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啊,书不仅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还是翅膀,能帮助人们横渡理想的海洋。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以文学之名致敬生命(以书之名活着)(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认为,女人读书是为了改变气质,说实话读一个月的书,真不如去学半个月的拉丁舞能更快地提升气质。所以,读书最直观的改变,无疑是让灵魂变得更有趣、更强大。一个灵魂有趣且强大的女人,人生定然要比平常女人快活得多。这样的女人,把脸埋在书后。书一放下,个人魅力就会光芒四射,举手投足,尽是风采。她们的视野会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少的问题能让她们恐惧和忧心。世界太大,靠脚是走不了多远的,只能靠思想去驰骋。于是,她们通过阅读走出了一个丰富、有趣的灵魂。这样的女人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因为她们的丰富,仿佛给人展现出不一样的世界。

以文学之名致敬生命(以书之名活着)(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沉浸在书堆里,像一只小书虫。”毕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最近阅读了余华的《活着》,看完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惨凄凉的感觉。这本书也是最近才看的。但是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真让人难忘。

以文学之名致敬生命(以书之名活着)(3)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地主家的儿子”福贵的一生,不仅娶了城里有钱人家的女儿,还生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可惜天意弄人。

福贵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奈何他自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赌徒,赚得不多,输得也不是一般的少。“地主家的儿子”终究成不了大事,最后福贵赌光了家产变得一贫如洗,在他爸得知福贵赌光家产后,在上厕所的时候死了。也许是报应吧!他是“地主家的儿子”、是败家子。一贫如洗的福贵在进城给母亲抓药的时候,不巧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了。战场上枪林弹雨。福贵九死一生,有幸归家时,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

儿子有庆也在给校长献血时意外身亡,校长是县长的夫人,出车祸后急需输血,所有学生都去献血,奈何血型不符,只有他儿子有庆的血型符合,直接把血抽干后死了。

女儿凤霞生病发烧成了哑巴,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导致身亡。

妻子家珍常年病着,无药医治,最后也病死了。

女婿二喜在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

外孙子苦根因为很久没进食,最后在吃豆子的时候撑死了。

以文学之名致敬生命(以书之名活着)(4)

福贵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去,心底就像被刀割般的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过来了。依然乐观开朗地面对人生。直至风烛残年之时,他还在牵着那头老牛过日子,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也绝对活不了。

以文学之名致敬生命(以书之名活着)(5)

或许福贵并不明白什么是活着,他只清楚人活着就该这样。经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有钱就赌,没钱就种种田过日子,活着就是这么简单。以笑的方式哭,以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读完《活着》我只想说:“我们或许没有生活在好的年代里,但也庆幸我们没有生活在可怕的年代里。”

《活着》里的凤霞对我感触最深,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位刚晋升为母亲的人,她还没来得及看他可爱的儿子一眼就这么离开人世间了。

《活着》里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回归到当时的年代背景和年代社会对比,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能活下来已是万幸了,也是人本能的体现。可我认为,不在于年代背景、社会进步之后,人会对生死有更多的思考。

,