任院长,许寿裳出任秘书长。而鲁迅也离开广州来到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

定居上海阶段,鲁迅没有正式工作。经许寿裳的推荐,蔡元培聘请鲁迅担任大学院特约著作员,月薪300元大洋。这笔收入从1927年12月一直发到1931年12月,达49个月之久,期间从未拖欠。实际上,鲁迅并没有为大学院写什么著作,但这 300元补助费使他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保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4)

(1936年,章太炎追悼会上,右4为许寿裳)

鲁迅逝世

1934年(51岁),北上任北平大学文理学院院长。1936年(53岁),鲁迅病重,许寿裳专程去上海探望。1936年10月,鲁迅逝世。许寿裳接到挚友逝世的噩耗,由于在北平公务繁忙,不能赴上海奔鲁迅之丧,却禁不住失声恸哭。

据他后来说:“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第一副眼泪。”许寿裳在唁电中说:“豫才兄逝世,青年失其导师,民族丧其斗士,万分哀痛,岂仅为私……” 二人之间亲如兄弟般的情谊,成为20世纪知识分子的一段佳话。

鲁迅病逝后,许寿裳十分珍惜鲁迅的文稿与遗物的征集和保护。以后,他又四处奔走,积极筹备出版《鲁迅全集》,多方募集“鲁迅纪念文学奖金”,积极筹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后来又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结集为《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书。

1937年(54岁),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5)

教台湾人学中文

1946年 6月(63岁),许寿裳应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之约,只身飞抵台北,筹设编译馆。台湾自1895年割让给日本之后,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致使当时600万台胞中大部分人的中文程度不足以阅读普通的中文书籍。所以许寿裳主持编译馆的首要任务,就是给台湾人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6)

(留学日本合影,左1为陈仪,左2许寿裳,左3鲁迅)

许寿裳亲自编著了《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一书。他确立了注音符号的使用原则,奠定了台湾国语运动的规矩,很多台湾同胞正是靠着注音符号学习和掌握了国语。

1947年(64岁),震动台湾全岛的二·二八事件发生。4月20日,原由陈仪主持的台湾长官公署被撤消,改组为台湾省政府,魏道明出任省主席。不久,编译馆也被撤消。

1948年2月18 日(65岁),许寿裳在台大宿舍被暗杀身亡。

1926 鲁迅(2月18日69年前鲁迅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